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生物课堂实践
2019-09-10蔡惠华
蔡惠华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中强调,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人,在智力的发育水平和发育方向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目光看待学生,而是要在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同时,在现代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标准中,也对个性化的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别,优化传统合作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及设定不同的作业,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依据学生差异,优化合作活动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单单需要人才具有一定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让人才具有与其他人相互合作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就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中,用于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开展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化,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活动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也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在高中生物《DNA的复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优化分组的形式。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学生的实际生物素养,将学生划分为对DNA分子结构知识掌握程度較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化知识掌握程度,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对DNA分子结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对DNA分子结构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让小组DNA分子结构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指导和辅助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DNA的复制》这一课的学习,实现互助能力的提升,而小组中对基础生物知识掌握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能够巩固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的效果。
显然,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合作中,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成长,从而实现多元智能理论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针对学生差异,提出不同问题
“问题”是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渠道,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能够以“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基础生物知识的认知情况,学生也可以应用提问,向教师表达自己在学习生物知识中的疑惑,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开展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进行差异化的提问,使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满足感和课堂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就以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来说,根据学生的生物素养不同,教师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中,对于生物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提出“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同一棵植株的叶片形状会有差异?”“基因重组是如何实现的呢?”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基因重组等生物知识的认知。而对于生物素养一般的学生,教师向学生提出“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什么?”“基因重组的概念是什么?”等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翻看课本的形式,能够轻易回答这些问题,从而获得参与课堂的成就感,更为主动地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
从上述案例中能够看出,在开展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生物素养不同,对学生提出差异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课堂中,提高对生物学习的效果。
基于学生差异,设定不同作业
“作业”是生物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自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情况,从而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这项工具,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作业设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层级化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做符合自己层级的作业中,能够保持学习生物知识的自信心,同时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比如,在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结束后,对于生物素养较好的学生,教师设计如下作业: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整理;口述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书写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的方法,以及基本的生物实验室操作实践流程。
对于生物素养一般的学生,教师设计如下作业: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整理;书写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从上述案例中可见,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生物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完成作业,实现自身的成长,从而维持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作用,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作业,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生物课堂中都能获得学习营养,实现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