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探析

2019-09-10许晨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历史教育

许晨燕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遇到问题时通常承受能力比较差,网络有时也会报道一些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做出偏激的举动,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尤其重要。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其教学内容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为此,教师通过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自身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应当重视心理教育,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不仅担负着传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责任,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初中时期步入青春期,内心较为敏感,良好的心理教育将对学生的心智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初中历史是一门锻炼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学科,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将心理教育融合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历史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教学活动中

初中历史是初中的重要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不仅仅局限在使学生牢记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脉络,还应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做到“以史为镜”,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与学生的情感发展,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多面性、个性化发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重要转变。

2.课程改革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课程目标强调应当重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培养,其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培养健全人格这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人格养成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的要求,是保障学生全面、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

3.初中历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求

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师生间搭建良好、和谐、信任的关系。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先搭建起学生与教师信任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情绪等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秉持良好的、沟通的心态与学生展开交流,学生方可对教师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倾诉内心想法。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心理教育联合运用,教师予以学生信任、尊重、热爱,构建和谐、开放、平等、自由、真诚的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将搭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也影响着其对学科的热爱程度,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其对学科的热爱与对教师的喜爱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密切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历史学科内容囊括古今,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历史素材的挖掘,从中找出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素材,将其放到课堂中,以史实说话,为学生介绍历史名人逸事,培养历史榜样,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同时,历史教师应当拓宽教学渠道,提升学生对历史课堂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

1.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找到人生的榜样,建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为理想奋斗的信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如楚国诗人屈原的爱国事迹,戊戌变法中发声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期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等,教师在课堂中穿插历史英雄及其他先进人物的事迹讲解,可为学生树立爱国榜样,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三观与健全的人格。

同时,历史教师应当意识到,当代初中生成长环境较好,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挫折较少,抗挫折能力不强。纵观历史长河,了解历史事迹,可知人生往往无法一帆风顺,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度过人生的坎坷。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挖掘歷史中的素材,为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如孙中山在民主革命时期,屡次遇到失败,但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爱迪生发明屡次失败,坚持不懈方得成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事迹指导学生的人生发展道路,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历史人物对待挫折、看待人生的态度,坚定意志,提升学生适应挫折的能力与面对社会的勇气。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增强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可为学生讲解史实,使其通过了解史实,提升处理人际关系和心理抗压能力,积极融入社会。如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中,为了国家安危,蔺相如抛去个人恩怨,以自己的机智保证了赵国的安全,大将廉颇被蔺相如的行为所感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故发生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在讲解这一史实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分析二人之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同时,历史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历史名人间的友谊事迹,如鲁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的友情,瞿秋白有难时,曾四次前往鲁迅家中避难,二人关系亲密,友谊坚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历史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中值得借鉴的友谊故事,能够为学生正确看待友谊、对待朋友提供借鉴,让学生从名人事迹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2.开拓教学形式

从古到今的教育学家均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興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其对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兴趣是一种心理性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拓展,通过灵活、生动、有吸引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设计导语时,历史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体会、了解历史上的人物与时间,如截取经典历史影像片段、指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编排历史主题的情景剧、参观纪念馆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导入方法,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故事、历史名人事迹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应当将历史名人故事放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历史名人故事,如在讲解三国历史,教师将历史教材与资料中曹操、袁绍的性格整合分析讲解,并指导学生以官渡之战为主题,通过对曹操、袁绍的性格分析,编排历史剧。在学生编排历史剧的过程中,教师予以指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曹操、袁绍对官渡之战的反差态度,十分精彩,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许。历史剧这一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教学形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历史剧的热情较高,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3.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应当对学生抱有关爱、呵护之心,使学生自愿亲近教师,向教师倾诉,接受教师在人生路上的开解、建议。首先,教师应当以乐观、热情的态度对待生活与工作,增强自身心理素质建设,主动为学生搭建轻松、温和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释放天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立即全盘否定,而应以分析、引导的态度为学生进行讲解,并对学生敢于提问的行为予以赞许。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应当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慎重选择批评方式。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大胆地向教师表明内心想法,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尊重感更深,学习更为主动,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伟.互联网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初探[J].名师在线,2018(9).

[2]杨晓娟.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高考,2016(36).

[3]商兰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8).

[4]孙丹.滴滴爱生情,润物细无声——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5(4).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