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019-09-10陈丽平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陈丽平

摘 要:“高效”即“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并且质量与平均水平保持相同或者更好”的一种学习或工作状态,亦便是各学段学科教学皆在竭力追寻的目标,但此“高效”始终以学科教育的目标实现程度,也即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性作为衡量标准。这亦便是“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建构”话题的由来,本文便是就此话题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做出的分立:以生命观念培养为首要、注重理性科学思维与探究、渗透并践行社会责任此三大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对学习或工作“高效性”评判的依据在于其是否达到了、或拉近了与预定的学习或工作目标之间的距离。因此,生物高效课堂有效建构的方式则当为课堂教学向学科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在内的此四维核心素养、也即教学目标的靠拢。具体则可定位为以下以生命观念培养为首要、注重理性科学思维与探究、渗透并践行社会责任三大点。

1 以生命观念培养为首要

“生命观念”作为生物的第一大核心素养而当为学科课堂在“高效”的目标之下所首需着力靠近的中心。在学科新课标中的“生命观念”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依据此,教师则可通过解释大范围事件与现象的“整体化叙述”促进课堂向“生命化”的转向与学生生命观念的生成,从而在此维度上促成高效课堂的建构。

例如:在《稳态与环境》一本书的教学初始,我则首先向其介绍了本模块的基本内容,也即个体和群体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生命系统皆是开放系统,其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在物质、能量与信息方面的交流、转换与传递,因而其具有动态变化性,但此变化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即保持稳态,才不致生命系统的失衡与解体。但人类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愈趋增多,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亦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将伴随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如此,同学们对于生命系统及环境便有了整体上的“稳态”思维,而此生命观念将指导其之后对于本模块各具体章节的高效化知识学习与主旨领悟。且在每一节的教学之始,我亦会以此整体化叙述的方式预先奠定同学们的稳态与环境思维,以使其能够以此思维去看待、理解相关知识而深化自身的生命观念。

2 注重理性科学思维与探究

“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是继“生命观念”之后的生物学科的第二、第三大核心素养,亦则是在高效课堂目标下理应秉持的第二个原则,因为学生此意识及能力的形成利于其学科的可持续性与自主学习,进而促进实现“高效课堂”。依据学科新课标针对其给出的具体含义阐述,我们则可将此注重点概括为: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与问题,并针对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等科学探究工作。

例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部分的教学中,在高效课堂指标下,依循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此二维核心素养,我则将“玉米白化苗的形成”、“光合作用与色素”作为供学生进行理性思索的主要问题,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核心对象,以在紧抓教学重难点的同时,着重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进而促进以核心素养实现程度为衡量标准的高效课堂的生成。如在上述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玉米白化苗的死亡现象在我的引导下则进行了这样的推理:玉米白化苗的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便是缺乏叶绿素,其死亡是由于其内储存的养分不断减少直至没有,而光合作用合成养分,这便说明玉米白化苗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这种功能的却是必然又与叶绿素的缺乏相联系。此过程便有效锻炼了同学们的理性思维逻辑和能力。再如在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实验目的的确立及在此之下对实验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的准备与摸索、涉及到诸如“剪掉滤纸条两角以减小边缘效应”此类微小细节的实验操作皆在潜移默化而有效地锻炼着同学们的理性思维力与科学探究力,而此作用将远远高于在传统“师讲生听”模式下单纯的对于知识原理的全面化灌输。

3 渗透并践行社会责任

教育的本质是对“教书”和“育人”的全面实现,高效的学科教学亦即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此二重目标的全面实现。基于此,被定义为“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等的“社会责任”则作为继上述生命观念、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之后的另一大核心素养,而对此的渗透亦则是学科高效课堂的建构所必需的另一工作。

例如:在《细胞的癌变》一节的教学中,在向同学们讲解了细胞癌变原理与日常生活中会增加患癌机会的行为之后,我则作结到:“细胞癌变是一个由不良行为累积而潜移默化发生的过程,但人们对此大多没有清醒的意识与紧迫的危机感,因为其没有科学的生物理论与具体建议做指导。这便是在人道主义理念下进行生物科学普及与生命和健康知识宣传必要性的由来。我们通過本节内容的学习,知道吸烟、装修、油炸食品及郁闷的情绪会增加患癌的几率,亦了解了科学的细胞癌变原理,将此告知给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告知给我们素未谋面的大众同胞,则是对知识使命的实现,对我们的良心给予的一份安宁”。并继此之后,将“制作一份癌症宣传页,将其张贴在自家小区里的社区展示牌上,并进行拍照留念”作为同学们的课后作业,以切实促其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与社会责任素养的真正形成及课堂高效指标的达成。

总之,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育的中心旨归,其实现程度亦应作为课堂高效性的判定标尺。相应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挖掘则亦当为学科高效课堂创设的最本质途径,但此的前提在于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明确、对其与素质教育关联的明确,并能将此有效而不刻意地渗透进知识教学中与活动展开过程里。

参考文献:

[1] 黄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优化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1):73-76.

[2] 白玉琴.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04-205.

[3] 范小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9(31):37.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