论PPP回归本源规范发展
2019-09-10边秀霞
边秀霞
摘要: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是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的一种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领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强调的是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是一种长期的“婚姻”关系,提倡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规范的PPP模式能使项目按既定规划顺利实施,更完美展现管理机构的发展规划:有效体现管理机构对市场的监管: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优秀管理与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通过对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解读,论述PPP模式回归本源规范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点。
关键词:PPP;回归本源:规范发展
一、PPP模式分类
PPP模式有多种形式,包括:融资性质、非融资性质、股权产权转让、合资合作等。
(一)融资性质的PPP
①建造、运营、移交(BOT);②民问主动融资(PFI);③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T);④建设、移交、运营(BTO);⑤重构、运营、移交(ROT);⑥设计建造(DB);⑦设计、建造、融资及经营( DB-FO);⑧建造、拥有、运营(BOO);⑨购买、建造及营运(BBO);⑩投资。
(二)非融资性质的PPP
①社会资本仅承担部分项目职能的作业外包类:②部分运营与维护PPP类(0&M);③移交、运营、移交(TOT)。
(三)股权产权转让性质的PPP
管理机构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業的部分产权/股权转让给社会资本,建立多元投资公司,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同时管理机构授予新合资公司特许经营权,许可其在一定的范围和期限内经营特定的业务。
(四)合资合作的PPP
管理机构方以企业的资产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新的合资公司,社会资本通常以现金形式出资,管理机构授予新合资公司特许经营权,许可其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经营特定业务。
二、PPP的历史
2013年以前,中国的PPP一直处于摸索之中,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拉开了中国PPP的大幕,2014年5月,财政部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式成立,备受关注的PPP项目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口径统计下PPP市场共成交251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为3.16万亿。
三、管理机构工作报告
2015年管理机构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广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016年管理机构工作报告为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PPP的热情,提出“依法严格履行合同,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2017年管理机构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要求管理机构讲诚信,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2019年“有序推进PPP,并且要降低资本金比例”。以上表明了国家对PPP模式的正面态度是——强调规范、依法合规、有序推进。
四、相关政策文件
PPP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政策的引导,截至2017年11月共出台248个相关文件(其中国务院25个,国务院办公厅32个,财政部88个,发改委50个,其他各部委53个):仅2018年,就相继出台14个与PPP相关的政策文件;2019年3月7日财政部印发了财金[2019]10号《关于推进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备受业界关注。《实施意见》从制度建设、政策扶持、示范引领、信息公开等方方面面为规范推进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指明了方向,也说明了PPP回归本源规范发展是历史必然。
五、回归本源规范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演变,PPP呈现出了多种形式,有些项目早已脱离初衷,有些形成了管理机构的隐形负债,有些迟迟不能落地,有些项目演变成拉长版BT。设置制度红线,规范有序推进,势在必行。
第一,财政红线不能突破。甄选PPP项目应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规划,结合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项目自身的可行性和成熟度,并且考虑每一年度地区全部PPP项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责任不得超出1o%的红线。财金【2019】10号文《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管理机构付费项目”。
第二,项目适用及领域。PPP项目合同体系相对复杂,从项目识别到项目落地,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项目规模太小,或需求时问很短,实施PPP模式的投入产出比相差甚远。因此,个人认为一个较完善的PPP项目,项目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在合同体系中应设置相对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具备市场化程度,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多变,在合同体系中的责权利条款清晰,并且需求长期稳定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
第三,签约主体的合规性。财金【2014】113号文对实施机构及社会资本的资格条件做了明确的阐述。实施机的地址也要进行填写。纳税人信息的逐渐完善使企业从“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的方式进行转变。
(二)改革增值税发票认证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企业财税管理创新中,增值税发票的认证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改革后的增值税发票无须再进行认证和抵扣,只需要将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在网络上进行认证即可,这不仅大大节省了纳税人的时间和纳税的烦琐程序,而且也提高了企业税收管理的效率。改革增值税发票认证系统的理念是纳税人在依法进行纳税以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税收信誉,因此就可以省去一些认证的烦琐环节,可以使纳税人直接使用网络发票,取代以往传统的扫捕认证发票,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税收遵从成本的降低可以使纳税人更好地提高收益,纳税方式的创新也能够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和觉悟,提高了纳税监管的效率,降低了监管的难度,可以说全新的纳税方式是征管理念的一次彻底更新,这样更有益于协调征纳双方之问的关系,从而形成依法税收和依法纳税的良性循环。
(三)推进网上纳税服务建设,提高办税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税收改革中,强调了纳税环境的变化,税务部门的全新税收政策已经对纳税环境做出了改变。要求各地区税务机关简化税控专用设备的发行流程,以此来提高企业办税的效率,对企业的集团总部采取购买税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以往跨地区税收的烦琐流程。与此同时,税收改革对外出经营税的管理证明也进行了一些创新,企业的受理纳税人可以网上进行税收申请,从而在网上为受理纳税人开具电子外管证,从而可以借助网络向企业经营地的税务机关推送税收相关信息,在企业的经营条件成熟后再取消外管证的纸质经营打印和经营地报检登记。这不仅为企业的税收流程实现了简化,为企业纳税提供了较大便捷,而且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些纳税的福利政策,主要以税收优惠为主,给予企业各种税收减免。
(四)推进电子发票代替纸板发票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想要做好企业的税收创新,发票管理是关键。在以票抵扣的背景下,我国的发票管理成本十分高,以往的纸板发票,在防伪的认证上,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防伪效果并不理想,还是不能够将发票伪造现象彻底消除。与此同时,纸质发票也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因此企业要加快推陈出新,加快税收的改革步伐,推进电子发票代替纸质发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支出,还从根源上防止了伪造发票现象的出现。这样有助于国家税收的公平性和法制性,有助于维护税收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诚信纳税。目前公司已经采用了电子发票功能,电子发票的采用实现了企业税收的信息管制,当然,随着电子发票的广泛使用,公司还要逐步实现电子会计档案,从而做好配合电子专用发票的推进.,
(五)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同的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大力地发展,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要加速信息化建设,从而推进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企业的实体店向网络交易模式进行转變。但是就我同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网络交易没有物理地址,税收遇到了一定困难。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税收还主要以国家的管理机构引导扶持为主。但是一个合法诚信的纳税人社会也应当给予一个公平的纳税环境,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如果疏于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将会导致税收主体的严重流失,这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力度。
(六)加大各类税收信息系统的融合度
加大各类税收信息系统的融合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税收改革的重点问题,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纳税服务等方面均有相关的网络信息系统,但是系统的运行都是相对独立的,融合性较差。想要推进各类税收信息系统的融合度,既包括征税管理、税收管理决策以及纳税服务系统之问的融合,还包括税收服务机关与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实现各类系统的融合,才能及时获得纳税交易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纳税效率。
三、结语
创新是企业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面对新形势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企业财税管理,企业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提高财税管理的创新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新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果企业的财税管理模式不做出创新的改变,很可能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企业要提高财税管理创新的意识,提高税收管理效率与质量,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实现我国社会更为长远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华丽.“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9):132-134.
[2]李涛.“互联网+”背景下的税牧管理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9(05):161-162.
[3]杨广超,葛阳隆.“互联网+”背景下税收管理创新研究[J].时代经贸,2018(07):70-71.
[4]黄昕.“互联网+”背景下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5]唐跃,王超,薛剑秋,朱岚,魏军波,宿萍,闫丽萍,倪巍.“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对现代税收管理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6( 10):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