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妙用微课

2019-09-10钱朝阳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妙用微课素养

钱朝阳

摘要:微课可以运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妙地运用微课,可以让课堂更生动。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妙用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微课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作为语文老师应仔细研读教材,能准确地使用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要有创新性;同时能创造性地发掘新的课程资源,巧妙地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而微课,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者一个小环节。虽名为“微”,实则作用很大,微课可以运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灵活地妙用微课,可以让课堂更生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发展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突破具体教学过程中重点与难点大有裨益。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妙用微课。

一、“春来南国花如绣”——运用微课让孩子们兴致勃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论述:树立孩子们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乐观阳光的生活方式,这些和增强孩子们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必须遵循小学语文学科的规律,要让孩子们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那就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孩子们走到情境当中去。而微课的优势是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视频、令人神往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美妙的氛围,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徜徉在这种美妙的境界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1.入情入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一开始就被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就能很早进入状态,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那么可想而知,课堂教学的效果会非常好。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诺贝尔》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我们先来看一段微课视频。

(播放莫言获奖片段)学生认真观看。师:通过刚才的微课视频,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国作家莫言获得了大奖——诺贝尔文学奖。

生:我很自豪,这是我国文学界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

生: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是瑞典的一个叫斯德哥尔摩的地方,因为那里是诺贝尔的出生地。

生:根据诺贝尔逝世的时间,诺贝尔奖的颁奖时间是每年的十二月十号的下午四时三十分。

……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觉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诺贝尔》。

整堂课同学們兴致高涨,学得津津有味。其实,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就像是一篇美文的开篇,短小精悍,就能迅速吸引学生并带领他们进入相关情境中,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航行。

2.融情于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论述:要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去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设身处地去体味文字创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感情,可以用合适的情感和声音的轻重去读书,展示学生对文章作者和文章字里行间内在感情的领会。如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去品味语言文字,设身处地去体味文字创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个环节对于朗读的情感体现相当重要,此时若能够妙用微课,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在上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对古人的离别之情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对这种“目送深情”进行体会,激起孩子们心中真实的情愫,进而读出文本与诗句的情感,我特意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在这个视频的画面里,我加入了诗人孟浩然和李白两人从认识、交往到成为知心朋友的过程,补充了黄鹤楼送别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的资料,并加上杨柳与沙鸥的画面以及舒缓深沉的配乐:李白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缓缓离开,直到碧空的尽头,却还在江边凝望着。此时此情,孩子们的内心被大诗人的目送深情感动了,在读书的环节中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深沉的情感,整个教室里都沉浸在这浓郁的送别深情之中。

二、“无边光景一时新”——运用微课让孩子们触类旁通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特别珍视孩子们心里面产生的特有的感受和想法,作为老师应该要特别重视对孩子们在自我阅读体味过程中的引导。小学书本的每篇课文中总会有重点词、句、段,经常会出现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引,使之理解文本、掌握知识呢?运用好微课,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突破疑难

语文教学中每篇文章里面肯定会有重点的词、句、段,有效地突破这些重点和疑难问题,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将这些内容领会得清楚明白,从而产生自己深刻的感悟,这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香樟》这篇记叙文时,“绿得发亮”这个词语是理解香樟树品行的关键词语,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刻理解这个词语,我专门找来了巴金在《鸟的天堂》中的一段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着一簇,一点儿缝隙都没有留下。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而且还加上了画面、音乐和声音,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孩子们在研读过后,立刻对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不但朗读得绘声绘色,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微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对重点词语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对孩子们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也很有益处,课堂上无需赘述太多,重点和难点不攻自破。

2.学会知识

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比较难懂,或者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的局限而引起对重点内容难以理解。这时候运用微课不仅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比如《人类的“老师”》这篇说明文,能够领会“蜻蜓的翅膀末端的厚斑点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和“流线体”以及“薄壳结构”等知识点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我专门查阅了很多科普资料,制作了微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进行微课的学习,理解了文章中重点叙述的我們在飞机、轮船和建筑等领域“仿生学”的一个个实例,从而明白了人类应以生物为师。这充分引发了孩子们去观察和探究大自然以及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图文并茂的微课不仅吸引了学生眼球,而且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运用微课让孩子们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在语文课堂中应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养成习惯。

1.教给方法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并会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对于增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利用微课,将这些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习得。比如在教授“读书做笔记”这一方法时,我就将微课这种形式运用到最大化,将各种做笔记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微课中,把相应的音频、视频或画面糅合起来,给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带去直接冲击,让孩子们的身心融入其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在地掌握微课中所呈现的方法,而且孩子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也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另外,微课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去创新的欲望。“读书做笔记”这一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不仅能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作者和文本交流,更有助于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长此以往,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在语文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

2.整合开拓

语文老师的观念应该不断更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光靠课本是肯定不行的,更要进行整合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锐,语文素养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微课对于课程的综合拓展功不可没。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它没有送别的感伤离愁,更多的是景色的优美,于是我就在教学时进行整合并加以延伸,将以前学过的和以后将要学到的关于送别主题的诗进行综合比较,课堂上对这一组诗进行赏析。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微课制作,以视频的形式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以及《赠汪伦》等送别名诗进行了综合鉴赏,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学生无不沉浸在这幽幽古韵中。在比较这些送别诗时,同学们对“目送”“话别”“饮酒相送”以及“踏歌相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结束前十分钟用来背诵这组送别诗。这样一首带多首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与认识,更有助于孩子们文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小微课,大精彩,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多妙用微课,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妙用微课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二”的妙用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