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肝片吸虫病诊治

2019-09-10王宏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养羊治疗诊断

王宏

摘要:肝片吸蟲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感染牛羊等动物,多发于夏季和秋季.其中6-9月是高发季节,能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羊群。该文对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流行情况以及诊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减少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传播。

关键词:养羊;肝片吸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94

引言

肝片吸虫的虫体呈扁平叶状,羊食用附着有囊蚴的水草即可感染,每年6-9月是肝片吸虫病高发季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对寄主造成危害。肝片吸虫长期寄生于寄主体内,吸取寄主身体养分,导致寄主营养状况下降,发育受阻,对养殖行业危害巨大。

流行情况

肝片吸虫虫体长度为20-30mm,呈扁平叶状,必须依靠中间宿主才能发育,羊是肝片吸虫的主要宿主之一,在羊胆管和肝脏内寄生,以虫卵形式排出体外,在外部如果遇到环境温度合适,会发展为毛蚴,毛蚴再进入椎实螺体内进行发育,最终成为囊蚴,羊群采食囊蚴附着的水草时,蚴虫随着水草进入羊的胆管和肝脏中,进而诱发该病。肝片吸虫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经过粪便排出,在粪便中能存活很久,粪便是肝片吸虫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羊肝片吸虫病分布范围很广,感染率高,而且危害比较严重,对养殖户危害十分严重。在我国新疆地区比较流行的肝片吸虫有2种,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吸虫,其中后者的体积较小,呈榆树叶形状,大片形吸虫的体积比较大,通常呈竹叶形状。幼虫需要寄生在羊的内脏器官中生存,主要寄生于肝脏,成虫则通常寄生在肝脏、胆管和胆囊中,对羊的肝组织破坏严重,可能引发肝炎、肝硬化、肝肿大等问题,进而影响羊正常消化吸收。肝片吸虫病对羔羊和绵羊的危害更为严重。此外,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每年4月部分羊群开始出现症状,6-9月是高发季节。

临床症状

感染肝片吸虫病的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有的病羊食欲完全废绝,可视黏膜极度苍白,出现黄疸和贫血症状。病羊身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毛十,容易断,肋骨十分突出,眼睑、颌下、胸腹等都会出现水肿。病情比较严重的病羊在感染1-2个月后死亡,并且较轻的一般等到次年会逐渐恢复。少量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内脏组织,产生的危害不是很严重,如果肝片吸虫的数量太多,超过50条时可能导致众多不适症状[1]。根据羊群感染肝片吸虫病后的病程疾缓可将该病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2种,慢性肝片吸虫病的症状通常是循序渐进表现出来的,如周期性胃膨胀、食欲减退、体质消瘦、脱毛等症状。

病理变化

急性型与慢性型的病羊剖检结果略有差异。急性肝片吸虫病病变主要见于肝脏,其次是肺部,肝脏的病变为100%,肺部病变为40%左右,如果体内有大量虫体,则肝脏会伴随出现出血和肿大现象。挤压肝脏切面时,可见液体流出,其中混杂有虫体,感染严重而死亡的病例,其粘膜苍白,伴随有腹膜炎,有时腹腔内还会大量出血。慢性病例的危害相对于急性更严重,因为慢性型的症状是缓慢表现出来的,所以可看到病羊的肝脏增大严重,受到虫体侵害的部位明显缩小,呈灰白色,不整齐,质地变硬,胆管有扩张,其中充满灰褐色的胆汁和虫体。将病死羊的胆管切开可发现胆管扩大及管壁增厚,触摸胆管时可以感觉胆管的管壁十分厚,而且坚硬。将病羊的肝脏沿胆管方向切开后可以发现肝脏管壁增厚,胆管扩张明显,而且有大量虫体寄生于里面,虫体长度为20-35mm,宽度为5-13mm,虫体呈棕红色[2]。

诊断

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诊断,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由于新疆地区的养羊规模较大,所以该病的传播比较迅速。对羊肝片吸虫病要定期检查,及时诊断。首先,可以根据动物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如果发现羊的下颌肿胀、食欲下降、贫血等症状,可以基本确定患有肝片吸虫病。为了进一步确诊,还需要对病例的粪便进行检查,将粪便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虫卵,则可以确诊,通常采用离心沉淀法检查病例的粪便。

防治措施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性十分强的疾病,在防治中必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控与治疗。

5.1 及时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病羊,要及时将其隔离,与健康羊群分开饲养,并且采取药物及时治疗。三氯苯唑是治疗羊肝片吸虫病的最常见的药物,每千克体重使用剂量为5-10mg,口服1次,该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幼虫和成虫。在口服三氯苯唑进行治疗的同时也可以联合使用甲噻吩嘧啶、左旋咪唑等药物。如果选择粉剂硝氯酚,用药量为4-5mg/kg.bw,口服1次,如果选择针剂硝氯酚,则用药量为0.75-1.00mg/kg.bw,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品通常只针对慢性病例,对幼虫的效果不明显。使用溴酚磷,12-16mg/kg.bw即可,该药对于急性病例的效果较为显著。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中药疗法对肝片吸虫病进行治疗,减少西药的用药量,坚持生态绿色养殖。根据病羊的发病情况,选用中药配方:称取等量的川芎、藜芦、荆芥、桔梗、草果,将所有中草药粉碎后冲水服用,成年羊每次服用7.5g,中等羊每次服用6g,羔羊每次服用4.5g,间隔1d服用1次,连续服用3次,可以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发病中期的病羊,可以在灌服硝氯酚片的同时选择中药疗法:木通、厚朴、苏木、龙胆草、肉蔻、茯苓,分别10g,玉片15g,贯众15g,泽泻6g,甘草6g,研碎后冲服,每天饲喂1剂,连续喂服3剂。

5.2 加强预防

第一,保持养殖场环境清洁。当养殖场出现感染病例后,及时封锁隔离患病羊的圈舍,进行严格消毒,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染的挚料,抑制虫体的传播与交叉感染。可以将每天清除的羊粪堆积在土坑中堆积发酵1-2个月,杀死虫卵,然后运出。堆积粪便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区域,避免在养殖场内,以防操作不当引起的虫体传播感染。

第二,采取合适的放牧方式。在放牧时要选择地势较高、十燥的地区进行放牧,尽量不要到低洼沼泽放牧,可以采用轮牧的方式,用网围栏、河流、小溪、灌木等,将草场分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放牧30d,按照一定的顺序轮回放牧,进而减少肝片吸虫病的感染。最后,可以将放牧与舍饲结合起来,冬季和初春季节,外部气候比较寒冷,羊群抵抗力较弱,可以采取舍饲,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群抵抗力,降低感染率[3]。

结束语

肝片吸虫病是养羊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羊群危害十分严重,在养羊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羊肝片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养殖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虫体感染与传播,为羊群提供健康、清洁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奏汉,刘恩建,李富育.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7):110

[2]陈奎,韩莹.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J].当代畜牧,201 3(3):49

[3]何仁勇,伍波涛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3(6):34.

猜你喜欢

养羊治疗诊断
分头行动
养羊人的惊恐叙述
续写《亡羊补牢》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