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投放材料,促幼儿主动发展
2019-09-10乔培景
乔培景
【活动背景】
小区修剪树木,很多树枝都落了下来,小朋友便在来园、离园的路上捡树枝,在幼儿园也能听到这样的对话:“瞧,这个树枝好像一只手。”“我昨天用树枝做了一辆车,跑得可快呢。”“我要用树枝打仗”……教师意识到幼儿的兴趣在树枝,于是在中班组织了“枝枝丫丫”的小组活动。
【活动记录】
(一)中一班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目标:探索树枝的不同玩法,体验与树枝互动的乐趣。
材料准备:主材——各种造型的树枝、修剪好的长短不一的树枝。
辅材——美工区、玩具区的各种材料。
场地准备:美工区地面。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小组活动材料与内容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树枝,你会用这些树枝怎么玩呢?请大家自己去探索玩法哦。
2.幼儿发挥创想,自由选择材料游戏
幼儿选择材料开始游戏。小雅选择了两个造型像“Y”的树枝,取了一块黄色橡皮泥捏成了水滴造型,又用红色的小豆子点在橡皮泥上,看起来像某种小动物的眼睛,接着她将两个小树杈插在了橡皮泥的两边,看起来十分生动,做的是什么呢?不一会儿,答案揭晓了——哇!原来是一头小梅花鹿呀!
小童选择了一筐长短相同的树枝,只见他在地上开始自由拼摆,不一会儿,一座小房子成型了。房子没有窗户,只见他找了一些贝壳当窗户,又用玩具摆了一条石子路,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拼的家园。”
小宝把树枝插在一次性口杯上,树枝变成了“大树”。他开始用玉米粒、橡皮泥装扮树枝,树枝变成一颗长满花朵的大树。小涵则用树枝穿起玉米粒,他不停地数着穿了几颗,树枝和玉米粒串成了糖葫芦。在幼儿的创想中,树枝变换着不同的花样。
3.作品交流,结束活动
幼儿完成了自己的创想,并与教师和同伴一起分享了自己的作品,最后将材料进行了分类整理,活动结束。
(二)中二班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目标:能利用各种材料装饰树枝,感受通过自己操作美化材料的过程。
材料准备:主材——带有树叶的、有造型的树枝若干。
辅材——各种羽毛、橡皮泥、毛根、毛球等。
场地准备:美工区桌面。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小组活动材料与内容
师:小朋友,今天的小组活动老师带来了各种造型的树枝,还有各种美工材料,让我们一起把树枝装扮得更加漂亮吧。
2.幼儿发挥创想,自由选择材料游戏
幼儿选择不同造型的树枝,开始装饰,小强选择了枝杈较多的树枝,他用红色橡皮泥搓成圆球做花蕊,又用粉色橡皮泥做成花瓣包在花蕊的外面,一朵双色花就做好了,他把自己做的花朵都粘在了树枝上。皮皮小朋友则选择了一根长树枝,开始用羽毛装饰……
3.作品展示
10分钟的时间,幼儿的树枝装饰作品完成了,大家开始分享自己的作品。比如小强这样说:“我用橡皮泥做了花朵,包在树枝上,树枝开满了花。”随后幼儿将作品展示在了窗台上。
【活动收获】
小组活动是美国高瞻课程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两名教师各带一组固定的幼儿(两组进行不同的活动)操作,成人为幼儿提供材料(通常是每人一份材料),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材料,并和成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试验、探索、创造,他们或解决问题或以自己的方式用材料建造东西,是自主的学习者。而教师则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谈话、模仿幼儿的操作或延伸幼儿的想法来支持幼儿,是幼儿探究的支持者。
两位教师对小组活动开展了同课异构,针对树枝这一来源于幼儿生活中、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材料,开展了不同目标的同课异构小组活动,通过活动也能够看到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学理念及幼儿的不同发展。
【活动反思】
(一)小组活动中幼儿获得主动发展
1.幼儿专注于整个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小组活动,教师提供了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树枝,在活动的10—12分钟中,每个幼儿都在积极地探索树枝的不同玩法或者装饰树枝,97%的幼儿最后都完成了自己的树枝作品,活动中幼儿专注于操作材料。
2.幼儿想象力得到发展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借助实际的“树枝”这一材料进行想象与创造,是典型具体形象思维的表现。例如:小雅选择两个“Y”造型的树枝,想象成为小鹿的鹿角;小涵将树枝想象成糖葫芦的竹签,进行想象创造。
3.幼儿学会感受美,大胆表现美和创造美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树枝,对材料进行加工,是创造美的体现。在活动中,幼儿大胆表现,运用各种材料装饰树枝,在观看同伴作品、自我作品创作的同时感受着创造美的快乐。
(二)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1.关注小组活动来源的能力
本次小组活动来源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抓住幼儿对身边环境改变产生的教育契机,投放材料鼓励幼儿探索。能从生活中、自然界中生成小组活动,这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2.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影响幼儿的发展
在两节小组活动中,树枝材料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投放,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操作。中一班教师提供了各种有造型的树枝和经过加工、长短不同的树枝等多元的主材,而且将活动场地定在美工区,幼儿在操作时,美工区的材料成为辅材,帮助幼儿实现自我的想象,而且场地上也保证了幼儿有足够的游戏空间。中二班教师则将树枝和美工区材料一并投放,这种投放有一种教育暗示在其中,有助于引导幼儿更深入地对树枝进行装饰。
不同的投放方式,引发了幼儿不同的探索和操作。第一种投放方式利于幼儿对主要材料树枝进行感知、探索,发现树枝的特征及多样玩法,用开放的方式支持了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第二种投放方式有针对性地发展了幼儿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利用手工装饰的方法等,深入提升幼儿艺术领域的装饰水平。不同的投放方式如果投放在不同的时机,效果不同。
3.教师通过引导推进幼儿的主动探索
本次小组活动中,有的幼儿对树枝建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的幼儿对树枝的装饰很感兴趣,有的幼儿对树枝的表征感兴趣。教师准确地关注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运用辅助材料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例如,多多小朋友在拿着树枝不知道怎么玩时,教师提醒多多可以运用其他区域活动材料,打开了幼儿创作的思路,呈现出不同的作品。教师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引导与帮助,推动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可见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同課异构的活动中,教师能够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本班幼儿对树枝的兴趣,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材料,给予了幼儿适宜的引导和帮助。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先进的幼教理念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