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作用和意义

2019-09-10杨德兴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作用措施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最为重要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导致山水园林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生态园林城市含义,分析生态园林城市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作用和意义,最后提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人与自然;作用;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当今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这也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再加上过去城市过于注重发展工业,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重。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面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宁国市深入贯彻生态宁国、绿色宁国建设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面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取得了巨大成就,2016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因此,加强生态园林城市研究和应用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态园林城市相关阐述及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是指具备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也是针对城市景观缺乏特色、环境恶劣等问题的理想城市建设模式。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感性、理性的组合,其中蕴含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也赋予了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审美意境。生态园林城市作为一种阶段性发展目标,是当今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指环境优美、整洁、绿化系统完善,同时也要在园林城市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学相关理念,对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城市森林资源、突出城市生态、保持生态功能等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生态园林城市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

(一)生态园林城市契合集约发展模式

当今各类和谐宜居、具有活力的特色现代城市,其本质上和创建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完全一致。生态园林城市融合了城市空间规模结构、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理念,实现各类资源的集约与整合。同时有效提升了有限的园林资源利用率和建设质量,在城市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推动集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生态园林城市除了要构建广阔绿地面积,还要处理好山、水、林与基建、人类之间的关系,各个部分都要最大程度上实现集约发展。

(二)生态园林城市需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切从群众角度出发,并非是约束人的行为,主要是将人的行为归纳到自然和谐共生框架中进行规范。人类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创造和谐家园,实现与环境的共生,这也恰好突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城市过度发展让人们远离自然的“本”,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统筹了园林绿化和混凝土的关系

城市建设的核心材料就是混凝土,也有人称现代城市为混凝土城市;而生态园林城市被称之为生态城市。这两种城市模式并非独立,但各大城市普遍无法找到城市模式的平衡点。如何均衡绿地布局,缩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土地指标和混凝土建筑达到最佳配比,這样城市就具有更高的主动权,反之就会被动发展。很多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都没有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命名,代表了城市生态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统筹好城市绿化和混凝土建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引导人们健康生活

城市园林建设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为人群提供了良好的休憩环境,还包括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等功能。如果没有园林城市建设,就无法构建宜居城市。特别是对于公共娱乐和休憩方面,园林绿化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让人的生活和绿地结合,才能够真正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除了要上班工作、回家吃住,更需要大自然呵护,让人们在繁忙、充满尾气的环境下,进入到园林绿地中放松心情,营造健康出行、绿色出行环境,引导人们健康生活。

三、发展生态园林城市的措施

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因此园林工程建设在能够突出原理功能技术上,融入人文气息,实现自然和城市的结合。

(一 )加强城市园林布局,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湿地景观

宁国山水园林资源丰富,三河“西津河、中津河、东津河”穿城而过,城市水环境十分优美,让宁国城市变得更加有活力。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山水园林资源,加强城市内河、周边山水体系的修复与恢复工作。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推动“四河八岸”建设,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的湿地景观,通过沿河景观带将城市公园绿地等园林景观串联起来。近几年来,宁国市先后建立了宁阳公园、西津公园、翠竹公园、滨河公园等28座城市公园,2018年,采用PPP模式启动了城市湿地公园、东津河湿地公园等7座公园的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保护,在不破坏植被情况下,对老虎山、聚龙山等城市周围建设登山步道等设施,移栽季节性、具有特色的植被,构建山体公园体系,到目前为止,宁国市绿化覆盖率39.39%,绿地率 33.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6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65%,进一步发挥生态园林城市功能,让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二)强化公园主题花卉栽植,完善城市公园格局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全面发挥生态园林城市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但是城市园林缺乏当地特色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植被配置上较为单一。为了更好的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全面展示当地丰富的园林资源,结合现行城市园林苗木栽植状况,对每个公园确定一种基调花木树种进行移栽,采用多种栽植方法,如行植、丛植、群植等方法强化园林景观效果,突出当地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园需求,主要包括:(1)春季可以在西津公园、滨河公园观赏樱花和桃花;翠竹公园观赏玉兰花。(2)夏季在宁阳花园观赏荷花和睡莲,在金桥长廊观赏紫薇花。(3)秋季在燕津公园观赏红枫、桂花、银杏等,东、西津河两岸观赏薰衣草等。(4)冬季在聚龙山公园观赏梅花等。

(三)做好园林定位和历史文化元素植入

为了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挖掘宁国市生态和人文内涵,同时加强园林功能定位和文化元素植入,彰显主题公园特色,提高人们对园林城市的归属感。通过召开多次座谈会,先后对宁阳公园、西津公园展开历史文化植入,突出了“古代宁国”、“小三线”文化,在宁阳公园建设吴潜状元坊、滨河公园呈现民俗文化等,让公园景色更加突出城市文化主题,贯彻“一个公园一个文化”的主旨,全面加强自然与人文融合。在绿地设计中,也积极融入了人文因素,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也让生态和人文一脉相承,共同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和谐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样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渠道,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贯彻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发挥园林工程的功能,与当地城市文化结合,共同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翼鸿. 昭阳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和方法[J]. 现代园艺, 2017(21):166-168.

[2]何小燕. 探析资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6期):187-188.

[3]杜丽华. 生态文明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J]. 湖南社会科学, 2014(z2):36-37.

[4]陆细平, 潘清.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J]. 建材与装饰, 2013(19):20-21.

作者简介:杨德兴(出生年1973-),男,汉族,(籍贯:皖太湖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从事宁国市城市园林项目建设及管理,含公园、广场、道路绿化及其它涉及城市园林、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作用措施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