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博物馆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2019-09-10许惠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微电影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许惠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已有经验,打破学科界限,鼓励学生跨领域学习。本文从“寻找、畅想、行动、成长、思考”五个层面递进,阐述建设微电影博物馆的逻辑和路径,鼓励学生面向生活,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尝试建设“儿童模拟博物馆”,在不断拓展的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中看见自己的经历,看见自己的思考,看见自己的成长。

关键词:儿童模拟博物馆;微电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儿童模拟博物馆”是指儿童在校园内模拟社会专业博物馆的建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种现象,经历深度考察、探究、追踪、记录等过程,把自己的发现和收集的素材在本班教室或在学校长廊、门厅、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主题博物馆,博物馆的每一项内容均是学生探究、发现、制作和体验的成果。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建设“儿童模拟博物馆”这一载体,为学生创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将教材中有经验性的知识内化为经历性的活动,通过探究知识的源起与发展过程,让活动的实施真正成为自己需求经历的过程。有效地设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逻辑和路径,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

寻找承载校园记忆的地方

微电影是我校的特色课程,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微电影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所以,课程的标识是“金眸子”——用眼睛看,用心灵看;看见自己,看见世界,用一种自由的新方式去看见自我、融入社会、探索世界。

确实在每年的微电影节中看见了许多:一、二年级的学生画绘本、演绘本;三、四年级的学生写剧本、演剧本,与五、六年级的学生一起导演一部完整的电影——微电影成为学生和世界理性交流、拥有原则性与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成了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但是,微电影节结束后,我们又该如何收藏这些体现学生成果的签名墙、电影海报以及优秀的微电影呢?

基于“儿童模拟博物馆”的建设理念,组织一项关于微电影博物馆建设的主题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次最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最重要的是这个博物馆承载着学生最美好的校园记忆。

成为体现“自己”的地方

建设“微电影博物馆”自然应该尊重在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需求,把校内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为提高更多学生参与微电影馆建设过程的主动性,我们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让每一个学生畅想:你希望我们的微电影博物馆是怎么样的?

不得不感慨学生的理解能力,五花八门的回复铺天盖地地涌来:“我希望我们的博物馆是完全开放的”“里面应该有一个放映厅,放映我们自己拍摄的微电影”“我心中的微电影博物馆就像一个时光隧道,能够穿越过去和未来,看到过去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看到将来的科幻世界,里面有我最喜欢的电影人物:美国队长、蜘蛛侠,还有恐龙……”

我们惊奇得发现了学生回复里出现最多的一个共同字眼:“我”。是的,既然要建设一座學生的博物馆,那就应该顺应学生心中所想——不需要宏大,但场馆的布置是他们所希望的,里面的故事也是他们所经历过的,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真正体现“自己”的地方。

“行动”是博物馆的建设路径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做”的过程。在微电影博物馆的建设初期,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做”好这个主题。我们认为“做”即行动,行动就需要有“人”,那么博物馆的建设者应该是谁呢?设计师?学校管理层?老师?最后,我们否定以上所有答案,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让校园里的学生成为建设主体,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学生才知道同龄人喜欢什么,活动的实施也应该是处处看到“学生”的行动。

发出招募令,组建设计团队 有了思想,我们立即付诸行动。学校面向全校“招兵买马”设计微电影博物馆。很快首批设计师12名到位,最大的是被公认为“最出色的漫画家”六年级男孩,最小的是一个特别喜欢动画片的二年级小女孩。不同爱好、不同年龄的人组合在一起,为了一个相同的梦想组建了团队。

圆桌会议,统一设计理念 课间操间隙、放学以后,会议室、电影馆工地,只要有空,学生们就聚在一起进行圆桌会议,展开头脑风暴,力求达成一致的博物馆设计理念。他们在一次次讨论、一次次否定中分头进行图纸设计。为丰富设计内容,他们还寻求班级同学帮助查找各类影视资料,收集学校微电影课程历史。

召开听证会,更多同学参与 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参与,学生又多次召开听证会,他们不仅邀请学校的同学参加,还邀请校长老师们参加,每一次他们都会认真陈述自己的建设过程,在宣传设计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可。听取不同的声音后,他们又反复修改效果图,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联手设计师,效果图变实景 要把自己画出来的设计稿变成真实的建筑,还是要招投标建筑公司,于是,经过学校的牵线,学生们确定了一家公司开始施工。期间,他们同施工人员数次踏勘现场,达成共识后才开始实景搭建。

随着主题词、主题宣传墙、优秀微电影展播区、电影知识长廊、微电影课程展示墙、戏剧教室、微电影道具陈列室的陆续呈现,随着7个小矮人、哈利波特等人物形象的私人订成品放入相应的摆放区,学生们都不敢想象这些都是自己的创造成果。对他们来说,这里的每一个陈列都代表着一份独特的记忆,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对物件的各个色调、细节、神韵都了然于心,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博物馆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但这也是“我”最具安全感的地方,是“我”心灵的柔软处,慰藉地。对于学生们来说,这就是建设微电影博物馆目的与意义。

成长,在实践中提高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真实的学习,微电影博物馆的建设,恰好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创设真实的环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社会有机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关键要素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得到彼此渗透、融合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社会责任感得以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

考察探究,深度学习行为的持续发生 博物馆建设项目,连接了真实世界且符合学生现实需要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促发了学生对微电影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和深度学习行为的持续发生。比如,“我最喜欢的十大儿童电影”调查结果出现了,但同学们的学习却没有结束,他们自发对每一部电影进行赏析,然后写出优秀电影推荐信递交给校长室,并建议学校电视台开设“佳片有约”栏目,每一期电视节目介绍一部优秀影片供同学们欣赏。

学生们的建议学校也欣然采纳,并邀请他们成为栏目主持,如今该栏目成为了全校学生的最爱。而这些学生因为有了栏目的支持,促使他们对电影知识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学习,并且这种学习行为将得到持续进行。

设计制作,创新实践能力得以凸显 在微电影道具陈列室里,有许多学生自己制作的道具,有面具、武器、服饰等等,其中最醒目的是守门的“擎天柱”和“大黄蜂”,有两米多高,学生们找来不同形状的盒子制作,画好颜色后拼装组合,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而这里陈列最多的就是大量的宣传海报。这些海报曾经张贴在校园的各个地方,微电影节结束后,被收藏到这里作为永久的珍藏。最珍贵的要数《影子》,他们一个剧组就绘制了9幅海报装订成一本小册子。一天,市教育局领导来学校“微服私访”,在走廊、教室门口、大厅玻璃等地都看到它的身影后惊喜地说:这所小学,有点大学的味道啊。

职业体验,工程监管需要有模有样 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学生们时刻变换着自己的角色,有时候是程序员,有时是美术设计,有时是文字编辑,而在施工队进驻博物馆建设期间,他们则化身为工程监管。校园内时刻关注着博物馆进程的学生一次次进行现场踏勘,他们始终关注着现场的效果,关注材质的选择、材料的质量,关注工程的进度,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博物馆的主人,同时又是工程的小监工。在他们的共同监管下,工程质量可想而知。

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树立责任感 每个博物馆都需要一项社会服务——为需要者提供导游讲解。小导游也来自全校,进行集中培训后小导游们就以自己的劳动满足了他人的需要,服务对象有刚刚进入小学还看不懂文字的低年级,有外校慕名而来参观的小朋友以及来自各地前來学校考察的各方来宾。学生们在不同的人群面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相信当他们扬着自信的笑脸如数家珍地介绍博物馆的“前世今生”时,也获得自身发展,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思考与寻找心灵归宿

微电影博物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有意义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让经历更可见,让思考更可见,让成果展示、活动评价更可见,让学习真实发生。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看见了学生的成长,看见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是他们在活动中看见了自己。

看见生长 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儿童模拟博物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尊重了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让学生从周围世界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让自己的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生长。

看见经历 哲学家康德说:“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更是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并不是刻意地确立或预言儿童的可能性,但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寻找种种可能性,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而此刻,如果我们认定“儿童模拟博物馆”的建设能够让儿童“有可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为了单纯认知而是为了探索世界的学习,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实校园里的每一个儿童个体都可以建设一座心中的个性博物馆。

看见心灵归宿 人生的意义在于,一定要深信每个生命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座图书馆、一份物品清单,它可以不断地被重新排列,不断地被重新组合,以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方式,收藏生活过往。就如70年代的人,小时候曾为得到一本喜欢的连环画不吃早饭存下饭钱;80年代的人,小时候曾为一张心爱的邮票不得不拿出另一样心爱物品置换,集火花、集硬币、集公仔玩偶……总有很多喜好和一些情不自禁就想拥有的物件,把它们一件一件珍藏起来,慢慢的,就堆积成了一座自己心中的博物馆。

参考文献

康桥,杜威:教育即生活[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

猜你喜欢

微电影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