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洞”的音乐
2019-09-10沈光兰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19年11期
沈光兰
【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无限乐趣,体验合作的愉悦。
2.感受音乐的“洞洞”,探索用符号、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停、放,学习与同伴合作组合动作。
【活动准备】
1.宽敞的活动场地,幼儿坐成半圆形。
2.每位幼儿一张画纸、画板,一只水彩笔;黑板一块。
3.“有‘洞’的音乐”碟片一张,音响设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音乐并为音乐取名
1.提出倾听的要求,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2.启发幼儿说说这段音乐和一般的音乐不同的地方,然后为这段音乐起名字。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
二、探索用符号表现音乐
1.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符号表现这段音乐。例如可以用波浪线或竖线表示有节奏的音乐,用空白或圆圈表示“洞洞”。
如:
∣∣∣∣∣∣∣∣⊙∣∣∣∣∣∣⊙∣∣∣∣∣∣⊙∣∣∣∣∣⊙∣∣∣∣∣∣∣∣∣∣∣∣∣∣∣⊙
2.老师选择1到2名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幼儿一起边指图示,边欣赏音乐。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1.幼儿在圆形空地随音乐走动,音乐停,动作即停,音乐起,動作起。
2.欣赏音乐,音乐停止时做自己喜欢的动作造型。
3.欣赏音乐,音乐停止时与最近的伙伴合作做一个造型(身体的某个部分要连接在一起),如手拉手、头碰头等。
4.音乐停止时几个伙伴合作做一个造型,如连成长龙、抱在一起等。
5.音乐停止时全体幼儿合作做一个造型。
四、小结结束
师:你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音乐,我们以后再一一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