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花 课堂绽放
2019-09-10容春燕
容春燕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传统精神见证者,国学经典同样是我们华夏儿女为人处世的立人之本,是保障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当通过系统有效的课程与引导,认识到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在他们幼小、待成长的心灵上生根发芽,进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发展意义。因此,让本来枯燥无味的国学经典花朵在课堂中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地绽放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国学;方法
我们知道0~13岁的小孩子,记忆力非常好,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将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经验一点一滴地记忆下来。可能他们刚开始还不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但是先记住,随着年龄不断地增大,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成长,也就是说成长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学生这样从小日积月累就有了“厚积”,就能“薄发”,就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当通过系统有效的课程与引导,认识到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在他们幼小、待成长的心灵上生根发芽,进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发展意义。让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随着国学文化教育进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与优化,陪伴他们快乐、有意义地成长下去。如何让本来枯燥无味的国学经典花朵在课堂中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地绽放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一、表演法
在学习中,适当加入表演环节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试着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表演。如,当学生学习传统古训《弟子规》时,教师编导,穿插一些情景表演。《弟子规》是我国古代针对于传统美德启蒙的青少年诵读类书籍,进而约束、规范青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明确做人的道理。这本教育书籍从“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对青少年儿童有指向性地通过典例示范行为规范,并做了正确的通俗解说。首先是“守孝悌”,它是做人之根本。做人不能做到孝顺父母,便失了为人大德,因此,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遵从父母,听父母话的好习惯,成年后在父母无生活能力时要尽赡养父母的责任。笔者让男学生扮演父母,让女学生进行对男孩子演出孝顺父母的言行出来。其次,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在道德方面让学生明确是与非。做人做事讲诚信,说话、做事“信”字为先,“污言秽语”的脏话不能说,“花言巧语”欺骗人的话不能说,不是亲眼看到的事物不能信口开河,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切不可随意应允他人。在学习这个内容里,我让男学生表演出讲诚信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言行出来。此外,《弟子规》还对于有品德之人在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表述。我就挑选出一些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的示例与表演,如,向别人提出借东西的请求,在明确表述自己借用想法后,经过别人同意后才能使用,并且在使用后完好地、及时地将物品归还。又如别人不同意借给自己某项物品,切不可私自拿取使用,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样,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学习中表演,寓教于乐。
二、情境法
“情境法”就是非常适合小学生,我运用多媒体设计出学习古代文献的情景、意境。在国学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式教学声色并用的课程展现方式,以鲜明色彩的图片、动画以及沁人心脾的音乐等,让孩子们沉浸在学习国学的乐趣当中。例如,在学习课程“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中,深刻表现年仅四岁的孔融都有谦卑孝顺的思想,表露孝顺与谦卑是中华伟大的优良品德的学习观念。再举出反例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比孔融大很多的人,都不懂的谦卑与孝顺的思想品德。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有些人会讲好听的话,但没有去做好。我国的国学经典范本所讲述的优良品德多是易读难行,尽管在古代较差的生活条件下,但优良的美好品德却成了古人一生崇尚的高贵品质。这一切可以让我们明白,优良的美德与高贵的品质才是使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最重要的民族大义。
三、活动法
笔者让学生通过活动,创造一定的真实情境来加强自己的理解与领悟。如配乐诵读学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游子吟》,学生读完,让他们懂得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母爱犹如阳光、水和空气,她能够让平凡的生活充满着五彩缤纷。她就是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取代的。母爱的伟大,无私,只求给予,不求回报。我们不应该将母亲亲切的问候当作可恶的唠叨,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当作是一种羞耻,不应该一次次地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
四、诵读法
在我国的传统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当中,“诵读法”是最直截了当、见效最快的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了解到“当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这等精妙绝伦的国学经典语句,其蕴含着丰厚的实践精神与为人之道。此外,《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人生道理与文明礼数的说教之言,在《论语》的教授课程当中,《孟子》卷十二有言: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个小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白圭狂妄自大并且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面对利益与欲望抢为人先,遇到困难与祸患则转嫁到他人身上,表现出及其卑劣的行为风范。对此,孟子则以和蔼平和的态度对白圭狂妄自大并且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进行了指正,表现了孟子对待学生与人生的仁爱之道。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与理解,想必他们一定能从中获益匪浅,明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做事要利己利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了记忆力。这样,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理解和内化自己的思想。笔者组织学生诵读的有:齐读、四人小组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等等。
五、比赛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仅采取情景剧比赛,适当地让孩子进行比赛,使他们投入到学习中;还定期举行“墨香满园,金紫飘香”为主题的书法比赛;还举行以经典文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如,“书儿香香”“书香飘逸”“书香怡情”等手抄报、橱窗展板;还诵读儒家经典名句比赛等等。学生在有趣的比赛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到了传统美德与优良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让他们好好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神养分”,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传统文化的演绎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课程的学习,学生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程度可喜的变化,例如,学生更懂礼貌了、学生更孝敬父母了、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
参考文献:
[1]孔祥烨.国学入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林助雄.记忆力与理解力概论[M].陕西大学出版社,2008(1).
[3]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