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教学理念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范文婷
范文婷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通过对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法、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动态交互平台体验法,将生态理论用于教育教学中,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方法;思政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让思政课在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不误时节、在其人生成长中“扣好第一粒扣子”,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金课”,这就需要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一、生态化教学理念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必要性
生态化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化教学理论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强调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学问题、开展教学实践。生态化教学理论既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提倡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达到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外部环境趋向“最优化”。
在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思政课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灌输”,忽视学生“输入”,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缺勤逃课现象,使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关系疏远。二是“花盆效应”显著,削弱学习者的生存能力,使学习者滋长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脱离自然与社会,不懂得个人在社会大系统中以及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责任与作用,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无法在比较与鉴别中增长知识与才干。三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思政课教学环境日趋复杂化,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顺势而为,创新教学方法,是当前思政课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四是教学评价存在终结性评价倾向突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出现生态失衡的现象,将生态化理论用于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试图建立合理的教学生态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态化教学理念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
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利用来自商业管理中的真实案例,倡导一种独特的案例式教学,即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内基小组肯定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训的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一种是教师先讲理论再讲案例,用案例来证明理论。这种“强行灌输”的方式不符合人的認知规律,往往会偏离思政课教学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另一种是先讲案例再讲理论。但从搜集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主角,学生只需被动接受。这种单一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分析、研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生态化案例教学法,就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对真实事件或虚拟事件的设置,运用理性思维方式,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作为客体介绍案例,学生作为主体分析案例,双方共同讨论。讨论既可以是个人分析陈述,也可以是在小组中开展讨论,结合教材理论,对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也可以以撰写心得体会、感想感悟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氛围较好。通过分析案例最终得出答案后,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进而对思政课教学更加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素质得到加强。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生态化的案例教学具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特点。
(二)情境体验教学
李吉林认为,情境体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为着力点,将其融入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因好奇、美感、探究、关注、情感驱动而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在学习新课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思政课教学中采用情境体验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改变了教学内容的简单灌输和传递的方式。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宗旨,选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情景剧、VR体验等多种形式,总结、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说理代替说教,用润物无声代替“满堂漫灌”。这种方法尊重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既明理,又动情;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让学生动脑、人心,能够正确处理基本理论与具体情境、理论认同与行为养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三)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合作学习法一种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教学策略,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生态化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过程。第一,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在此环节中,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第二,共同确立学习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章节重难点,学生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做到师生心中有数。教师在此环节可进行适当点拨说明,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相关知识点。第三,传授学法。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自学并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阶段是组内学习的引导者、掌控者。第五,全班交流。各小組汇报情况后,让学生迅速得到高质量的帮助,取长补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并作出鼓励性评价。第六,科学评价。按照“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宗旨,改变“唯分数至上”的传统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应当注重激励与发展,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坚持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统一,自评与他评相统一,使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四)动态交互平台体验教学
动态交互平台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管理、网络资源库及管理系统的整合,形成网络教学的子系统,建构较完整的网络教学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参与程度需求的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动态交互平台是对以文字为主的教材和以语言为主的教师讲授有益补充。它把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更新整合,使课堂氛围动态化,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课堂教案和教学课件或是因受多种因素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素材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归纳、总结,培养其学习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建构研讨学习区,就时下热点的国内外问题发布在平台上进行师生互动,解惑答疑,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错误、偏差认识。随着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普及,“碎片化”的信息被重新整合,大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而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定性时期的大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时,其思想意识、评判标准、道德观念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掌握主动权,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强大的人格魅力,“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责任编辑 刘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