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赵华容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整本书故乡语文

赵华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能够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呢?我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优选整本书阅读的作品、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营造整本书阅读环境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它比单篇阅读和节选文阅读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然而,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不得其法,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呢?我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析和阐述:

一、精选整本书阅读的作品

对于整本书阅读,确定阅读的对象,是整个阅读活动的前提。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认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不同,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阅读书目加以指导,很有可能有的学生阅读的内容过深,从而造成阅读障碍,有的学生阅读的内容过浅,达不到阅读的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喜好,给学生精选和推荐整本书阅读的作品,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比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在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以绘本读物为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总是有办法》《小猪变形记》等,这样的读物图文并茂,鲜活、直觀,语言简洁,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心智仍然比较幼稚,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

如《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伊索寓言》《中国寓言大全》(少儿版)等,这些故事,有的充满作者的想象,有的充满神秘色彩,还有的富含哲理,很适合中年级的学生阅读;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推荐书目时应该力求主题、体裁的多元化,内容也应该贯通古今中外。如冰心的《寄小读者》、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曹文轩的《草房子》、司马迁的《史记》、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本书阅读中也不例外。在传统的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课外的事情,大多由学生自由完成。这样,有一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没有兴趣,因此阅读的书也就非常少,这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了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实现课上与课下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进行《少年闰土》的教学时,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因此,对《故乡》的阅读,是小学生整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故乡》的兴趣呢?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故乡》中的片段,再现三十年后闰土与“我”见面时的场景,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形象进行对比,用这种极大的形象反差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从课文《少年闰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么聪明、机智、勇敢的少年啊,然而,三十年后,闰土与作者又见面了,中年的闰土与少年的闰土却判若两人,你们知道他改变的原因吗?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可以找到答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来读一读。这样,通过教师的导读,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故乡》阅读的兴趣,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热情。阅读经典名著,是整本书阅读的最高境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高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的节选,如《空城计》《三国演义》《将相和》《史记》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节选文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三、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阅读,数量固然重要,但是效果更加重要。对于整本书阅读,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许多学生在阅读时要么囫囵吞枣,没有达到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要么阅读速度过慢,理不清书中的脉络,让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的自信。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某个阶段的任务,更是伴随学生一生的事情,作为小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有能力独立阅读更多的书籍。

比如,拿到一本好书,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浏览它的书名、序言、目录、后记等,帮助学生了解全书的主旨和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脉络。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挑选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阅读时主要以速度为主,可以用眼睛进行扫视,一目十行,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这样,即使一本很厚的书,学生也能很快读完,大大提高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自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精彩章节进行批注,深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分析文本背后蕴藏的情感和意境,并在旁白处写上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比如,《呼兰河传》中“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有的学生这样批注道:“醒”“逛”“说话”三个词赋予花、鸟、虫于人性,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祖父园子里的自由自在,非常传神。这样,通过读写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在课上与学生一起细细品味书中的几个小片段,帮助学生探析文本背后的意蕴,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进程,并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四、营造整本书阅读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整本书阅读,也需要一定的阅读环境刺激,这样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整本书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自觉阅读。

比如,有些学生自己阅读整本书常常坚持不下来,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并不时地对书中的情节和精彩片段与学生进行交流,保证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教师也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推荐自己阅读的好书,畅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体会,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如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闲暇时陪伴孩子共同阅读,为学生营造书香家庭,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创设阅读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等,让学生抬头就能看见自己的得意作品,从而增加学生阅读的动力。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倡导的阅读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作品,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并为学生营造整本书阅读的环境,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整本书故乡语文
故乡的牵挂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故乡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