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9-09-10胡玉才
胡玉才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提升,加强物理课差异化教学策略的探究,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也是实现学科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中学物理;策略
所谓差异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異与群体差异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在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1]加强对中学物理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尊重学生差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及认知规律的影响,学生在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上是不一致的,尤其是物理学科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刀切”,即要求一节课下来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研究每个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实现每个学生都物理课堂中都能所有进步与提高,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2]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时,教师针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都能实现进步与提升。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其掌握平均速度的含义、理解平均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重点培养其物理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平均速度方法,并在前一知识学习瞬时速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的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模式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忽视了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从本质上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理性思维较强,则比较容易接受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些学生则需要再具体的情境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些课下来,每个学生所获得物理知识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改变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竞猜教学法等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去,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进步。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连通器》这节内容时,教师采用情境教学导入的方法,展示某饲养场自动饮水器的装置,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该装置是如何保证饮水器始终有水的。这一问题来源于生活,甚至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建过自动饮水器装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物理教学中引入讨论法,将学生所学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也是落实差异化教学的重要举措。
三、实施差异化作业设计,实现有针对性的知识巩固与拓展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所学知识。[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水平,实施差异化的作业设计,即针对学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实现在教师的作业中既有基础性的作业,也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作业;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教师在完成北师大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二力平衡》这一内容后,教师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主要强化其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做出基本的判断,而对于本节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则尝试性的引导他们运用二力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加强对二力平衡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在差异化作业的完成中,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引领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中学物理差异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同时要注重对评价方式的灵活运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注重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家浪.差异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02(05):43-44.
[2]廖平.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新课程(中),2018(04):111.
[3]周猛.找寻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7.12(3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