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徽州民间版画的家风图像与道德教化

2019-09-10刘坛茹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徽州

摘  要:作为程朱阙里的徽州,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因此无形中影响了徽州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徽州人重读书、明义理、倡和睦、崇勤俭等种种优良的家风。这种优良的家风不仅在徽州的家谱、宗谱、碑刻、楹联中以文字形式标记出来,更是在家庭装饰艺术中以图像的形式彰显出来。

关键词:徽州;民间版画;家风画像;道德教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项目“皖南民间木刻版画的民俗、宗教图像研究”(SK2016A0641)阶段性研究成果。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有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在徽州。”徽州如此令汤显祖魂牵梦绕,不仅在于其冠绝天下的山水风景和精妙绝伦的徽派艺术,更在于其朴实淳厚的家风、民风。作为程朱阙里的徽州,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无形中也影响了徽州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徽州人重读书、明义理、倡和睦、崇勤俭等的优良家风,从而成为徽州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理念与行为准则。而这优良的家风不仅在徽州的家谱、宗谱、碑刻、楹联中以文字形式标记出来,更是在家庭装饰艺术中以图像的形式彰显出来。除了徽州“三雕”艺术外,在民间木刻版画中,如祖宗像、村居图、报功图、年画等,也彰显出徽州的优良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孙们的成长,是当代社会培育和弘扬家风、提升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

一、尊祖敬宗的优良家风

在徽州的优秀家风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尊祖敬宗,要求子孙后代心怀虔诚之心,对祖先感恩戴德,以获得祖先的庇荫。这不仅利于宗族家庭的世代繁盛,更有利于个人的品德树立与人格成长。散落在徽州家谱宗谱中的很多民间木刻版画,无一处不彰显着徽州人尊祖敬宗的优良家风。

(一)在徽州家谱中绘刻祖宗像,彰显祖宗的在场感、仪式感,以此教化子孙,对祖宗要有缅怀和仰慕之情。为了实现教化功能,在祖宗像的绘刻上,必须遵循一定原则。西方艺术史家曾提出“时代之眼”的观点,认为图像的创作和接受,其手法和原则要符合视觉欣赏要求和文化规约,如此才有利于文化传播。徽州家谱在绘刻祖宗像时就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祖宗像多采取半身正面像,面部威严,与观者平视;衣着上多头戴官帽,身穿官府,手臂交叉放置,持有笏板(如图1)。应该说,这种绘刻律则,颇类似于古埃及雕塑的“正面律”,尤其是头部的正面直视及官员身份的附着,能够让子孙后代产生祖宗的始终在场感,谨遵祖宗的谆谆教导。

(二)在徽州家谱绘刻了大量墓图和祠堂图。徽州家谱族谱中存在大量墓图,形状类似于花卷,墓地画在中间,周围是弧线状的起伏山脉以及河流简图,也有少数墓图的山水形状刻画得较为细致,如雍正年间刻的《程朱阙里志》中的墓图。家谱中刻画墓图,与徽州人的风水信仰密切相关。徽州人坚信祖宗的坟墓位置直接关系到宗族的繁荣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坟墓者,祖宗形骸之所托,灵爽所凭,渊源一线,命脉攸关”[1]“坟墓为本根之地,子孙枝叶荣瘁所系。”[2]因此,应该“图之,附注方向、字号、亩步、经业”[3]“俾子孙按图如见,不啻拜瞻先垅也。”[4]每年应该定期祭拜,在这种祭拜仪式中,缅怀先祖,凝聚族群认同意识。徽州村落从产生起,就具有极强的宗族群居特点,这也造成了徽州人宗族意识强。徽州人不管是居住家乡还是外出经商,同乡同宗之间互帮互助。这种宗族意识的物化反映形式,就是徽州大量的家谱编修和祠堂修建,在家谱里也大量绘刻了祠堂图(如图2),这是他们内心对于宗族凝聚意识的一种表现。

(三)徽州还存在一类大型活动版画——报功图,主要悬挂在家族祠堂供后人祭拜敬仰。报功图突破了徽州家谱的祖宗正面像模式,以具有丰富情节的故事画形式去表现祖宗的丰功伟绩。目前可知的以安徽省博物院藏《石守信报功图》和上海博物馆藏《胡延政报功图》为代表。这类版画尺寸比较大,《石守信报功图》高188厘米、横267厘米,《胡延政报功图》高329厘米、阔264厘米。《石守信报功图》原为绩溪石氏宗祠悬挂所用,主要反映了石氏祖先——石守信及后代英勇作战、建立功勋的故事,具体内容包括“石守信口北汉主口凯还”“北汉大将领兵跪降守信”“孙策石苞分兵出阵”“石苞大破曹兵十万”等二十五段情节。《胡延政报功图》原为绩溪胡氏宗祠悬挂,图像反映了胡氏祖先——胡延政忠良为本、朝廷器重的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昌翼太子济难逃民”“散骑常侍胡学凯还”“中王凯还赐居绩溪”“中王延政大胜凯还”等十六段情节。在这类报功图中,对于祖宗的光荣事迹与显赫地位都是极尽渲染和刻意抬高,甚至不惜造伪作假。目的除却夸耀宗族门第,荫蔽子孙外,更主要是通过彰显祖宗的光耀事迹,鞭策后代子孙力创伟业、光宗耀祖。

二、崇德尚贤的优良家风

在徽州民间流行一种“忠孝节廉”绣像四条屏年画,即孔明竭忠、李密尽孝、陶潜尚节、杨震持廉,俗称“四贤图”。“四贤”人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神态端庄自若,令人肃然起敬。每幅刻有南羽印章和像赞七言诗,款落处为“万历壬午仲秋绣梓”。“四贤图”不同于一般民间年画,其印刻范本并不来自于通常民间流行的粉本,而是由安徽休宁著名画家丁云鹏所绘,这无疑提高了年画的文人气质和艺术水平,推动了年画的传播知名度。从“四贤图”所选古代圣贤事迹和邀请画家绘刻底本两方面来看,均体现了徽州人崇德尚贤、尊奉儒学的家风思想。

“四贤图”之一孔明,为蜀国三分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家喻户晓的忠臣(如图3)。“四贤图”之二李密,蜀国旧臣,“以孝谨闻”,祖母生病,“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为了侍奉祖母,果斷拒绝晋武帝邀请其做官。“四贤图”之三陶潜,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辞职隐居。“四贤图”之四杨震,身为东汉高官,清正廉洁,“深夜辞金”。这四位圣贤无疑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高度凝聚,是徽州人以审美图像宣扬崇德尚贤家风的绝佳载体和题材。

徽州人崇尚儒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徽州社会从汉至元,中原大祖不断迁入,多出于儒学世家和官宦之第,自然也把儒家思想带到徽州,并加以推崇;二是徽州乃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父母之邦和祖墓所在之地,朱熹对于徽州感情深厚,自称“新安朱熹”和“紫阳朱熹”,多次回故里讲学。受到朱熹影响,民间朱学兴盛,办学热潮高涨,推动了儒学思想的传播。这种对儒学的推崇也成为徽州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谱家谱的文字记载到民间年画的图像传播,均予以强调。类似家风图像,在徽州建筑雕刻中同样不胜枚举,例如,在徽州三雕图像中,多数内容是关于“仁德王道”(尧帝访舜图)、“忠信节义”(苏武牧羊图)、“孝悌廉洁”(衣锦还乡,拜见老父、叩见老母图)、“诗书传家”(渔樵耕读图)等。这些均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寄寓了徽州人希望用审美图像陶冶、教化子孙后代传承儒学家风的美好愿望。

三、重视生态的优良家风

明清时期的徽州对于生态环境异常重视,主要是因为徽州的地理环境多被山林覆盖,利弊皆有。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徽州人非常重视风水说,择居安宅讲究龙脉和水口:连绵起伏的山脉是龙脉,水的入口和出口是水口。例如,绩溪龙川东边是龙须山,西边是凤冠秀峰,北边也是崇山峻岭,连绵起伏的山脉抱龙川于怀中;宏村背靠山脉,面临南湖水口,都是风水宝地。既然山林环境关系到村落家族的兴衰,徽州社会从官府到乡里宗族家庭,都对保护生态环境异常重视。这也成为徽州家风重要内容,严格教导子孙,要爱护山林环境。这在徽州民间版画中的村居图、水口图上有鲜明表现。

例如,清道光十二年(1832)刊本的《虬川黄氏重修宗谱》绘刻一幅《虬村闾里全图》,细致描绘了村庄的生态环境:背靠连绵起伏的群山,肥沃的田地围绕村落有秩序地分布,树木枝叶繁茂,石板小道穿插而过,屋舍井然有序,俨然一幅生态优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世外桃源图。另在乾隆五年的《新安大程村程氏宗谱》、嘉庆十七年的《黟县南屏叶氏族谱》等也多有村居图,均注重描绘村落的地理环境状态,一般地势起伏,背靠山脉、山水环绕,是宜居之所。在清道光五年刊本的《黟县志》中,刻有南屏水口图,南屏村背靠连绵起伏的山脉,潺潺溪水绕村而流,风水极佳。村边建有水口,不仅水源丰富,而且种植有万松林,植被繁茂,既可以涵水聚气,还可以为村里人提供清凉的休憩之处。另建设有观音楼和文昌阁,祈求神灵保佑村落安稳和宗族繁荣。

此外,在保存至今的徽州园林图中,也可以看出徽州的园林修建也是异常重视生态环境。在《古歙山川图》中刻有水香园园林图,水香园依山而建,园旁有河水流过,背山面水,与周边石桥、树林、公共建筑相得益彰(如图4)。徽州园林往往依托山水形势而建,充分借助自然环境,由汪廷讷主持绘刻的《环翠堂园景图》中的园林便充分利用了黄山白岳之间松萝山的地理走势,依山而建,连绵起伏的群山成为园林的背景。在园林的景观布置上,除了假山、亭阁、盆景等人工雕琢制作的景观外,也往往喜欢将乡土田野、人居生活劳作场景引入园林中。如《环翠堂园景图》中的乡民耕作、砍柴、垂钓等生活场景,皆构成园林的一部分,不仅增添了園林的乡野生活气息,更是实现了人工与自然的统一,保持了生态自然的平衡[5]。

四、结语

综上可知,徽州人在家谱族谱、地方志中绘刻村居图、水口图,以及表现个人和家族理想的园林图中,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家风文化和道德教化层面。希望子孙后代乃至世人铭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守护一方水土,永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项天瑞,纂修.桂溪项氏墓图(不分卷):歙县[M].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2]江一麟.祠规·守坟墓[C].//婺源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走进江湾.2014.

[3]程永,等纂修.新安休宁长垄程氏本宗谱[M].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

[4]查荫元等,纂修.婺源查氏族谱·道光壬午谱凡例十三条[M].

[5]刘坛茹.《环翠堂园景图》的风景建构与文化认同[J].国画家,2016(3):73-75.

作者简介:刘坛茹,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徽州
无梦到徽州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徽州人
摄影在微州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徽州贡菊开采
吟唱徽州
走徽州
盛名里的徽州茶
二牛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