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许绍富
许绍富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科学探究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而科学探究的原则是合作与讨论,所以课堂讨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课堂讨论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课堂进程进行有效地把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讨论的正常进行,以及课堂效率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初中物理;问题设计;划分小组;营造氛围
课堂讨论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根据课堂进度适时提问,以保证课堂效率,所以讨论法应用于初中课堂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和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法不但可以适应新课改对初中物理课堂的要求,而且对调动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善于运用课堂讨论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有效划分讨论小组,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为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效地划分讨论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每个讨论小组可以安排5-6个人,避免每组人数太少,课堂不活跃,或者每组人数太多,课堂进程难以把控。每一小组中都尽量有学习成绩良好、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且每一组实力相当。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毛遂自荐,以此确定每组的组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还有利于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升成绩,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以《熔化和凝固》这一节的讲解为例,根据课前分组,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你们认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接着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并给予学生5、6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每组的讨论进展,出现正确答案时可以引导思路正确的学生讲解给组员。最后,讨论结束时,教师还应鼓励各组之间有效竞争,积极发言。通过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讨论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程度差的学生也能有所进步,通过互补的形式也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通过有效划分讨论小组可以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进而才能保证物理课堂的效率。
二、科学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物理课堂大多是枯燥、抽象的,所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将课堂讨论法应用于物理课堂,通过对讨论问题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们在讲解《电压》这一部分内容时,为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出具有一定趣味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做一组对比实验,分别将电压表串联、并联在电路中,安排学生观察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直观感受;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一,为什么两组实验,串联电路中小灯泡没有亮,而并联电路中小灯泡亮了?第二,电源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进行实验并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比单纯老师讲解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所以小组讨论法引入到物理课堂时,教师要注意问题怎样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到这一点,便为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营造讨论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學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都与课堂氛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引入课堂讨论法时,要注意积极营造讨论氛围。教师可以将呆板的说教转化为诙谐幽默的交流,也可以注重自己的表情、手势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的氛围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讨论法更高效地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重力》这一节的课程内容时,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在课堂上引发问题讨论。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橡皮做多组运动,观察橡皮分别由竖直向上、沿水平方向、向任意方向抛出时的运动轨迹;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橡皮最后落地时的方向都是向下?会不会出现落不下来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在学生加深对重力的理解时,也在课堂上营造了积极讨论的氛围,避免了课堂沉闷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继而才能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为学生讲授课本知识,更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讨论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对讨论小组、讨论问题的合理设置,将课堂讨论法有效地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崔光会.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1.
[2] 许敏芳.试谈课堂讨论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及注意点[J].华夏教师,2017(0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