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中期秘密会党发展特点:以天地会发展为例

2019-09-10邹睿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乾隆福建秘密

邹睿

清代的秘密会党是在清朝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实质是“破产劳动者进行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1然而清朝早期的秘密会党组织形式简单、规模较小、传播范围有限。随着清朝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与激化,秘密会党组织在经历了清朝前期的萌芽发展阶段之后,在乾隆中期开始走向成熟。其中的标志事件就是天地会的创立。在秘密会党史研究早期,甚至有部分学者把所有的清代秘密会党统称为“天地会”,由此可見天地会在清代秘密会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天地会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影响最大的秘密会党组织,在今天的华人秘密社会中还能看到天地会组织的影子。

一、天地会的起源

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众学者站在各自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单从时间维度,就跨越了明清两朝,从明万历十年2到清乾隆三十二年3,关于天地会起源的学说有十数种之多。

天地会起源问题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天地会作为一个秘密会党组织,本身具有隐密性,其创立的内幕鲜为人知,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文字资料很少。而之后流传的关于天地会的文字资料,多是天地会成员为了壮大与传播天地会组织,拉拢会众而杜撰的,往往带有神秘色彩不足为信。其次,学者对于秘密会党性质的不同理解也直接导致了关于天地会起源的分歧。早期研究秘密会党的学者往往把秘密会党的产生视为民族矛盾的产物,把天地会解读为明朝遗老“反清复明”的政治组织,因此把天地会创立的时间界定在满清矛盾激烈的清初。

笔者以为对于秘密会党史的研究应当以真实史料为基础,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穿凿附会、捕风捉影的推断。蔡少卿教授从研究台湾林爽文起义时的档案与史料入手,从清政府追查天地会起源的线索入手探索天地会的起源,有较多官方史料支撑,较为可信。4台湾学者庄吉发教授根据史料的记载研究推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5蔡少卿教授关于天地会起源的论断目前得到了学界的肯定。

根据蔡少卿教授与庄吉发教授的研究,天地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福建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提喜)首倡天地会。“提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即在高息观音庙传布天地会,卢茂等即于是年入会。陈彪由方劝指引入会,赵明德本名赵宋,于二十八年拜陈彪为师,带见提喜,改名入会。……又有李少敏即阿敏一犯,亦系同时入会。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提喜又在该处传陈丕和张破脸狗等人入会。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初,提喜患病,其子郑继来前来探望,提喜即“传与会诀,并告知从前所传陈彪、陈丕、张破脸狗、张普等数人,以将来依倚谋食之计”。同年三月提喜身故。” 6

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之前,清政府已经查获了许多秘密会党,如在前一章当中提到的铁鞭会、父母会、桃园会、子龙会、小刀会、铁尺会、关圣会、边钱会、小车会等等。但是天地会的创立,才真正标志着清代秘密会党已经开始成熟和完备。

二、天地会新特征分析

如前文所述,在福建、台湾一带,天地会创立之前原已存在着一些早期的秘密会党,如父母会、铁尺会等。天地会只是汇集了这些组织的特点,以新的号召,充实了新的内容而建立起来的。7之所以把天地会的创立作为清朝秘密会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由天地会组织这些新的特征与新内容决定的。

首先,天地会具有严密的组织形式。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天地会的结盟仪式非常复杂和完善。天地会的结盟仪式除了一般异姓结拜弟兄组织歃血焚表的仪式之外,还有诸多复杂的仪式。天地会的入会初步手续就有“改头发”8、“面巾盖盆”、“洗面”、“改衣”、“穿白衣”、“包头巾”、“换草鞋”七项。9入会初步手续完毕之后,还要进行“拈草为香”10、“派香”、“进香”、“进明香”、“点红烛”、“进酒”、“点灯”、诵“请神表文”、朗读“洪门三十六誓”以及“钻刀”11等仪式。第二,天地会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联络隐语和暗号。天地会创立时以三指按胸即大指为天,小指为地,接递烟茶俱用三指,以“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作为最基本的识别暗号。用“三八二十一”、“五点二十一”暗喻洪字。12所谓“开口不离本”,意即“本姓某,该姓洪”,“出手不离三”以及三指诀的“三”,即指桃园刘关张三结义的异姓结拜弟兄,以“洪”为姓集团,就是一种虚拟宗族。13三指诀及五点二十一等隐语暗号,就是天地会的特有暗号,后来成为各种会党互相模仿编造的隐语暗号。在天地会的《会簿》详细记载了这些隐语与暗号,包括“旅行中或道路上的号头口语”、“遇着海盗与强贼的号头与口语”、“各种问答”、“茶杯的秘密号头”、“酒杯的秘密号头”、“宴席上的秘密号头”、“吃烟或抽大烟的秘密号头”、“啖槟榔的秘密号头”、“兄弟们所应佩戴的标号”、“本底”、“洪家口白要诀”共十一段。14隐语暗号分类之细致,记载之详细令人瞠目。天地会《会簿》中记载的许多隐语与暗号还在被今天的华人秘密社会沿用。第三,天地会组织形成了完善的律法与规约。天地会的律法与规约主要包括“洪家七十二条律正”、“天地会二十一条例”、“洪顺堂开炉十禁”等。15第四,天地会创立《会簿》详细记载了天地会的历史起源。在天地会《会簿》中《西鲁序》中提到居住福建云霄高溪之“始祖万云龙”,即是暗喻天地会创始人洪二和尚万提喜。

天地会严密的组织形式是在吸收了原已存在的秘密会党的各种要素后加以改造与创新后形成的。通过严格的入会仪式与完善的律法与规约形成的虚拟的宗族制特征强化了天地会组织成员的内部凝聚力与忠诚度;《会簿》中关于天地会起源的详细记载凸显了天地会组织鲜明的特征,增强了天地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另外完整的联络隐语和暗号则为天地会组织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天地会相较于清朝早期的秘密会党,在组织形式上更加成熟与完善。

其次,天地会组织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天地会以前的秘密会党组织虽然也是歃血为盟、异姓结拜弟兄的组织。但是往往会党组织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地域之中,传播性并不强。天地会组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在于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我们可以通过台湾林爽文起义中清朝当局对天地会根源的追查当中考察天地会组织传播的广泛性。清政府在镇压林爽文起义过程中,对天地会组织密切注意,极力追究根源,以期根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清政府俘获起义军首领杨咏、杨轩、陈高等数人。据杨咏供称:“天地会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人起的。洪二和尚住后溪凤花亭,不知是何省何县地方。”16这是清政府第一次获得追查天地会根由的线索,此时线索指向的是广东省。在这之后清政府加大了对天地会的追查力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月二十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奏报,广东饶平县拿获天地会会犯许阿协、赖阿恩、林阿俊、涂阿番四人,供出天地会内有“木立斗世天下知,顺天行道合和同”诗句等情节。同年二月,孙士毅继续奏报,继获天地会会犯林功裕,供出赖阿德、洪李桃、朱洪德等七名,“俱系闽省天地会内人犯。”17这一次,天地会的线索集中指向了福建省。在林爽文起义历时一年有余之际,清政府在台湾拿获了首先入台传布天地会的严烟。据严烟供称:“天地会起于川省,年代久远,后来有十三人潜赴各地起会,其在广东起会是万和尚,俗名涂喜,如今实在何处不能知道……有赵明德、陈丕、陈彪三人,从广东惠州府至漳州府云霄地方传会,住在张姓绰号破脸狗家里。其取烟吃茶,俱用三指,及木立斗世等暗号。”18这一次,天地会起源的线索指向了四川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福康安、魁伦等报,拿获陈彪及首先传会僧人提喜之子行义。据行义供称:“伊师父提喜即系父亲,因乳名洪,排行第二,故多称洪二和尚,已于四十四年身故。伊父在日,曾教过三指诀,原为诓骗银钱,并无别故。”19从杨咏供出天地会是洪二和尚所创起,直至拿获洪二和尚之义子行义止,清政府最终确认闽省为天地会之渊薮无疑。清政府对于天地会根源的追究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几经辗转,才查出天地会的一些根由。其中涉及广东、福建、四川等多个省份,其中固然有天地会创始年代较久和天地会成员为保护组织秘密不愿吐露真言等原因,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天地会的传播是比较广泛的,在多个省份都可以发现天地会活动的踪迹。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短短30年间天地会势力已从福建漳浦县扩展到了中国南方多个省份。

最后,天地会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最初动机,在严烟的供词中讲得十分明确:“要入这会的缘故,原为有婚姻、丧葬事情,可以资助钱财;与人打架,可以相帮出力;若遇抢劫,一闻同教暗号便不相犯;将来传教与人,又可得人酬谢,所以愿入这会者甚多。20由此可见天地会组织实质是破产劳动者的互助性团体。在前文中笔者已经论证秘密会党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尖锐的社会矛盾——土地兼并严重与人口爆炸性增长所带来的人地矛盾致使大量破产农民背井离乡,被迫转化为游民。游民阶层生活的不安定性迫使他们必须团聚在一起,相互帮助,游民阶层的出现是清代秘密会党产生的社会基础。当然在天地会产生之前已经开始出现有游民,但是大量游民开始出现则是在乾隆朝之后。据统计,从乾隆六年(1741年)到道光末年(1840年)全国人口从一亿四千万增加到四亿一千万,然而耕地却鲜有增加。21因此,从乾隆年间开始清朝的社会矛盾开始激化,以破产农民为主体的游民阶层开始形成。游民的大量出现为天地会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

严密的组织形式、广泛的传播性与强大的社会基础使得天地会成为清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成熟的秘密会党组织也是清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秘密会党组织。

三、天地会的传播与发展

天地会作为一个成熟的秘密会党组织具有广泛的传播性。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洪二和尚在福建漳浦县创立天地会之后,天地会就开始广泛传播。

(一)乾隆年间天地会传播活动及地域分布特点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乾隆年间有据可查的天地会活动有十余起。

乾隆三十二年,福建漳浦县卢茂在提喜的策划、主使下纠集何哲、林咸、郑朗、王垂、黄石、许纱、霞潭、蔡通等人以“劫掠分财”相诱哄招人入伙,聚众三百三十二攻打漳浦县城。22乾隆三十四年,福建漳浦县李少敏在提喜主使下,纠结蔡乌强等人以“先抢夺村庄富户,再行举事”为由先后纠集林勇、郭选、金秦、林厚、邱阔、吴孕、林裕、李讲、李中、吴玉等人入伙,策划反清活动,后被清政府发现,最终失败。23乾隆四十七年,在提喜病逝之后,陈彪传其祖叔陈曲及李摘、严烟等人入会。每传一人即可得“番银”一二圆及钱千文。李摘又传侯迈、林龙、陈卓、李桐姑、许松姑五人入会,林龙等又转传邓昌、廖浦二人入会。24乾隆四十八年,严烟渡海赴台,在彰化开布铺,暗中纠人结拜天地会。乾隆四十九年严烟在溪底阿密里庄传林爽文入会,从此天地会在台湾迅速发展。25乾隆五十一年,台湾举行了著名的林爽文起义,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恐慌,最后在清政府的严酷镇压下宣告失败。26乾隆五十二年,以张妈求为首的天地会成员攻打福建漳浦县盐场衙署,焚烧税房、掠夺银钱。27乾隆五十六年,张标、谢志等人在台湾复兴天地会。二人邀吴顺光、张阿秀、萧翁、陈把、江元禄、林禄、张夜、张文等人在南投虎仔坑僻静处订盟结会。按照天地会的结盟仪式“歃血”、“饮酒”、“钻刀”,并发给图书纸片,传天地会伸指朝天暗号。28乾隆五十七年,台湾彰化县陈潭等人重起天地会。29乾隆五十七年,福建晋江出现苏叶、陈苏老“复兴”天地会的活动。30乾隆六十年,台湾爆发由陈周全领导的天地会起义。31

从地域分布特征上来看,天地会创立初期的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福建和台湾境内。虽然在台湾林爽文起义后,清政府在追查天地会起源时也发现不少外省的天地会成员,如广东、四川等,但是这仅仅是成员的原籍不同,在这些地区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天地会活动迹象。

在福建和台湾境内,天地会的活动也仅局限在很小的区域之内。天地会在福建境内的主要活动集中于天地会的创立地漳浦县境内,如卢茂起义、张妈求攻打盐场衙署事件等等。而有学者根据台湾林爽文起义失败后天地会重要成员的供词,分析了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天地会重要成员的基本情况。其所调查的天地会重要成员共有104人。原属福建漳州籍计75人,占72%;原属泉州籍计23人,约占22%;其余隶属汀州、福州籍计6人,约占6%。就其在台居地,彰化县计62人,约占60%;凤山县计23人,占22%;诸罗县计14人,占13%;淡水庭计5人,约占5%。32活动范围也相对集中。

从活动内容来看,天地会创立早期在福建境内进行的反抗活动规模较小,影响有限。即使影响较大的卢茂起义与李少敏、蔡乌强起义也仅仅局限于一县范围之内,而且很快就被镇压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的林爽文起义则是清代前期秘密会党所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历时一年有余,起义军一度控制了台湾平原地带的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33正是在林爽文起义之后,清政府真正发现天地会的名目,开始对天地会等秘密会党进行残酷的镇压。在林爽文起义失败之后,由于清政府对秘密会党的残酷镇压,天地会的活动一度陷入沉寂,但很快从乾隆五十六年起,各地天地会组织陆续开始复兴活动。

(二)嘉道年间及晚清时期天地会传播活动及地域分布特点

乾隆年间,天地会成立早期其主要活动集中于福建和台湾地区,到嘉庆年间,天地会开始向其他省份传播。

根据蔡少卿教授的研究嘉庆年间天地会的势力已从福建一带广泛传播到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区,并且传到了南洋。天地会的传播分为四条路径:第一条由福建传入广东,再由广东传入广西、贵州、云南;第二条由福建传入江西和湖南;第三条由福建传入浙江;第四条由福建传入南洋。34

秦宝琦教授根据档案史料对嘉道年间天地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嘉道年间,有据可查的天地会系统会党组织共一百九十余,其中天地会发源地福建有五十二个,江西省有三十三个组织,广东省有三十四个组织,广西省有五十八个组织,云南、贵州、湖南也发现十七个天地会系统的会党组织。35由此可见嘉道年间天地会组织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组织遍布南方各省。

1840年之后的晚清时期,清朝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导致了天地会等秘密结社組织的进一步蔓延和发展。这一时期天地会在南方各省继续发展,积极参与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反清、反侵略的斗争,并且在参与反清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与北方教门组织的融合。

四、人口流动与天地会的产生与发展

天地会的产生标志着清代的秘密社会系统开始走向成熟。天地会的产生与传播与清代历史上闽人外迁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闽人迁徙与天地会的产生

天地会之所以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绝非偶然。福建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天地会的产生创造了基础。闽人的迁徙潮与天地会的产生息息相关。

福建在清代历史上是人口迁移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首先,福建山区是重要的人口迁入地之一。张廷玉在《清安定辑棚民之法疏》中说:“查浙江、江西地方有棚民者,因浙东之衢州等府,与江右之广信等府,界连福建,赣州等府,界连广东。其间失业之徒,沿缘依附,十百成群,麻为生计,其始无屋不稀,遂依崖傍麓,缚茅为棚以居,人咸目之为棚民。”36其次,福建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地。由于福建山多地少,谋生不易,加上连年的战乱和饥疫,迫使人民只好“背井离乡、举家外迁。福建人口向外迁移,主要路径包括川、赣、浙南、浙西、粤、两湖、台湾和海外。其一,闽人入川以汀州府属最多,次为漳州府属各县与其龙岩州,再次是永春州与建宁、莆田、永安各县。迁入地则有川东的绥定府、川中的叙州府、重庆府、顺庆府,以及川西的成都府、绵州府、杛州府等。至乾隆四十一年,川东地区有福建籍移民4.9万人,川中地区有福建籍移民6.6万人,川西地区有福建籍移民8.5万人,入川的闽人共计20万左右。37其二,闽人入赣,在清代已经达到高峰,赣南、赣中、赣西北、赣东北都大量分布着福建移民。以赣南山区为例,康熙年间宁都学者魏礼曾议及宁都府的人口变动:“阳都属乡六,上三乡皆土著,故永无变动,下三乡佃耕者悉属闽人,大都福建汀州之人十七八,上杭、连城居二三,皆近在百余里山僻之产……夫下乡闽佃,先代相仍,久者耕一主之田至子孙十余世,近者五六世、三四世……久历数百年。”38其三,闽人入浙,主要集中于浙南和浙西地区。自明末起,福建移民就开始进入金衢盆地的两侧山地进行靛蓝的种植,自清初开始由于战乱导致的土地荒芜使得福建移民入浙的数量大大增加,来自闽西和闽南的移民广泛分布于浙西和浙南的广大山区,福建籍移民成为浙江外来人口的主体。39其四,闽人向广东的流动主要是由于清代为收复台湾而实施的迁海和复界政策,在迁海和复界过程中形成了大规模的客家人的迁徙,有许多福建籍的客家人藉此进入广东。40其五,闽人向两湖的迁移主要集中在湘西及鄂西南的山区,自明代以来的改土归流政策促使了汉族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迁入,其中不少是来自福建籍的移民。41其六,闽人向台湾的大规模迁移,始自清代,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是泉州移民,他们入台最早,分布在平坦肥沃的沿海平原,第二为漳州人和厦门人,分布在距海较远的丘陵地带和河川中上游,第三为福建客家人,他们多分布于南部的低山和溪谷低洼处以及北部的平原。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台湾的福建籍移民总数共计31164000人,主要来自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龙岩州、福州府、永化府、永春州。42最后,福建也是清代海外移民的主要人口迁出地。美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都有大量的福建移民分布。43

由此可见,天地会的起源地恰恰是清代历史上移民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频繁的移民活动为天地会的产生创造了一系列便利的条件。

(二)人口流动与天地会的传播与发展

天地会于乾隆二十六年在福建漳州地区产生后,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截至嘉道年间,天地会已经从福建、台湾等省逐步扩展到浙江、江西、湖南、两广及云贵等省,结拜的人数也从最初的几人、十数人发展到数十人上百人的规模。相关历史学家对嘉道年间的史料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对天地会系统的会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44

福建地區,天地会系统的会党组织已经发展到五十余个。这些组织或称天地会或称小刀会或称合义会、百子会、添弟会、江湖串子会、仁义会、仁义双刀会、仁义三仙会、拜香会、双刀会、平头会、保家会、三点会等,虽然名目繁多但实际上都属于天地会系统,在结盟仪式、联络方式等方面同出一辙。福建南靖、福鼎、浦城、崇安、南安、莆田、永定、建安、瓯宁、南平、武平、长汀、建阳、宁化、光泽、邵武、沙县、霞浦等地都有天地会组织的活动。天地会组织势力遍及福建全境。

江西地区,也有近四十个天地会系统的会党组织,主要名目有天地会、阳盘会、三点会、红莲会、添弟会等。这些会党组织主要分布于江西会昌、安远、龙泉、上饶、龙南、崇义、南康、赣县、上犹、万安等地。

广东地区主要存在天地会、添弟会和三合会三种名目的天地会系统的会党。这些会党组织分布于广东阳江、东莞、博罗、海康、新宁、香山、归善、潮阳、新会、永安、惠来、新宁、龙门、琼山、长乐、钦州、长宁、海丰、曲江、顺德等地,总数共计三十余个。

广西地区分布着五十余个天地会系统的会党组织。他们或称天地会或称忠义会或称添弟会。这些组织集中于广西合浦、平乐、容县、上林、向武、来宾、奉议、平南、田州、岑溪、藤县、凌云、宾州、宣化、武缘、古零、荔浦、永安、昭平、桂平、贺县、宣山、恭城、灌阳、思恩、西林、南丹、融县、象州、阳朔等地。

除了上述天地会广泛分布的省份外,在云南的宝宁和文山地区,湖南的江华、道州和蓝山地区,贵州的兴义、开泰、古州和永从地区也分布着十数个天地会系统的会党组织。他们通常的名目包括天地会、三合会、添弟会等。

通过对以上天地会系统的会党组织地域分析的考察,我们发现天地会组织的地域扩散与清代移民潮关系密切。人口流动,尤其是闽人外迁对天地会组织的转移与扩散影响巨大。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天地会在各省的传播路径与清代移民路径相吻合。江西、广西、云贵地区及湖南都是闽人迁移的主要省份,这些省份恰恰是天地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其次,从天地会组织的首领身份来看,各地天地会组织的首领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外省的移民。以江西省的天地会组织为例,嘉道年间江西省可考的天地会系统的为党组织共有33个,其中17个组织的首领是江西本籍人士,9个组织的首领是福建籍移民,6个组织的首领是广东籍移民,外来移民占所有组织首领总数的45.45%。45再次,从结盟仪式与联络方式等的发展变化来看,天地会在各地的传播与人口流动关系密切。我们之所以把不同名目的秘密会党组织统归为天地会系列会党组织其中关键的要素在于各类会党组织在结盟仪式和联系方式上的同源性。然而这种天地会的结盟仪式与联络方式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些许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和变化与移民的趋势也是相符合的。例如江西天地会的结盟方式与联系暗号与福建相近,稍有差异;广东省天地会的结盟方式和联络方式也与福建相近,仅略有改动;广西的天地会组织,最初多由广东客民所建立,故其结盟仪式与隐语、暗号也是在广东天地会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的;云南省的天地会组织多由两广客民所建立,其结盟方式和隐语暗号与两广天地会相近,稍有变化;贵州的天地会组织最初由福建、广东、广西各省移民所建立,故其结盟仪式与隐语、暗号也以该三省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本地情况加以改进;湖南省由于多两广移民,故其天地会组织的结盟仪式与联系方式一般与两广等省相类似。46

综上所述,清朝中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与游民阶层的产生与壮大是清代秘密会党走向成熟的重要原因。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社会矛盾是秘密会党产生于发展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参见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2]王重民于1948年在《天地会始于明季说》一文中提出。参见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第一卷),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7页。

[3]台湾学者戴玄之先生于1968年在《天地会的源流》一文中提出。参见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第一卷),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页。

[4]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5]庄吉发:《清代台湾会党史研究》,台北南天书局1999年版,第124页。

[6]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地会》(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534页。

[7]蔡少卿:《中国秘密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页。

[8]新会员剪去表示忠于满清的发辫,照中国的旧式重加梳装。

[9] 《天地会研究》,第165-170页,载《中国会党史料集成》(第一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0]众兄弟们手执九条青草,以代表香枝。这是和当初五祖结拜时同一样式的。

[11]主持仪式者用两手执刀或剑,斜架作叉,令入会者从刀、剑下钻过。然后在神像前立誓:“有忠有义刀下过,不忠不义剑下亡。”

[12]《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71辑。转引自秦宝琦、孟超:《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13]庄吉发:《清代台湾会党史研究》,台北南天书局1999年版,第127页。

[14]详见《天地会研究》,第229-281页,载《中国会党史料集成》(第一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5]详见《天地会研究》,第202-228页,载《中国会党史料集成》(第一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台湾档》,乾隆五十二年一月二十日上谕。转引自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17]《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11,5页,北京大学图书馆晒蓝本。转引自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18] 《附录奏折》,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奏。转引自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19] 《上谕档》,乾隆五十四年一月。转引自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20]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21]戴逸:《简明清史》(第二册),第344页。

[22]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地会》(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28-533页。

[23]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地会》(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

[24]中國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

[25]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地会》(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0-111页。

[26]参见秦宝琦、孟超:《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9-90页。

[27]转引自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2-483页。

[28]《军机处录副奏折》福建按察使万钟杰折,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初七日,转引自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4页。

[29]《军机处录副奏折》福建水师提督哈当阿折,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初六日,转引自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6页。

[30]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7页。

[31]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9页。

[32]庄吉发:《清代台湾会党史研究》,台北南天书局1999年版,第152页。

[33]参见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

[34]参见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

[35]详见《天地会》

[36]转引自袁成、蔡莉:《清朝的人口迁移及社会经济影响》,载《满族研究》2009年第3期,第39页。

[37]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至98页。

[38]魏礼:《魏季子文集》卷8《与李邑书》,转引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5页。

[39]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至292页。

[40]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9页至393页。

[41]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4页。

[42]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2页。

[43]参见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20页。

[44]参见秦宝琦、孟超:《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页至151页。

[45]参见《天地会》(六)

[46]参见秦宝琦、孟超:《秘密结社与清代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至123页。

猜你喜欢

乾隆福建秘密
才女出联对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愿望树的秘密(二)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