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年松:照顾孤残叔叔200年
2019-09-10宋莉萍钟庭根
宋莉萍 钟庭根
雨后的兴国县乡村,天总是灰蒙蒙的,空气中充斥着冷秋的味道,黄土随着雨水的肆意,任性地在马路上撒野,熟透的柿子装点着西霞村,让一栋刚粉刷完外墙的小楼显得格外亮眼。这里,便是埠头乡西霞村枫一组贫困户范年松的家。
刚从村里做完保洁回来的范年松未顾得上打湿的鞋子和沾满泥土的裤子,一进门便径直来到叔叔范定财床前,一边询问叔叔今天的身体状况,一边将叔叔换下的脏衣服放进盆里。
今年66岁的范定财,身体萎缩,不善言语,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却能够很好地生活,怎么说也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老人敦厚善良的侄子——范年松。
牢记重托守护亲情
西霞村位于埠头乡的西北面,紧挨着的羊山,让这座地处偏远、相对闭塞的村子历代相传的家风民俗就是一个“孝”字。“我爸爸对我叔叔好是出了名的,他临终时拉着我的手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这个弟弟,让我一家好好照顾他。答应了的事儿怎么也要做到,不然会被人戳脊梁骨的。”说起为什么一直照顾叔叔,范年松搓着手说道。
范定财是村里的五保户,7岁时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双脚不再发育,身体萎缩,双手变形,至今无法站立。当时,范年松的父亲作为哥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在我很小的时候,叔叔就一直在我们家。”范年松回忆说,“爸爸每天为叔叔端吃端喝、倒屎倒尿、洗衣做饭、看病喂药,等等。”据范年松说,因为叔叔不能行走,他从记事起就开始帮着父母照顾叔叔。每天早晨8点准点叫叔叔起床,给叔叔端水洗漱;晚上,帮叔叔洗脚擦身。范年松成年后,年迈的父亲把照顾叔叔的重担交给了他。风雨春秋,今年已经是范年松独自照顾叔叔的第21个年头。
无怨无悔20年如一日
身子单薄、皮肤黝黑的范年松性格开朗,谈话间不时露出朴实的笑容,但“80后”的范年松却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沧桑。
16岁初中毕业后,范年松学了理发的手艺,便走街串户上门给人理发,靠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成婚后,由于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残疾的叔叔、抚养上小学的儿子,加上妻子的身体常年不好,范年松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尽管如此,他和妻子从未有过要放弃照顾叔叔的想法。因为要照顾叔叔,当村里别的同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的时候,范年松和妻子却只能终日陪伴在叔叔身边。对此,范年松夫妻俩并没有怨言。这些年,他们两口子轮流留守在家,从来不敢出远门。
照顾老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平日里,不仅要给老人换衣服、被褥,打水洗脸、洗脚,每天夜里都要伺候叔叔起夜几次,迟了就会尿湿被子。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叔叔染病,范年松坚持定期给他洗澡;冬天,怕天气冷衣服凉,范年松就先把衣服焐热了再给叔叔穿。有时洗的衣服干不了,范年松就拿着湿衣服在火边一点一点烤干……
转眼间20年过去了,7300多个日日夜夜,多少煎熬,多少心酸泪水……
孝心善举乡邻点赞
“叔叔看我如此辛苦,心疼不已,就让我帮他进了些烟酒在家里卖。我知道这也是左邻右舍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帮衬着我。”范年松说,叔叔年轻时头脑还清醒,在家里卖些烟酒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唯一乐趣。现在叔叔年纪大了,头脑愈发不清醒,语言能力也慢慢丧失,邻居们买了东西便自觉地把钱悉数给他,从来没有一个人“耍滑头”。
2014年,村委会将范年松家定为精准扶贫户,当扶贫干部提出可以让范定财迁入养老院时,范年松以自己是他的亲人为由拒绝了。范定财也使劲摇头表示不同意,他虽然说不出话,但总是用手指着范年松,眼神里满是感激和疼爱。
“是我耽误了他啊,他每天给我倒屎倒尿,从未有过怨言,就是儿子也不过如此。”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以前范定财还能开口说话的时候,经常这样对邻居们讲。
看到范年松兩夫妻如此付出,乡邻们纷纷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有的邻里会问范年松:“这么多年你们就不累吗,就没有想过要放弃?”他总是很平淡地说:“只是尽了一点点孝心,不苦,也不累。生活总会改变,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如今,在帮扶干部及乡村干部的帮助下,范年松搞起了生猪养殖,家里还喂养了家禽,同时,范年松还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在村里开展的评分定星中,范年松在发展产业、孝老敬亲等方面都得了满分,被评为了“9星”。
平日里两夫妻悉心照顾叔叔,范年松的儿子范贞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逢放学回到家,他就像爸爸小时候一样,陪着叔爷爷玩,逗他开心,帮他端饭倒水、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