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那个“小伙子”
2019-09-10李惠晞
李惠晞
【摘要】那个“小伙子”是党员,可他也是人,活生生的人!他毕竟年轻,面对如猛兽般的洪水,他也是第一次经历、第一次面对!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也束手无策,他也害怕(这是文章的真实性所在,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最后他推了老汉一把,让老汉先走,这不正说明小伙子在危难面前迅速成长,变得成熟吗?这不正是老汉伟大的人格影响的结果吗?
【关键词】定位;预设;实录;小结
《桥》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现入编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小学阶段全面使用。本套教材明确指出:准确定位小说教学,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知道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围绕这三要素设计教学。本文通过写一位老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沉着、冷静,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塑造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在备课或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从以下三方面切入:首先,从小说的情节切入。本文的篇幅短小,但情节跌宕起伏。洪水在黎明时分突袭,村民慌乱、不知所措。老汉沉着指挥大家排队,党员排在后面,这时出现反对的声音。关键时刻,老汉揪出小伙子,让他排在队伍后面,村民顺利过桥得救。而后,小伙让老汉先过桥。桥塌,两人均被洪水吞没。最后,揭示老汉与小伙的关系——父子;其次,从小说的环境切入。本文对环境的描写真可谓形象生动,扣人心弦。作者善于短句的运用:“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的表现手法:“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均充分表现洪水如猛兽般突如其来,不容人们有丝毫思考和准备的余地,大家措手不及。为突出老汉的形象做好铺垫;最后,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切入。
本文对主人公的刻画深刻到位。由于小说种种的铺垫,因此,对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理解当然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老汉是个在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铁面无私,有担当;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村支书!
然而在备课时,笔者预设着课堂上种种生成的可能的同时,脑海里蹦出一个想法:那个“小伙子”虽然不是主角,可小说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人物?当然,这可以理解为对老汉的一个反衬作用。但他也是个党员,如此的觉悟,他当初是怎么入党的?课堂上又该如何给学生解读?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会怎样看待“小伙子”,又会怎么理解党员呢?于是笔者设计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品味,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意。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
师问:起初,那个小伙子给你什么印象?
生甲:自私。
生乙:怕死。
生丙:身为一个党员,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无组织、无纪律性。
……
师问:小伙子被揪出来后,还继续往前冲吗?
生甲:没有。他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乙:他只好乖乖地站到后面了。
师问:最后,只剩下老汉和他时,他有什么表现?
生答:推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问:纵观小伙子的表现,你怎样评价他?
生甲:他开始时很怕死,后来有了很大的转变,他进步了。
生乙:他开始时很幼稚,后来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了。
生丙:他后来也把生的希望留给父亲,他的转变是巨大的!
师问:小伙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转变?
生甲:也许是父亲的严厉。
生乙:也许是他经过这场洪水的洗礼,感到惭愧了。
生丙:也许是父亲的举动、父亲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他,震撼了他的心灵!同时,更衬托老汉光辉的形象。
小结:对小说的学习,要关注各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
那个“小伙子”是党员,可他也是人,活生生的人!他毕竟年轻,面对如猛兽般的洪水,他也是第一次经历、第一次面对!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也束手无策,他也害怕(这是文章的真实性所在,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最后他推了老汉一把,让老汉先走,这不正说明小伙子在危难面前迅速成长,变得成熟吗?这不正是老汉伟大的人格影响的结果吗?
党员也是人,尤其是年轻的党员,他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别人的不断提醒与帮助。而年轻党员的成长,正是对党内千千万万成熟的老党员的肯定。这样解读那个“小伙子”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