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俗唱法如何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

2019-09-10李晓倩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融合

李晓倩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致使世界变成“地球村”,让新时代的年轻人幼时便开始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追求个性化发展。因此,富含浓厚中国特色的民俗声乐对于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和接受能力。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民族声乐需要与时俱进,接受社会新思潮,融合多种文化特征,创新表达形式,让民族声乐焕发生机。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也需要审时度势,狙击年轻一辈学生的兴趣点,在传统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通俗唱法,注入新鲜血液,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和喜爱,让更多人爱上民族声乐,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融合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们在追求名利的闲暇也开始注重起精神层面的享受,而音乐可以为人们带来一场听觉音乐。不过民族声乐因其独特的唱腔致使年轻人对他会拥有一定的偏见,在刚开始接触时便以拒绝的态度感知,从而错失民族声乐的美好。在这个万事皆创新的时代,艺术领域也难逃命运。戏曲、美声、民族等等音乐表达形式均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拒绝固步自封。中国民族声乐也在寻求着自己的改革创新之路,与通俗音乐的碰撞便是它的大胆尝试之一,当民族声乐的高频、甜美遇见通俗唱法的随意性和大众性,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让更多人发现民族声乐的独特之处继而产生喜爱。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这条路上还需要做出更多尝试,分析探索民族声乐的振兴方向和发展趋势,并为之而努力。

一、“通俗”与“民族”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民通唱法的出现已有一段时日,引起了许多乐评人和声乐专家的热烈讨论,其中一些人认为通俗唱法是对民族声乐的一种亵渎。在此,我对民通唱法不予置评,仅仅针对在民族声乐中借鉴通俗唱法的实践可行性而展开讨论,以及对高校教师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引用通俗唱法,使民乐声乐更加的接地气,提高大众接受度而提供一些自己的意见。实践出真知,理论说的在天花乱坠,也不如事实有说服力。著名的青年歌唱家谭晶对于在民族声乐中融入通俗唱法就颇有建树,可以供我们借鉴一二。她个人的民族声乐功力深厚,但是由于她在自己的民族声乐唱法中融入了通俗唱法,引起了许多评委的质疑从而无法做出准确的评判,这些评委就是没有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声乐,他们对于在民族声乐中融合通俗唱法这种做法保留自己的意见。不过,谭晶并没有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从而放弃自己的做法,反而坚持自己的初心将其发扬光大,走上她事业的巅峰。音乐从来不是束之高阁,让人进行膜拜的,它的好与坏也不是仅仅凭借评判的三言两语就可以盖棺定论的,好的音乐是为听众而服务的,是所有听众自发的喜爱。这也足以证明民族与通俗的结合是成功的,这一步创新措施是可行的。好的唱法是需要被人记住的,这样才能保持她蓬勃的生命力,无论什么唱法,只要为大众喜闻乐见就好,而不是最终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国家出资维护却还是抵挡不了它的颓败速度,最终提起皆是遗憾。民族声乐和通俗唱法的融合为民族唱法的崛起指明了努力方向,拥有一个美好的未來,何乐而不为。

二、民族声乐课堂融入通俗唱法的有效措施

现如今音乐的表达唱法有多种形式,然而广受大众喜爱的便是通俗唱法,这种现象的产生背后肯定有他的道理。通俗唱法因其表达方式的随意、内容的大众、曲调的朗朗上口、技巧的简易拉进了与大众的距离,并不是大众欣赏不了高雅的艺术,而是在繁忙的奔波生计中,人们更愿意选择放松自在的通俗唱法,也更加贴近生活,易产生情感共鸣。而民族唱法有着极其专业的唱法,在本质上便拉开了与大众的距离,让大众失去了了解兴趣。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在一开始便为民族声乐贴上了“土”“老掉牙”等标签,一开始就拒绝深入了解民族声乐,这样又谈何爱上民族声乐。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在展开民族声乐教学时,应结合通俗唱法,首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了解民族声乐,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解最后发展为喜爱民族声乐。我认为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俩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入有通俗音乐作曲特点的民族声乐作品,其次在技巧训练中借助通俗唱法训练方法。

(一)强调表达情绪

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一方面侧重于感情的表达,另一方则注重声音的表达。而民族声乐因为对于声音有着硬性要求,从而导致感情表达略有欠缺。而音乐主张以情动人,一首音乐便是搭建起了演唱者和倾听者的感情交流桥梁,是否能够引发情感共鸣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没有感情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

(二)选择喜闻乐见的音乐方式

通俗唱法可以在大众打开市场,得益于它的传媒途径。现如今市面上不断涌现出的通俗音乐选秀节目、比赛活动比比皆是,占据着人们的娱乐时间,自然而然提高了大众的认可度。并且这些表演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但都凭着他们手里的话筒歌唱美好生活,唱出人生所愿,引发集体共鸣。

(三)创新表演形式

在音乐表演时,除了需要注重自身音乐实力的提升还需要善用舞台、灯光等资源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为大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我们除了在民族声乐中需要借鉴通俗唱法,在通俗音乐表演时也可以恰当的借用民族声乐的表达技巧。艺术是无国界的,一切都是为了音乐更好的发展,集百家之长处,不断发展创新,让更多人的精神世界获得圆满。

参考文献

[1]张婕.论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J].当代音乐.2016(12)

[2]梁佶中.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J].音乐创作.2011(03)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融合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声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