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式新课探索
2019-09-10彭矗
彭矗
【摘要】以课本的文本阅读为新课的抓手,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原理和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作为新课教学的重点。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的素养。本文记录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和遇到的问题,以示抛砖引玉。
【关键词】物理教材;文本阅读;核心素养
物理看上去很深奥,尤其是现在科幻电影热,各种平行宇宙的桥段直接把物理引入“玄学”的领域。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从具体情境出发的有依有据的学科。高中物理教学更不能将物理定位成高难度学科,而让学生望而却步。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到在物理学科素养指引下如何发挥学生学的主角地位是我们需好好谋划的。本文从笔者的新课教学中,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经历反思本学年教学的得与失。
一、起点
2018学年初,学校要求所有高一的高考科目的老师利用第一周的时间,为新生做一段初高中衔接的课程。当时笔者设计了三个内容:1.论证与过程;2.阅读与情景构建;3.数学工具与物理逻辑。课后有学生问笔者一个补习班的练习,笔者能深深感觉到外面初高中过渡速成班的老师直接将知识和结论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也习惯性地问老师“结论是什么?”笔者虽然用一周的时间跟学生探讨“日常学习更注重构建的过程”,但明显该同学并没有领会到这一点。
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如果学生没经历知识框架的构建过程,而将注意力放在有局限性的结论上,那么该学生肯定会出现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的问题,学习很难走向深入。于是,筆者试着让每一节课都体现构建过程,至少新课要如此。
二、策略性的阅读
上新课时,笔者尝试着带着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关注过程。
1.过往遇到的问题
可能别的学科老师会质疑,上课不就是先阅读教材吗?其实这不新鲜。理科,特别是数学和物理,老师对这些知识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理解就有自己的解析方式。上大学的时候,教授们从来不照本宣科。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将某某定律用自己特有的数学逻辑进行展现。有些时候,老师的证明方法比课本更胜一筹。所以,笔者相信任何一个老师都能将自己的讲义修订成一本教材,使用的例子和设问也将是个精妙的设计。以前,笔者上课基本上不按照课本的顺序,由着思绪也能娓娓道来。
但问题也来了:学生再学习的抓手不可靠。以往都是笔者口述——学生听,师板书——学生抄写。这两条都是稍纵即逝的呈现。讲解性的口述尤其不靠谱。根据心理学的结论,听只能获取30%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老师不是复读机,学生无法反复听同一段。做好笔记本身就是个能力的体现,如果不是老师停下来明确说“把这个抄下去”的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做笔记的意识。这本身就是要培养和提升的东西。
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光要关注到课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考虑课下学生自习的时候拿什么东西来消化。我们需要给学生抓手。以往笔者是将自己的教案复印发给学生。但是,教案的留白区域非常大。学生还不具备将这个教学环节联系起来的能力,效果不好。
2.阅读教材的尝试
上图为一节新课使用的课件
基本做法如下:
(1)在课堂上随机点一位同学大声朗读本课的部分段落;
(2)点另一位同学概括段落大意,并梳理每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3)老师点评,分享阅读心得。
优势分析:
(1)抓手明确,让学生自习时有明确的内容。由于讲解的样本来源于课本,笔记也是随着可能来做的。这样很好地将课本和课堂整合在同一页面上。
(2)由老师主讲,变成阅读分享,学生学的主题地位更明确。
(3)倒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变得更有效率。这样的新课,将学生引入到物理情景的并不是老师的语言,而是学生阅读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也更能够提高主动性
(4)提升阅读能力。学习本身就是个读懂别人的过程。因为学的是前辈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所以在读懂别人的前提下,才能再来讨论个人对该知识的理解。而读懂别人就需要从别人的立场出发,需要利用阅读的技能让自己沉进去。有了深度,再跳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学习的本质了。
3.情景构建
从阅读到情景构建其实是个自然的过程。课本给的情景还是非常典型和规范的。通过多次新课的积累,学生基本熟悉了物理定义概念和得到定理的套路:给出若干例子,对例子进行抽象分析,最终形成概念。然后再给出别的例子,让学生在应用中再次理解。
三、将物理的核心素养落地
1.关于立德树人
“单纯的自然科学知识本身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将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应用到实践中的人是有国籍的,是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支配的。如果这些人无德,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国家和人类的可能是一场灾难。”
一个人的德行有多维因素决定。物理学科的教育有自己的立德树人的特质。让学生以阅读的方式体会物理学一路发展起来的历程,更能准确的把握知识和定理的相对正确性。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上图为人教版课本“追求守恒量”的一课。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后,提问学生:课本是否证明了守恒?学生上下求索,并没看到证明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没有证明,那他怎么得到结论的。从而引导学生,有些物理现象尚且没有完全被研究透,课本也本着科学态度的原则,跟同学介绍守恒观念的形成过程。并引发出科学态度和责任话题。
2.关于物理观念
所谓物理观念,莫过于用物理的思维去看待具体的现象。说的再落地点的就是,将物理现象用语言记录下来,再寻找合适的物理原理解释,并表达成数学语言,形成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多的是阅读文字,将别人记录下来的情景转化成物理图像,再利用物理原理解释。故,阅读并体会别人的记录是学生必须锻炼的基本功。课堂上,如果老师将这些情景掰碎,直接跳过物理建模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伤害。因此,课堂需留着时间让学生自己构建物理模型,形成物理观念。
3.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
什么是思维?在笔者的理解中就是搞清楚物理情景后,分析什么已知,什么未知。然后用物理原理将已知和未知串起来,用数学工具进行表示。只有确定了未知才能确定方向,只有有效地把握已知才能确定道路。其实日常生活中,一项项的工作也都是这么个处理方法。控制住变量才能集中火力主攻一点,一项项处理,才能将抽丝剥茧,寻得本质。而这些都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发现。即便一次没能读出来,在后面讨论的环节中也能慢慢被引导出来。
四、结语
大厦都是从地基开始。物理不完全是做题,阅读课上的思想碰撞照样可以在物理课上火花四射。
参考文献:
[1]叶美莲.浅谈高中物理变式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0).
[2]郭建斌.用变式促成深度理解——例谈高中物理实验原理的变式教学[J]. 物理教师,2013,34(3):48-50.
[3]王高.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浅探[J].物理教师,2016,37(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