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抗、虚无与自由

2019-09-10管季

南腔北调 2019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现实

管季

内容提要:在对80后女性创作的研究中,很难忽视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地位。在穿越、仙侠、宫斗等类型小说和“大女主”的潮流下,女性欲望得到了一次大爆发,女性网络写作在承继传统的同时尝试了性别权力的反转。然而,网络写作也暴露出很多自身的缺陷,开始走向自由的反面,并逐步进入到一种虚无的隐者文化中。80后女性网络作家开始正视这种反抗的虚无,正视对于两性关系及婚姻的失望,在现实的挫败中提炼出对自由的向往,借助网络来表达内心的理想主义。

关键词:网络文学 类型小说 女性创作 80后虚无

网络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80后一代有着天然联系。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1998年火爆大陆之时,正好是80后一代从青春期迈入成年段的时候。他们很快接棒成了主力写手。作为一种媒介和手段,网络的普及性、匿名性和实时性,让小说创作具有了鲜明的新特征,彻底从高雅的文学艺术,变为人人可以创作并评论的一种大众娱乐品和消费品。网络文学经历了从个人的发泄式狂欢,到产业化生产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产业并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从大的范围来说,凡是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为网络文学,但这种定义过于宽泛,未能区分网络文学的某些新特征,尤其是它包含了一些较为边缘化的散文、诗歌、杂文创作,无法从统一的角度予以评析;因此我们一般从狭义角度来定义网络文学,即在各大网络文学网站上,作者以签约写手的形式进行创作连载的、有着一系列成熟的创作规范和产业链的类型小说。这些类型小说,包括武侠、玄幻、奇幻、盗墓、修仙、宫斗、穿越、重生、历史、同人、校园、都市、耽美等等类型,大致根据题材来分类,且有着 “男性向”和“女性向”的区分。在大部分文学网站上都会出现男女频道,即按照男性与女性不同的阅读口味,来将这些小说类型做一个性向的划分。比如说,玄幻和武侠属于男性频道,而言情小说属于女性频道。这种简单的划分方式其实也昭示出了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特征。读者属于消费者,网站频道属于“货架”,小说本身依照不同的“卖点”被归类于不同类型的货架上,让人便于挑选,一目了然。在各种网站首页,还会有着各种“推送”,将一些重点小说作为招牌来宣传。

这一切的运营操作,都重新发掘了文学之前未被发掘的消费特征。学者欧阳友权曾强调,网络文学的逻辑原点是自由:面对网络时代追问的“文学是什么”,网络创作给予我们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虚拟世界的自由表征”。[1]然而看似自由的网络类型小说正在走向自由的反面。在《2017中国网络蓝皮书》中,除了正面肯定中国网络文学的进步之外,也指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网络文学发展受资本支配严重,“明星”效应显著,导致行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2]。我们假定收入并不是促成网络作家写作的直接动因,然而,这种唯点击率论英雄,以及各大文学网站对于某些明星作品、热点作品的推送行为,会直接造成绝大多数作品被埋没、淘汰、无人阅读的现象,也间接造成了“写手”们对于作品内容的取舍。为了写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作品,博取关注度,部分写手放弃了对于作品深度的追求,重快,重“爽”,甚至有时候遵循固定的“套路”去创作,形成了类型小说的基本情节走向和内容偏好。

网络文学在空前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过往时代都不曾出现过的重大文学缺陷,逐步走向了自由的反面。针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学术界目前还侧重于文化研究和传播研究,而鲜少文本分析。基于如此庞大的数量,网络文学几乎可以算作是大众文化的代言者,其中透露出来的大众心理需求,价值远超其文本意义。甚至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出现,作为一剂安慰剂和麻醉剂,抚慰了现实中无处安放梦想的年轻人。尤其是网络文学衍生的周边产品,如影视剧、游戏、漫画等,已经逐渐占据了大部分普通民众的日常精神生活。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但是在虚拟空间和媒体中进行的娱乐,改变不了现实中人们越来越疲惫的躯壳,低欲望时代和娱乐狂欢的时代交替行进,错综复杂的多元现实将文学引向一个难以命名的未来。

这种“现实的失败”和“虚拟的狂欢”,作为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个大的背景,天然地就將很多创作的界限区分开来。假如一个作家想要创作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他可能会通过传统的出版渠道进行出版,或者向纯文学刊物投稿;但是当他想要写一部天马行空的“爽文”,那就很可能先在文学网站上进行连载,观察读者的反馈和点击热度之后再决定是否出版。也就是说,并不是网络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性质,而是不同性质的文学作品,在包容度更高的网络中,获得了更多传播的机会。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印象中的网络文学总是带着“第二梯队”的弱势,包容着各种粗制滥造的作品。随着这种界限的逐渐被打破,网络作为出版渠道已经渐渐获得认可,所谓的“纯文学”作品也已逐渐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一些网络首发的作品也已经通过纸媒出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正在“合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真正的高质量的作品的传播空间正在被挤压,关注度也正在被类型小说所稀释,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对于网络类型小说,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大众文化的一方面来研究,而不仅仅将其纳入纯粹的文学创作领域。被资本所裹挟的、带有强大消费特征的类型小说,显然不是动用某一种文学理论就可以完全阐释的。对于女性主义研究而言,网络类型小说中的性别意识很可能具有革命性意义。有学者指出:网络小说性别意识流变呈现多元状态的同时,“女性向”倾向日渐鲜明,对“五四”启蒙的反思,以及对女性性别的自我肯定触发网络性别意识质变[3]。这种“女性向”的作品,“对传统情爱叙事的背弃要彻底得多”[4]。而所谓传统情爱叙事,拥有两种鲜明模式,一是才子佳人模式,如《红楼梦》《西厢记》式的爱情;二是后宫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中,也是从古至今的中国社会现实所带来的一种观念,尤以《金瓶梅》式的情爱关系为极端表现。即使到了今天,当人们去想象古代生活时,仍要遵循后宫佳丽三千、普通人三妻四妾的古代现实,这就为作品带来了某种内在的价值冲突。当然,网络女性创作与传统情爱叙事的关系,与其说是“背弃”,不如说是继承和“反转”。“大女主”、女性后宫类的作品盛行,男女权力关系似乎颠倒了过来。而相当一部分“女性向”类型小说,仍然遵从才子佳人“一对一”的专一爱情模式。可见,网络文学的自由,以及80后这一代作家的女性意识,仍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80后女性网络作家的人数蔚为可观,而其中比较为人所熟知的作家作品,大部分是通过影视改编走入了日常文化视野。比如说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华胥引》,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顾漫的《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Fresh果果的《仙侠奇缘之花千骨》,潇湘冬儿的《11处特工皇妃》,唐欣恬的《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等等,都被改编成了影响力较大的影视剧。在一个文章质量难判高下的、庞杂的网络写作体系中,知名度成为了网络文学评论的主要参照,这也是由网络文学的特性所决定的——尽管这种评价体系未必客观,比如说流潋紫、秦简等作家曾陷抄袭事件,即使是成名的网络作家也未能避免与大部分网文的类型、创作手法、情节走向、人物设定等雷同。但如果只从文化和性别心理的角度来看,获得大众影响力的影视改编作品,无疑更能体现文化的走向。

在这种形势下,“类型”研究的意义依然大于文本研究的意义。在女性类型小说创作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在架空、仙侠、穿越还是重生小说里,作者喜欢描写一个古代的背景,并且这个背景大多牵涉到宫廷争斗,也就是所谓的“宫斗”。以历史真实为基础的正统的后宫写作,比如说流潋紫的《后宫·如懿传》,会在尊重历史人物和当时文化逻辑的基础之上,对宫斗加以描述;另一部分完全偶像化的写作,可能不会写帝王的三妻四妾,而是将帝王塑造成对女主人公痴情的角色,但是其中必然少不了阴谋、暗算和女性之间的相互争斗。且男性宫斗与女性宫斗有着明显区别,即使同在女性作家笔下也是如此。比如说海晏的《琅琊榜》以男性为主人公,描述的是政治权谋;而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通常不描写政治,多是感情生活。较为励志的“大女主”作品《11处特工皇妃》,其女主人公楚乔虽被封王,在权力中心一路直上,但主線依然是与几个男性人物的爱情纠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女主人公白浅虽贵为女帝,却从不问政事,而是忙着恋爱。一般而言,架空的历史背景只是为了烘托一种新鲜感和历史的巧合感,其最终所描述的,还是现代人的情感和现代人的爱情。

尽管有《琅琊榜》这种特例存在,大部分女性网络小说都是在用女性的、言情的视角去创作。借由对类型小说的大致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也可以幻想许许多多的美男;她们仍旧沉醉在被君王临幸的梦中,或者渴望哪个霸道总裁的怀抱;对于权势与金钱的向往存在于她们的潜意识中,因此大部分古代穿越小说都是以富贵人家为背景;一些带有“女王”情结的大女主作品,强调的并不是女性自身的奋斗,而是某种奇遇、巧合与计谋的运用。女性不仅仅要表现身体的欲望,在网络文学中,她们还自然而然地释放了对于金钱、权力、地位、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纯粹爱情的渴望,同时还夹杂着对于自由、平等、尊重的隐性需求。从女奴或死囚走向天下唯我独尊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各个需求层次——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充分被调动起来,但最终还是指向自我实现后的某种超越。这种超越了自我的需求,在网络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归隐”,以及为了“天下”而自我牺牲。

在单纯表现爱情的网文中,或许少见这种“超越”,但是也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特点,那就是欲望的衰落。在部分网络言情小说中,常见的关键词是“痛苦”“仇恨”“斗争”以及“虐”。对于女性写手而言,她们更喜欢把自己“收”起来写,也就是将强有力的情绪内敛至一种温润平和的境界,而不是一开始就宣泄出来。在长达几百万字的小说里,她们会将女主人公与众多男性人物的情感做大篇幅地铺垫,让其爱情经历种种波折,让感情变得痛苦,人性也被描述得无比阴暗。在对现实的回避与抨击中,写手们自然将幻想中的古代世界打造成一个异托邦,在这里把自己的痛苦用文字的形式释放出来,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刻画得格外艰辛,并用一些极端的手段“虐”主人公。比如说,在《绾青丝》中,女主人公一出场就被强奸,其父亲被做成“人彘”,被残忍虐待。在这样一种严酷的现实面前,人物所追求的爱情自然会沦落为牺牲品,人的欲望也必然呈现出一种衰落的趋势。

在众多表现女性意识的小说中,有一部小说能够从那些编得天花乱坠的网络小说中沉落地面,与现实的爱情婚姻接轨,也表现出了现代人的一种虚无感。这部小说就是流潋紫的《后宫·如懿传》。表面上看,这部小说经过影视改编之后,是触怒了一部分观众的,因其主人公的性格太过软弱,不符合整个时代所谓的女权话语。同为流潋紫的作品,《后宫·甄嬛传》的口碑却是另一极,大众更欣赏的是甄嬛式的“黑化”,而非如懿式的“退让”。观察另一部同期播出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就会发现两部电视剧对于令妃这个依靠皇帝宠爱而升级的角色,有着天壤之别的态度。在男性编剧于正的视角看来,令妃“开挂升级”成为了理所当然。在这种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流潋紫的性别价值观念也十分明显:她之所以将反派人物改写成更为立体、多面的圆形人物,也将“宫斗”的价值弱化,将一位失败者——皇后乌拉那拉氏,塑造成为主人公,甚至不惜在某方面篡改了令妃得宠的史实。这样的用意,就是针对封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洗脑:女性不只有争宠媚上一条路,那些最后得到男性宠爱的女性,也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相比之下,女性更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追求一心一意的爱情,而不是在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下委曲求全。

《后宫·如懿传》与其说是一部描写宫斗的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反宫斗的作品。它突破了绝大多数网络小说的“套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封建社会与封建婚姻制度。在大多数读者的想象中,三妻四妾的古代社会充满了魅惑力,尤其是在这种制度中,能获得皇帝的独宠就更是难得,所以大多数网络小说才会将女主人公与帝王描写成相知相爱、容不得旁人的痴情种子。这是一种“意淫”,也是一种警告,对于女性而言,骨子里仍旧是想着如何去“攀附”,而不是创造自我的价值。真实的宫廷生活,是像如懿这般,女性始终是处于隐忍中的失败者。流潋紫在野史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大量想象,在作品中融入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她提炼出古代婚姻生活的本质,描述了从帝王至普通人的爱情梦想的幻灭,这种幻灭感一开始就十分明显:

“青樱伸出手,握成一个虚空的圈,才知自己什么都把握不住。她的人生里,从未有过一日如今日这般惶惑无依,仿佛所有的底气,都一朝被抽尽了。”[5]

这种感受在入宫后一直伴随着如懿。而这种虚无、幻灭,对命运的无法把控,以及人心的尔虞我诈,都将作品主题引入一种“虚无的失败”中,并在失败之后进行某种“退守”。这种退守不仅仅表现为女主人公断发、和离与冷宫中了此残生,更表现为内心的一种无欲无求,与对现实的疏离,具有一种“隐士”特征。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网络小说中,无论主人公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天下无敌还是痛失爱人,最终都走向一种“归隐”。这些较为统一的思想特征,骨子里承继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同时也融合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体验到的“现代性”,比如说个人的孤独、理想的溃败、生存的荒诞、人际的斗争、爱情的徒劳等等。

对于女性创作而言,80后一代的网络小说创作,前所未有地强调爱情,这也许不是一种真独立,而是一种对现实的回避。现实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极其虚无的东西,比如说文珍、马小淘、孙频等人的作品,不止一次地刻画了都市女性面对感情的无奈:她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生存。因此,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来与描写现实的作品截然不同的倾向——无论是“甜文”还是“虐文”,首先摒弃的就是现实。暂不讨论那些奇幻、架空文学作品,即使是在都市爱情作品中,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里,顾漫也是选取了网络游戏作为爱情发生的背景,且主人公的爱情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挫折,如王子公主般在一起。而像一些“总裁文”,里面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永远都是不缺钱的,这点可能应和了整个时代年轻人“拜金”的诉求。诚然,女性网络小说作者也描写现实中的生存艰辛、尔虞我诈,但是她们的作品都指向同一个精神出口,那就是在这个消费社会的食物链中占据上层,让爱情不再被金钱所牵绊。

物质欲望在文学创作中之所以如此强盛,人们动不动就成为百万财产继承人,或者拥有皇亲贵胄的身份,皆是因为创作者有意无意地想要摒弃这种物欲。如果回溯西方经典文学资源,我们会发现,网络小说中不会常出现于连和简·爱这样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带有杂质的。于连对市长夫人的爱情,与简·爱面对雇主的自卑,都带有某种出身贫穷而不甘的心态。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会刻画一个自尊与自卑交织的、真实的形象,而网络文学拥有的往往只是一个至纯的、忽略现实的理念形象。从大的范围来说,这是中国文学天生就带有的某种特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一直作为某种乌托邦而存在,浪漫主义的精神从未间断。摒弃物欲,摒弃功利,无视现实的得失,成为回归精神之乡的最好方式,这种高蹈的理想主义在网络小说中得到了一次拓展与升华。

对照当下中国的网络文学创作,无论是男性向的君临天下,还是女性向的终成眷属,都指向现实中不可实现的自由。因此,尽管大多数网络文学(主要是类型小说)并无技巧的革新,也无思想的深度,甚至有些写作者的水平实属平庸——人性的复杂性和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往往被忽略,部分网络小说甚至可以说是毫无逻辑,尽管铺垫了许多夸张的人物经历,但在情感的转变上,人物往往是极端化的、情绪化的。比如说,人物的“黑化”往往在于一件微小的事情;而“白莲花”式的人物,无论外界环境如何转变,也始终拒绝成长;人物的钟情往往莫名其妙,一旦认定就义无反顾;主人公一旦决定复仇,就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网络小说的写作者似乎并不愿意遵从生活的逻辑,而是在努力摒弃那些俗世规则的影响,让人物尽情发挥非理性的特质,从而达到一种极端浪漫化的效果。

这种浪漫,同时也让网络文学创作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虚无主义特征:一方面,网络文学批判一切价值观念,颠覆一切传统,重新诠释善与恶的分界,追求理念上的绝对自由;另一方面,它直接导向一种消极的“自我消解”,在否定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又進行着自我否定。网络文学把“自由”的价值观推向极端,然后又自逆性地呈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轻视和对正面价值理念的偏离。[6]网络文学发展到后期,也背离了自由这个初衷,陷入虚无的困境里。几乎整个网络都走向“强者文化”,追逐天马行空自由的同时,却不得不注意到,关注网络文学的“宅男”“宅女”群体本身就是“隐者文化”的实践者。这种文化内部的矛盾非常令人费解。但同时,这种矛盾的凸显也说明了渴望成为“强者”的人们,在现实的挤压下,正在逐步成为“隐者”,并只能在网络中去发泄自身的渴望。现实中已经没有任何一条通道可以支撑起一个普通人掌控自己命运的野心。人们宁愿沉浸在逆袭的神话中,看着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开挂”升级,登顶人生,但实际上,无论人们愿不愿意承认,主宰命运,或者“自由”这件事情,在现实中可望不可即。在思想把控越来越严格、网络逐渐实名化的趋势下,网络的匿名“发泄”变成了对资本的“迎合”,而资本本身,也是不自由的,它受到意识形态的牵制。这点道理无须赘述,而网络文学的如此转变更加说明了自由的限度。也只有在一定限度内的自由才是自由,这正是自由的虚无之处。

当然,虚无是不是导向自由甚至代表了自由,还需要另外去论述。总体来说,网络文学尽管受到资本裹挟,充满了局限,但还是以其特别的方式来体现其文化影响力和思想革命性。网络文学自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正如学者曾繁亭所言:中国网络文学的根本缺陷,非但在传统文学当中同样存在,而且,这些缺陷几乎无一不可以从传统文学文本中找到样本[7]。作为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网络文学也延续了古典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模式——“隐者文化”“才子佳人”乃至“三妻四妾”的模式。同时,大部分网络作品都指向一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前提都是要“忍”。这种独善其身的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网络作品中的逆袭、复仇、入魔等情节,无疑是对“忍”与“独”文化的逆反。于是,网络文学传承于传统,又对传统和自我进行着消解,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深刻自我矛盾,就不再那样令人费解了。

也许,我们也需警惕网络文学之“意淫”带来的问题:在自由化的表征与思维的解放之下,有多少明显的或者潜在的文学危机?我们不禁想起尼采的话:“首先要克服主观,摆脱‘自我’,让个人的一切意愿和欲望保持缄默。没有客观性,没有纯粹超然的静观,就不能想象有哪怕最起码的真正的艺术创作。”[8]正是这点对欲望的缄默,造成了网络“意淫”小说与《浮士德》的差距。尽管后者的本质也是“意淫”,但却在缄默中加入了哲学性的思索,对于人类欲望的复杂性保持静观,而不是沉沦在感官的消费中。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学终有一日也会产生一些严肃的思考者,他们并不会为了哗众取宠而降低自己对于艺术的标准,也会让自己的欲望与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尽管网络小说的情节各异,有些甚至以极端的残忍血腥来博人眼球,但总体来说,作者都抱有一种关于人性的理想主义。他们要么重视爱情或友情,要么从残酷的人生中寻求到意义,要么毁天灭地或拯救世界,为的都是心里那一份最真实的感情。无论是肉欲、物欲、权欲,最终都让位给了“情”,这是人性的一种最本质的回归。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大的言情时代,网络小说拓展了各种关于感情的可能性,将各个时代、各色的人物、各种故事类型中,都灌输进当下人们对于纯真、美好的感情的渴望,当然也包括扭曲的、变态的、残暴的情,这种残酷恰恰反映了人内心最本质的需求。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网络小说的飞速发展,实质上是女性欲望的一次大爆发,人们终于有渠道去表达自身对于感情的渴望,去表达在被现实挫败之后,心底最深处的幻想和安慰。欲望不断衰落的背后,是情之不断崛起。在精神与肉体之间,在爱与欲之间,在俗世与灵魂的博弈中,女性往往选择了那一条“失败”之路,并在这种不断的衰落与失败中升华自身的灵魂。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批评对文论逻辑原点的调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8(4).

[2]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2017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N].文艺报,2018-5-30(003).

[3]王华.网络小说性别意识流变[J].蚌埠学院学报,2018(4).

[4]赵娟.网络文学中女作者的情爱叙事与性别文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3).

[5]流潋紫.后宫·如懿传[OL].

https://www.siluke.tw/ny19120/1269605. html,2019-8-20.

[6]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及其自逆式消解[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7]曾繁亭.网络写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49.

[8][德]尼采.周国平译. 悲剧的诞生[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7.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现实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