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学科可持续发展学习素养养成
2019-09-10由长龙
由长龙
可持续发展学习素养是学生通过“尊重课堂”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掌握的具有該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体育学科可持续发展学习素养的核心能力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现代学生需要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既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又能提高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水平,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可以依靠“合作学习”来完成。“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组合学习小组。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异质分组的方法,这样的划分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什么是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它具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与激励性等基本属性,既为小组内学生间的互助提供了客观条件,又为激发小组间的集体荣誉意识提供平台。异质分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领导或辅助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异质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补互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在小组成员关系融洽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并在角色中得到锻炼,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为什么要进行异质分组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针对这种不足,异质分组强调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也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依赖,“荣辱与共”。
“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不同智能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激发成就动机。而“组间同质”(基本相同的成员结构),则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营造和谐而又不失紧张的学习氛围。
异质分组模式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
小组构建要合理、均衡,实行全员激励 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集体比赛中,兼顾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和同伴之间的协作互助,尤其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实行评价激励??要使小组合作取得实效,教师就必须对合作过程进行合理调控,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引导和组织等。首先要明确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前,一定要交代清楚合作的任务和目的。其次要调控过程。小组合作不能只注重小组的目标,而是要实现“人人进步”,既注重培养体育尖子,更要重视体育差生的转化。三要调控时间。在小组合作中要给学生留有松紧适度的时间,既不能时间太紧,形成“假合作”,又忌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合作,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四要发现问题,寻求典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纠正,善于抓住两种典型,以便在反馈、交流时“以点带面”。
达成效果及分析
激励学生发挥最高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异质小组强调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任务共同分担,每一个成员的成功都会给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带来荣誉,从而激发学生奋勇争先,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使学习任务得以有效、快速地完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实验班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但在体育教学中互相协作,还把合作学习和竞争的精神推广到其他学习领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好胜心融入到本小组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之中,无论成败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如存在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编组时采取异质分组法,小组内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当然,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实效考虑,设计多样的合作形式,在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明确每个学生的个体责任及参与力度。
总之,正如林格伦所说: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学生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