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讲方式”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19-09-10王文静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合作交流

王文静

摘 要:合作学习是“学讲方式”课堂上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分工协作,交流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谈论时羞于开口,习惯性的等别的同学的答案,有的反应慢跟不上讨论节奏,也就机械被动的记忆,这样,达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这样的交流形式也没有什么实效效果,不利于学讲课堂教学的开展。那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让学生有效的交流合作,让学生把学进去的知识讲出来呢?

关键词:学讲课堂;合作;交流

“学讲方式”课堂要求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只有学生把学进去的知识讲出来才是真正的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课堂上的交流给学生一个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采取这种形式时,效果也不尽人意,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忽略其他学生感受,还有很多学生对思考有一定的惰性,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应该组织好班级内、小组内、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探究形式,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讲方式”课堂。

1 组织好班级内的合作交流

班级内的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重要形式。班级内交流是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例如每周我都会举办一个班级交流会,鼓励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在会上同学可以说出各自的理解和建议。学生可以把每周在晨读课上和图书一角中看到的有吸引力的文章摘抄下来,在开班级交流会时在会上念出来,把好的文章和班级内的每个同学分享,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水平。学生还可以通过班里的微信群进行讨论,说出为什么认为所选的文章好?有哪些地方吸引人的地方?这些文章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对于同学推荐的好的文章也可以抄写下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量。这样,通过班级内学生的相互交流,能有效增进彼此的感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协调好小组内的交流

小组合作是语文课堂常见的一种交流形式,把学生按照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按照6-8人划分为一个小组。目的是为了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加强组员的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學习《我的母亲》时,文中胡适描写许多有关于母亲的事,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几件事主要突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对胡适以后有什么样的影响?小组成员结合胡适所生活的社会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展开讨论,围绕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产生激烈的讨论,有的组员认为母亲对胡适在天不亮时就把他喊醒,让他进行反思,这为胡适以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有的组员认为:母亲的待人处事带给胡适很好的榜样,才使胡适成为伟大的作家,大家共同的认知:“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的教育方式最终肯定是为了孩子能够成才,我们要理解母亲的苦心,像胡适一样努力,不辜负母亲的期盼。又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内讨论:假如甲板上出现一个长相像于勒的大富翁,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的对话?他们还会像课文中那样吗?为了让学生更充分的感受菲利普夫妇的现实,我让小组成员角色扮演,这种简单直接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快的接受,学生很快就领会文章主旨。通过小组合作的展示交流,加深了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深化。在各自小组内展示之后,再到班级内进行展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小组内的这种交流展示、合作讨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自信心。

3 把握好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师生交流就是老师和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有不一致的认知的时候,可以师生之间共同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师生交流可以给孩子拨云见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引导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把学生从被动的过程转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学生对文中为什么详写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产生不同意见,有的觉得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完全是为自己弃医从文做铺垫,有的则认为是因为当时藤野先生对自己有很深的影响,是自己的恩师,而我则有不同的意见,觉得两方同学也都只是说了其中的方面,还应该参考到鲁迅写作背景,鲁迅不仅是因为藤野先生给自己很深的影响,还因为《藤野先生》是选自《朝花夕拾》有“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成年之后回忆往事之意,所以也有回忆往事的意思才写这篇文章,藤野先生确是带给鲁迅重要的影响,他的没有民族偏见和真正关心,也带给鲁迅最深刻的人生印记。学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在师生交流的课堂上,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老师也发现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以便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4 引导好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主要途径。学生和学生的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依据各自的观点进行参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通过交流增进学生之间感情,便于共同提升和进步。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发扬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愚公的做法根本就是劳民伤财,他不懂变通的想法很是愚蠢,各自双方都持各自观点进行讨论,这时候,教师就要参与进来,引导好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方向,回到学习愚公坚持不懈努力的决心和毅力的思路上来。又如教学《海伦凯勒》时,我让学生自由讨论:文中我们应该学习主人公什么精神?又同学说要学习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立志精神,又同学说要学习她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还有同学说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善良的美德,教师这时候要引导学生把各自的观点进行整合,我们应该学习海伦凯勒不怕困难、乐观向上,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还要学习她的美好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形式,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总之,学讲方式课堂可以采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交流互补,有效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高效学讲课堂。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合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