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吴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吴艳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点,具有注重知识构建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等特点,基于这一角度,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设置教学目标、延展教学深度以及注重课堂过程三方面为支撑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1.注重知识构建能力。知识构建能力是指学生对于搭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语文虽然是一门语言性课程,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框架也是错综复杂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从学习文章本身出发,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有效提升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的能力。2.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将具象的事物抽象化,再应用于广泛的事物当中。在语文学习中也是同样的规律:文章的内容不同,但是文体相同,这正是它们之间的共通点。通过抽象化得出普遍一般的规律,学生便可以快速理解同类文章,这正是语文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才能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3.增加情感思维体验。语文教材的每一次改版,都是出于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需要,都加入了最新的时代故事,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爱国主义等主体展开不同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体验。

二、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1.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一言堂等方式占据了课堂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自主思维的空间和时间都较為不足。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开始转变自己的角色,但是在教学设计中设置的三维目标却成了“表面文章”。这就导致了教学开始流于形式,教师出现了教学准备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学生依然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2.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过分依赖他人。不论是在哪一科的学习上,学生发现问题的下意识反应就是要寻求教师或是家长的帮助。这让学生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经常出现教师教的文章会理解,自己拿到的文章却不能进行很好分析的现象。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关系,但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也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3.快餐文化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影响巨大。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充斥着大量的娱乐性、短时性的文章。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被大量的“无营养”文章所吸引,传统经典的文学著作却无人问津。这也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难以提升的时代原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依然作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全新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八个单元的教学中分别标注出了精读文章以及略读文章。在这两种文章的教学目标设置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第四单元为例,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生字、背诵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了解圆明园的过去以及毁灭的经过,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但在教学第14课《木笛》时教学目标却仅仅包括认识生字、体会修辞手法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二)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按照书本照本宣科必然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开阔的视角。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扩展内容包括对文章的评论、文本作者的其他文章、相似主体文章、与文章类似的实际生活等等;教学中的深度则是在达到阅读广度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进一步探索,触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核。如何加深阅读教学中的广度与深度则需要教师利用好自身的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共同思考、挖掘。如五上册中的第17课《慈母情深》一课,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向家境贫困、攒钱不易的母亲要钱买书的故事。教师可以以之前学习过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作为导入环节。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问:在你的生活中,母亲有没有为你做一件让你感到十分感动的事?引发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回忆。还可以寻找同类型的文章,如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等等,让学生通过不同作者对母爱的表达方式感受文字的魅力、阅读的魅力。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应当做一个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人,而不是逼着学生去阅读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继续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不应该通过死板的说教,而要通过强烈的感官带来冲击感。如将圆明园完好的照片与被破坏后的照片展示在课件中进行对比,也可以播放圆明园被毁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强大自身,长大以后保卫祖国。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保持自己的观点,大胆发问;在学生阅读和评论文章的环节建立起学生自我评价系统,通过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从不同学生的不同角度全面理解文章,通过沟通、评价加深全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语文阅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晓惠,李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