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和效率视角的我国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2019-09-10梁盛凯王田月石保纬陆宇明

南方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成本甜瓜经济效益

梁盛凯 王田月 石保纬 陆宇明

摘要:【目的】分析甜瓜產业不同规模经营产出水平、效益水平、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的差异及规律,为优化我国甜瓜产业空间布局和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个甜瓜主产区439个样本的调查数据,利用比较分析法和线性拟合对不同规模经营产出、效益和成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构建DEA-BCC模型和弹性系数模型对不同规模经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现阶段我国甜瓜产业小规模、细碎化和超大规模经营并存,甜瓜产业不同目标下适度规模经营存在显著差异,产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目标取向下甜瓜适度规模经营分别为1~5、0~1和50~100 ha;单纯从效率最优角度适度规模经营区间为50~100 ha,但在古典经济理论假设和DEA-BCC模型以投入为导向下,兼顾产出和效益双重目标适度规模经营区间为1~5 ha,在此区间内可扩大经营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超大规模经营虽具有一定产出集约效益和成本优势,但其实际盈利能力不足。不同经营规模效率呈M形波动变化趋势,平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555、0.645和0.866,技术效率低下是现阶段甜瓜产业产出不足和效益不高的主要阻碍因素。【建议】培育多样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兼顾不同规模经营的效率和产出;从种植制度及管理人才等多个维度遏制超大规模经营“拐点”,提高产出效益;开展投入产出承包制试点,建立农业资本共享平台,降低投入冗余。

关键词: 甜瓜;适度规模经营;产出水平;生产成本;经济效益;DEA-BCC模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11-2614-07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of Chinese mel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 output and efficiency

LIANG Sheng-kai1, WANG Tian-yue2, SHI Bao-wei3, LU Yu-ming4*

(1Hort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 China; 2Guangxi Voc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7, China; 3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4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output level, benefit level, production cost, management efficiency difference and law of different scale management of melon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spatial layout 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melon industry. 【Method】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39 samples from 5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muskmelon in China, the output, benefit and cost of different scale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inear fit, and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 operation was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DEA-BCC model and elastic coefficient. 【Result】At present,the small-scale,fragment-scale and super large-scale operations coexisted in China’s melon industr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s under different target orientations of melon industry.The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s under the target orientations of output maximization, benefit maximization and cost minimization were 1-5,0-1 and 50-100 ha, respectively. The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s ori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nly was 50-100 ha, but under the 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hypothesis and DEA-BCC model oriented by input, the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range was 1-5 ha under the dual goal orientation of considering output and benefit. In this range,the operation scale can be expand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Although the super scale operation had certain output intensive benefit and cost advantage,its actual profitability was insufficient. The fluctuation trend of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s of operation was M-shaped. 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cales of operation were 0.555, 0.645 and 0.866, respectively. The low technical efficiency was the main obstacle to the insufficient output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melon industry at this stage. 【Suggestion】Cultivating diversified appropriate scale operation subjects, developing appropriate scale operation,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iciency and output of different scale operation; curbing the turning point of large scale opera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lant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improving output efficiency; carrying out the pilot project of input-output contracting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agricultural capital sharing platform, and reducing input redundancy.

Key words: melon;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utput level; production cost; economic benefit; DEA-BCC model

0 引言

【研究意义】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农业政策的主要导向,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居民消费水平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经济作物在满足多样性消费需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甜瓜产业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和效益高的特点,因此,对其适度规模经营或最优经营规模问题进行研究,对优化产业布局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前人研究进展】适度规模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以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郭庆海(2014)认为收入尺度是当前中国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选择;孔立和朱立志(2014)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有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结果显示其有机农业种植规模超过了均衡规模,但存在空间异质性;汤建尧和曾福生(2014)认为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有限;张红宇等(2014)研究得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封闭式经营已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张成玉(2015)研究認为越是在经济发达区域人均适度规模经营规模越大。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在现阶段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主张和组织理论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在不同的产业、经营背景、地域及政策取向下表现的规模经营和效益评价具有差异性。在具体适度规模经营测度方面,李文明等(2015)认为应该权衡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两个政策取向的交集以确定相应经营规模,在增加农民收入导向下,水稻经营的适宜标准应在5.33 ha以上;罗丹等(2017)采用Translog和C-D生产函数研究了种粮户的适度规模经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不同区域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差异,东北平原地区玉米最优种植规模超过13.33 ha;王小叶(2018)研究了不同作物轮作背景下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认为13.33~26.66 ha是轮作耕作方式下实现稳粮增收的最佳规模;冀县卿等(2019)基于945户家庭农场数据研究发现过小或过大的土地经营规模均不利于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吉媛(2019)认为土地规模与其产出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结构突变点分别为34和113 ha,大于113 ha时两者呈负相关;李绍亭等(2019)认为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170、0.235和0.786,技术效率低下是家庭农场经营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孙蕊和齐天真(2019)从农业投入产出、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及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适度规模发展评价体系;曾令果和王钊(2019)研究认为柑橘产业从产出水平考虑最优适度规模区间为10.00~11.33 ha,而从效益角度考虑为1.33~1.87 ha;张院霞等(2019)测算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4种类型农户的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92、1.33、1.23和0.74~2.00 ha。综上所述,已有文献研究结果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均认为不同产业存在相应的适度规模经营,且异质性明显存在。【本研究切入点】至今尚未见关于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文献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我国甜瓜主产区的调查数据,对甜瓜产业不同规模经营的产出、效益、成本和效率进行分析,探讨在保证产出前提下的最佳规模经营,以期为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界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理论参考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1 模型构建

1. 1. 1 DEA-BCC模型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理论假设,利用DEA-BCC模型对不同规模经营效率进行研究,模型的主要表达式如下:

[min θkθ,λst,k=1kλkXn,k(n=1,2,3…N)ym,k≤k=1kλkyn,k(m=1,2,3…M)λk≥0(k=1,2,3…k)k=1kλ=1]

DEA-BCC模型假设有m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通过n种投入(总土地投入,总资本投入)得到m种产出(总产量,总效益),st表示约束条件,θk表示效率值。当θk=1时,可判定该决策单元有效率;当1.0>θk>0.9时,为相对有效;当0.9>θk>0.1时,为非有效率;当<0.1时,判定该决策单元无效率(匡萍,2019)。λ表示加权系数,λ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n项投入和第m项产出的加权系数,xn,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n项投入量,ym,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m项产出量,yn,k表示第k决策单元的第n项投入量。DEA-BCC模型以投入为导向进行线性规划拟合。

1. 1. 2 弹性系数(弧弹性) 弹性系数(e)用于衡量一个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表达公式为e=(△Y/Y)/(△X/X),式中,△Y和△X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变动量。本研究中,产量效率弹性的经济学意义为产量对效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效益效率弹性的经济学意义为效益对效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成本效率弹性经济学意义为成本对效率变化的敏感程度。

1. 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1. 2. 1 指标选取 对比分析不同规模经营的单位面积产量、效益和成本3个指标。DEA-BCC模型以总土地投入(ha)和总资本投入(元)为投入指标,总产量(kg)为产出指标。

1. 2.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我国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建设的《中国西瓜甜瓜生产信息数据库》,数据录入时间范围为2015—2018年,所收集样本地域范围包括华南、黄淮海、长江流域、西北和东北5个主产区[16个省(区):安徽、福建、新疆、青海、江苏、广东、陕西、吉林、广西、浙江、河北、辽宁、海南、湖北、甘肃和宁夏],有效样本量439个。关于数据库样本选择的标准、程序、规模及其处理方法等参见Wu(1997)的研究。所选取的具体指标类别包含调查种植户种植面积、单位产量、单位生产成本和单位收益等内容。

1. 3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 2010对不同规模经营面积、产量、效益、成本及弹性系数进行分析,利用Deap 2.1对不同规模经营效率(DEA-BCC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2 我国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证分析

2. 1 样本分布及平均经营规模分析

基于甜瓜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花期集中且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授粉等关键环节限制了人均经营面积的扩大,按关键花期授粉阶段必须用工量计算,每个熟练工人平均在同一时段内最大可经营管理面积约0.30 ha,配合简约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每公顷种植面积大约需要熟练工人2~3人,小规模经营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经营面积一般在1 ha以内,因此以0~1 ha超小规模经营为分组基础,此分组基础也与王小叶(2018)在小麦产业上把经营规模约1.33 ha(取20亩整数)以下为基础分组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根据种植规模的概率密度分布情况并综合考虑每个分组样本量不低于20设置不同规模经营分组。

表1样本量分析数据表明,0~1 ha和>100 ha的规模经营样本量最大,均超过了100个样本量,说明当前我国甜瓜产业经营规模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状分布,在土地流转政策背景下出现了超大规模经营的现实案例。具体来看,0~1 ha规模经营的平均面积仅为0.41 ha,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记载,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3人,折算平均家庭每人经营规模仅为0.14 ha,说明甜瓜产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细碎化小规模经营和在土地流转政策诱导下的超大规模经营并存,适度规模经营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2. 2 产出、收益、成本视角下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2. 2. 1 产出最大化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如表2所示,在不同的规模区间单产水平差异明显,平均产量为45127.95 kg/ha,虽然由于1~5 ha区间最高产量的影响,不同经营规模产量线性拟合结果系数为负值,但除经营规模在1~5 ha区间获得最高的单产水平外,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单产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经营规模大于100 ha以上的单产水平达47095.04 kg,比0~1 ha规模经营单产水平提高22.13%,因此可初步判断,规模经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产出集约效应。在产出最大化的视角下,种植规模1~5 ha区间的单产水平最高,单产水平突破60000.00 kg/ha,远高于平均产量,具有绝对的产出优势。

2. 2. 2 收益最大化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在不同规模区间收益方面,6个经营规模区间平均收益水平为123122.83元/ha,平均每公顷收益波动规律与平均每公顷成本波动规律相似,但只有0~1和1~5 ha两个经营规模区间的每公顷收益大于均值,且两个经营规模区间效益差异并不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100 ha以上超大规模的收益虽然比5~100 ha经营规模区间稍高,但优势并不明显,其每公顷收益甚至低于均值,说明超大规模虽然获得产出集约效应,但实际盈利不足,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现实困境。综合考虑价格、生产成本及市场环境等对农户的影响,选取每公顷净收益指标测算适度规模经营边界,那么最优的规模经营应在0~5 ha,此区间内效益差异不明显。

2. 2. 3 成本最小化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在不同规模区间成本方面,不同规模区间平均投入成本为62198.36元/ha,其中种植规模在50~100 ha的平均投入成本最低,僅为47566.67元/ha,5 ha以内种植规模区间平均投入成本均大于均值,而5 ha以上种植规模区间每公顷投入成本均小于均值,其成本优势明显,在成本最小化目标下最适的规模要大于5 ha,经营规模区间50~100 ha投入成本最低。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目标取向下其最佳的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差异,在产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取向下,甜瓜适度规模经营应该为1~5、0~1和50~100 ha,但1~5和0~1 ha两个经营规模区间效益相差较小,因此,在兼顾产出和效益两者重合目标取向下,适度规模经营区间在1~5 ha。

2. 3 效率视角下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表3和图1显示了不同规模经营下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呈M形波动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0.555、0.645和0.866,规模效率最高,其次为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另外,在所有规模区间下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线性拟合结果(图1)显示,规模效率斜率为正值,线性拟合几乎呈水平分布状态,而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斜率为负值,且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指标线性拟合直线几乎平行,显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技术效率低下是综合产出能力不足的主要阻碍因素。在所有的规模区间内均无样本落在生产前沿面上(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各种比例投入所对应的最大产出集合),包括生产、管理技术、在不同经营规模区间内相匹配的资源配置均存在较大的优化潜力,其投入和成本还可进一步降低,也是未来主要的改革方向。

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其他规模经营区间相比较,50~100 ha区间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最高,且经营效率在0.900以上(相对有效),因此仅从效率角度分析,最理想的经营规模为50~100 ha。但结合表1结果分析发现,虽然在50~100 ha经营区间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单位生产成本,但其产量和效益并无优势,在1~5和50~100 ha两个区间取向逻辑分析如下:

第一,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中长期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促进产出提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假设条件下,不同规模经营区间均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来提升产出,即技术效率可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优化管理来提高,其长期供给曲线由垂直于X轴向垂直于Y轴转变(即从短期供给曲线向长期供给曲线转变),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分析属于此转变阶段。

第二,在DEA-BCC模型设定中以投入为导向,关注的是在不减少产出的条件下,要达到技术有效各项投入应该减少的程度,强调的是产出既定,在此基础上效率有效性的经济意义可表达为,要达到现有的输出,任何一种输入都无法降低,除非同时增加其他种类的输入,也就是说效率越低,其产出提升潜力越大。

第三,技术进步可促进效率提高,如表4所示,一方面,从1~5 ha到50~100 ha区间的产量效率弹性为-0.941,产量效率弹性类型为缺乏弹性,且为负向变动,说明50~100 ha区间无法通过效率的提高使产量提高至1~5 ha区间的产出水平;成本效率弹性为-1.170,弹性类型为富有弹性,负向变动,说明生产成本对效率变化十分敏感,在同等条件下,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比效率提高幅度大,1~5 ha区间通过效率的提升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理论上可通过提高效率使其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而两个规模经营区间的效益效率弹性为-0.657,弹性类别为缺乏弹性的负向变动,从侧面说明即使在效率同比例改善的前提下50~100 ha区间生产成本的降低效应也无法抵消产量下降的效应(强调是在现阶段生产条件下,不管是因为不同规模经营的经营策略差异还是其他因素导致)。基于以上分析,理论上1~5 ha区间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至最低水平,但50~100 ha规模区间无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促进产量提升至1~5 ha区间的水平,因此,结合效益效率弹性结果可确定1~5 ha区间为最优规模区间。

总体来看,技术效率低下是现阶段甜瓜产业产出不足和效益不高的主要阻碍因素,如果单纯从效率视角来看,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应该为50~100 ha,但在古典经济理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促进产出提高的假设(即技术效率可提高)及DEA-BCC模型投入导向条件下,结合不同规模区间的产出、收益和成本来看,甜瓜适度规模经营区间在1~5 ha可保证最高的产量和效益,但在此区间内可尽量扩大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视角下甜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结果发现在不同目标取向下最佳适度规模经营存在显著差异,在现阶段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下,产出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取向甜瓜适度规模经营分别为1~5、0~1和50~100 ha。

具体分析发现,0~1 ha超小规模经营虽然产出能力不足,且生产成本过高,但盈利能力最强,超小规模经营一般为家庭自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低产出获得高效益,说明利润率极高;结合调查分析发现,此类经营者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结合自由采摘和乡村旅游,第二类属于特色经营,包括特色品种及特色模式等,第三类属于联合型,虽然每个农户经营规模较小,但在小范围内实现了“统耕统收,综合联防”的经营模式。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在短期经济交易的价格供给模型中,供给曲线与X轴平行,供给由需求决定。王志丹(2014)的研究也发现,我国甜瓜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在短期内此类甜瓜需求旺盛,供给价格可保持高位运行,具有价格粘性。综上所述,甜瓜产业超小规模经营的个性化产品,体验式消费在短期内能保持价格高位获得较高的效益。反之,与传统小农生产有所区别的是,虽然超小规模经营主要为多元化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通过适当运营可大幅提高效益收入,但此种生产方式具有限制性和特殊性,包括交通条件、消费人口、消费能力、购买力及土地政策的限制,且融入了文化和旅游元素,其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合普遍的规模化经营,也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集约效应,相反可能存在“雷同”和“竞争”风险。另一方面,100 ha以上超大规模经营虽然具备了相对产出优势和成本优势,但其实际盈利能力不足,再次证实了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与王小叶(2018)在小麦产业上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古典经济理论假设和投入導向下,兼顾产出和效益重合目标适度规模经营区间应在1~5 ha,此区间内,在政策引导下,农户通过适度扩大规模使最大生产效率、最大技术效率、最大规模效率产生交集成为可能(即在最优曲线的切点,技术、生产、规模效率均有机会达最大值),且通过成本效率弹性系数的市场调节作用降低生产成本。

张楠楠等(2016)、孙玉竹(2018)认为我国甜瓜产业存在效率不高、投入过量的问题,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经营规模综合效率平均值仅为0.555,表明整体效率不高,由于DEA-BCC模型采用的是以投入为导向,直接说明在产出和效益水平固定的前提下,生产成本和投入过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未来改进方向主要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主,也正面印证了投入过量是甜瓜产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孙玉竹(2018)、冀县卿等(2019)认为水稻经营规模生产效率呈倒U形关系,而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规模效率波动趋势呈M形波动,超大规模经营与生产效率并不是显著正向关系,可能与产业属性差别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验证。弹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成本效率弹性属于富有弹性,且弹性为负,在1~5 ha经营规模区间内可尽量扩大经营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在该区间范围内选择效率和产出更高的经营区间及不同产区内生产者和管理者行为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

4 政策建议

4. 1 培育多样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现阶段生产条件下,根据兼顾产出和效益两者前提下最佳适度规模经营(1~5 ha),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制度的前提下,应推进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及合作社等多样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在1~5 ha范围内尽量扩大经营规模。但在推进过程中,应出台配套的适度规模经营指导性土地流转政策,兼顾不同规模经营的效率和产出,避免盲目追求扩大面积,保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持续性收入。

4. 2 遏制超大规模经营“拐点”,提高产出效益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大规模经营效益和产出均存在明显下降“拐点”,通过培育一批产业带头人、职业经理人提高超大规模经营的管理水平,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在全国西甜瓜产业发展区划布局基础和种植规模无法短期内优化前提下,通过统一管理、分批种植、反季节栽培、发展乡村旅游与采摘、错开上市时间等,在种植制度上把超大规模种植实现分批销售及个性化经营与定价,在经营制度上一定程度打破集中上市导致短期内供大于求带来的效益损失和超大规模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遏制超大规模经营“拐点”。

4. 3 开展投入产出承包制试点,降低投入冗余

根据不同主产区自然条件特性,建设农业机械和农业资本共享平台,加强区域内协作和跨区农机作业,提高农业资本利用率,降低设施农业冗余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在全国5个甜瓜主产区开展投入产出承包制试点,避免技术损失,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管理水平和经营制度的完善降低单位投入和提高超大经营规模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实现成本最小化,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配置状态。

参考文献:

郭庆海. 2014.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尺度:效率抑或收入[J]. 农业经济问题,35(7): 4-10. [Guo Q H. 2014. Moderate scale of land management scale: Efficiency or incom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35(7): 4-10.]

冀县卿,钱忠好,李友艺. 2019. 土地经营规模扩张有助于提升水稻生产效率吗?——基于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7):71-88. [Ji X Q,Qian Z H,Li Y Y. 2019. The impact of operational farm size on ri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amily farms from Songjiang,Shanghai,China[J]. Chinese Rural Economy,(7): 71-88.]

吉媛. 2019.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测度研究——基于国际水稻种植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 80-83. [Ji Y. 2019.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land—Based on the thres-hol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ice planting data[J]. Price: Theory & Practice,(2): 80-83.]

孔立,朱立志. 2014. 有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基于我国台湾地区数据的空间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6): 103-109. [Kong L,Zhu L Z. 2014.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of data from Taiwan of China[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6): 103-109.]

李紹亭,周霞,周玉玺. 2019.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差异分析——基于山东234个示范家庭农场的调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0(6):191-198. [Li S T,Zhou X,Zhou Y X. 2019. Research on operating of fanily farms and its difference — Based on the survey of 234 model family farms in Shandong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40(6):191-198.]

李文明,罗丹,陈洁,谢颜. 2015.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3): 4-17. [Li W M,Luo D,Chen J,Xie Y. 2015. Proper agricultural operating scale:Scale merit,output and cost—Based on survey of 1552 rice planting farmers[J]. Chinese Rural Economy,(3): 4-17.]

罗丹,李文明,陈洁. 2017. 粮食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产出与效益二维视角[J]. 管理世界,(1):78-88. [Luo D,Li W M,Chen J. 2017. Moderate scal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output and benefits[J]. Management World,(1): 78-88.]

孙蕊,齐天真. 2019. 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J]. 统计与决策,(7): 49-52. [Sun R,Qi T Z. 2019.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appropriate sca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 Statistics & Decision,(7):49-52.]

孙玉竹. 2018. 园艺作物农户生产行为实证研究——以甜瓜种植户为例[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Sun Y Z. 2018.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rmer households’ production behavior of horticultural crops—A case of melon farmer household[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汤建尧,曾福生. 2014. 经营主体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绩效与启示——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34(5): 134-138. [Tang J Y,Zeng F S. 2014. The proper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Types,performance and revelation—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34(5): 134-138.]

王小叶. 2018. 稳粮增收目标下适度规模经营路径趋同吗?——来自河南两类轮作方式的证据[J]. 经济经纬,35(6): 36-43. [Wang X Y. 2018. Does the paths of mode-rate scale of operation converge under the goal of stabili-zing grain supply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Th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wo types of rotations in Henan[J]. Economic Survey,35(6): 36-43.]

王志丹. 2014. 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Wang Z D. 201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kmelon industry economy in China[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曾令果,王钊. 2019. 农业生产和农户经营的适度规模区间:目标差异及形成机制——来自重庆柑橘产业的验证[J]. 西部论坛,29(2): 64-72. [Zeng L G,Wang Z. 2019. Mo-derat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 differenc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citrus industry in Chongqing[J]. West Forum,29(2): 64-72.]

張成玉. 2015.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确定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36(11): 57-63. [Zhang C Y. 2015. How to calculate the moderate scales of farm land in China: Case study in Henan Provin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36(11): 57-63.]

张红宇,王乐君,李迎宾,李伟毅. 2014. 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6):13-17. [Zhang H Y,Wang L J,Li Y B,Li W Y. 2014. Several issues needing attention concerning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J]. Chinese Cadres Tribune,(6): 13-17.]

张楠楠,孙文生,王志丹. 2016. 中国甜瓜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优化研究[J]. 世界农业,(8): 209-214. [Zhang N N,Sun W S,Wang Z D. 2016. Research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nput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melon[J]. World Agriculture,(8): 209-214.]

张院霞,渠美,林颖. 2019. 基于农户兼业化行为的土地适度规模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53(4): 653-661. [Zhang Y X,Qu M,Lin Y. 2019. Research on moderate scale measurement of la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farmers’ concurrent business behavior[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3(4): 653-661.]

Wu H X. 1997. A note on the CERU-MoA grain farm household survey in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7(2): 97-104.

(责任编辑 邓慧灵)

猜你喜欢

生产成本甜瓜经济效益
甜瓜的重量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薄皮甜瓜新品种垦甜1号的选育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T型账户在生产过程业务核算教学中的应用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新常态下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改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