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性教学的小学生识字探索

2019-09-10陈昌国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识字小学

陈昌国

【摘  要】新课改为语文识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弊端,我们习惯看到的方式都是让学生单调地去抄写汉字然后反复循环以达到熟记于心的目的,无视学生的兴趣。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汉字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却只被无限放大它的工具性。

【关键词】审美性教学;小学;识字

一、 当前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形近字和同音字混淆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识字教学的方法不当。我们总是对传统的教材充满着偏见,认为其有太多糟粕,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对传统识字教材视而不见也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汉字之美,不仅美在皮,也美在骨,它不仅有文化底蕴之美,还彰显了结构之美,汉字结构的中和之美、对称美、平衡美、完整美、对立美、差异美以及流动美都令人赞叹不已,但是汉字的结构之美常常被我们忽视,大多数人抱有的观点就是我认识我会写就行,教师虽然会以扣分这种形式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但是自己从未想着去帮助他们改变,这也是令人遗憾的。

二、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一)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传闻汉字是由仓领所作,汉字创造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首先说明了,汉字是我们祖先在日常生活中,潜心观察大自然,结合自己的反复思考,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有灵犀而创造出来的文字,汉字的形象就显示出了大自然的特征,是对世间生灵的创意表达。汉字的创造是一个衍生的过程,在自然与人的灵魂中生根发芽,而并非是人自己天马行空想象得来的。其次说明,文字的创造与发展均离不开象与形。

汉字的创造源于象形,这点是终庸置疑的。“以形示义”是汉字最基本的表达,也是汉字最形象的体验之一。古人以“天雨粟,鬼夜哭”形容仓领造字的情境,这说明我们祖先觉得造字的这个过程有神秘感,他们对其充满崇拜感和敬畏感,认为里面有着神的旨意。汉字经历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它的创造与发展贯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汉字表意,因义构型,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汉字的字形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义形一脉相承的特点依然没有改变。汉字是以图像为基底,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与符号,它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汉字的独特之处就表现在几乎每一个方块汉字展现在眼前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蕴含着我们古人的智慧。

独特的造字法和历史积淀,使汉字成为中国历史的真实而又丰盈的镜面反映。汉字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它传递着上古的信息,记载着历史,我们解释一个汉字就是了解一部文化史,它让我们了解到古人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汉字历来有着“活化石”的称号,它折射着远古的生活与文化。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历史的渗透,一方面有助于他们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学习汉字,提高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那些映射中国古代方方面面的璀璨的艺术品必定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文化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唯一途径。如果学生掌握了某些漢字,他们只能进一步阅读和交流。从以前的蒙学教材我们就能看出,《千字文》《百家姓》等朗朗上口又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就是用汉字写出来的吗?阅读和作文都是汉字的集合,那一个个汉字拼凑出来的富有意境的文章,如果不识汉字,又怎么会懂得阅读的意境,又怎么会写出令人惊叹的文章。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智力

书面和口头语言才会形成语言系统。在学生的语言系统中,书面语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儿童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口头语言的系统就已经开始发展了,经历了汉字的学习,口头语言就会开始向书面语言转变,那么学生掌握的就不只是听说还有读写,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口头语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口头与书面并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文字在塑造大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写字会促进人的大脑调节和发展,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灵活,识字与写字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汉字的学习,我们并不是学习冰冷的孤独体汉字,我们学习的是汉字背后的意境、历史和文化,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想象,畅游在汉字学习的意境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审美性识字教学的特点

任何教学都是顺着一定的规律发展然后彰显出自己的特点,审美性识字教学也不例外,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进行快乐有意义的学习反映出教学特点,遵循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原则。在整理了文献以及分析了诸多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我也总结出了以下特点和原则。

(一)以字带字

在语文学科中,人们从来不会停止寻找美的脚步,在语文中渗透着具有囊括美的情操、伦理、审美以及文艺教育等,考虑到现实教育的利与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之源已经无法阻挡,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蒙学教材,其教材的编排以及蕴含的思想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思考。

蒙学教材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字带字,以字带字最突出的就是它的联想性和汉字在其中所展现的诗性智慧,它的编写旨在让学生识字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是识字教材而且还是一部百科全书,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不得不说蒙学教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集大成者,在以字带字的节奏中,渗透道德教育、风俗教育等,读起来朗朗上口。采用属对的编写方法,整齐又押韵的句子,符合儿童的心理又便于记忆,编写的内容联想性、趣味性、故事性、短小性、工具性的取向很明显,同时又具有美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二)形象生动

生动有趣取代无聊乏味,这才是大家理想中的课堂。抛弃了机械式的重复,还给学生有活力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调动,教师自然也会倍感轻松。汉字本身富有的形象就是生动的,品读汉字,就犹如一部部文化史的画卷在面前展开,令我们惊叹古人的创造智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挖掘出我们汉字生动的形象,还要生动形象地将其描绘出来。

(三)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从本义上来看就是在乐趣中进行教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深挖其意义就会发现寓教于乐是包含了艺术和美,在教育中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还有艺术和美的参与。这里的乐,更多指的是艺术和美感,我们都知道,教学本身就是艺术,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求知欲”这三个字就是以学生为本位提出来的,抛弃填鸭式的教学,用“乐”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烈,用叙说故事的方法将汉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师教学也不会那么吃力。抛弃机械重复的方法,用富有美感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相信每个人都会收获颇深。

例如“休”字,有些教师采用的方法可能就是让学生组词“休息”,然后连读三遍,因为教师会觉得这个字过于简单,所以不会进行具体讲解,但是这样久而久之就会磨灭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们追溯“休”的字源,我们会发现其本意是这样展现的:一个人正在靠着树休息,直接表达出了“休”的本义就是“休息”,从图画中我们看出来了“休”字的本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将这幅图画展示,再加以情境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枯燥的识字学习一下子充满了活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真正地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识字小学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