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动手实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19-09-10王永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6期
关键词:植树动手三角形

王永燊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数学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亲身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才会灵活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最终达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研究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关键在于理解,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才会认真去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因此,在數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就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真地、反复地去观察、思考、研究和讨论,最终找到数学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今年1~6月份家庭水费、电费的支出情况,课堂上我让他们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弄清楚家庭1~6月水费、电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同时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调查、制图、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兴趣大增,于是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课堂教学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索、认真研究,教师必须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传授变成有趣的、快乐的探索活动,学生才会在活动中认真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知识的理解。然后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拿出4组不同长度的木条(单位:厘米):6、7、8;4、5、9;3、6、10;8、11、11。然后我让学生用每组木条摆一摆,看看哪组的木条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同时要注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学生通过摆一摆,会发现第一组和第四组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第二组和第三组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我再让学生分别填写表格,比较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比较、研究和交流汇报,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通过摆一摆、填一填、比一比、议一议,学生真正理解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如何判断怎样的三条边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三、动手操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交流,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着力研究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出示了一道题目:一条小路长20米,每隔2米植一棵树(两端都要植),需要植树多少棵?我先让学生画一画,通过画图理解植树间隔长度和间隔数的含义,再让学生算一算、议一议,知道植树的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即“两端都植”的植树棵数一间隔数+1,而间隔数一路长一间隔长度。这样,学生通过画图和分析,很快就能找到植树问题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了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机会,合理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这样,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量角器,只有一副三角板,你能否利用三角板画出一个120°的角?请你动手操作一下,并把你的画法与其他同学分享。

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和画一画,很快就有了不同的答案:

学生1:用三角板中90°角和30°角拼成一个120°的角。

学生2:用三角板的60°角连续拼两次,就可以拼成一个120°的角。

学生3:我先画一个平角,然后以平角的一条边为边,画出一个60°的角,平角减去一个60°的角,剩下的角就是120°的角。

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动手操作,积极研究和探索问题,并将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综上,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植树动手三角形
去植树
植树真快乐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画一画
植树
春天到了,植树去!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