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本科体育课评价体系现状研究
2019-09-10张波
张波
◆摘 要:本文旨在全面的了解高校本科生体育课评价体系的现状,解决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推进素质教育转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关键词:普通高校;本科;评价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体育课教学,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度较缓,特别是本科体育课考核标准和方案相对滞后,新的合理的考核方法的建立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选项课的大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体育课程,选项体育课程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散打等。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中查阅了关于体育课改革方面的书籍20余部,同时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其中包括硕博论文和期刊,共50余篇,为本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体育课考核方面的相关理论制定了研究的问卷。随机选取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990份,问卷的有效率是99%,为了测量问卷的信度,随机选取了30名大学生进行2次重测,相隔时间为2周,再测系数R=0.900,R小于0.05,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据专家的意见对问卷的项目内容进行了增删,从而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1.2.3专家访谈法
对问卷的制定和体育课考核评价相关问题,访谈了10名体育相关方面的专家,为本研究做充分的准备。
1.2.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在对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体育课评价现状调查得调查中,有67.8%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形式不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兴趣,选择能提高的仅占12.6%,可见目前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考评体系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运动技能而言,考核方法只能反映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能反映并准确评定学生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而且,单个动作的学习与考评直接挂钩不但严重制约学生在体育实际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创新学习意识的培养,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79.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形式内容忽略学生情感培养,只有10.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形式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可见体育课考核形式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自身情感的培养,其实体育课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还要使学生学到体育课中给学生带来的情感培养,比如在运动中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等都是体育课给学生带来的培养,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水平的提高。
有79%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只有16.5%的学生认为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与考核内容设置有关,考核内容中缺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项目,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考核内容设置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有78.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形式不能够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只有7.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见,体育课考核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现行体育技能评价只能反映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能有效地评判和提高学生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及协作配合精神,忽视了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以考核的内容、形式应该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宗旨。
有77.8%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只有10.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目前评价体系忽视了基本技术理论的掌握,影响了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格兰伦德(Gronlund)则认为,教师应当最先以一般的术语(如理解、鉴赏等)表述一个教学目标。体育技术原理和体育专用名词及术语有助于对技术的理解和回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此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不利于学生学习技能,另外学生的学习课时不足,加上平时的实习周、伤病、考试周,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不利于学生基本技术的形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传统普通高校本科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不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同时这种终结性的考评也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 所以考评体系是存在不足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3.2建议
在改革体育课评价体系中注重过程考核,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礎。
参考文献
[1]贺俊业.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1(03).
[2]GronlundN E.How to write and use instructional objective Bellevue[M].WA:MerrilPress,1999.96F35462-F3BA-4180-9438-17F9414549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