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2019-09-10姜知宇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跨学科研修

姜知宇

【摘要】当前,打破学科、学段界限,引导教师跨学科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与新途径。本文介绍了教师跨学科研修的价值、内容和方式,旨在通过跨学科研修促进教师个体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区域跨学科研修新模式。

【关键词】跨学科;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研修团队,引领教师主动投入研修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获得进一步提升,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背景,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已成为当前教师高水平专业发展的需要。各地研训部门在组建各类研修共同体时,多会从学段、学科或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维度出发,组建不同的研修共同体。近年来,笔者所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大胆尝试构建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团队,打破学校、学段、学科之间的界限,以超越学科束缚的研修内容和研修方式,找到了一条教师高水平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基于研修实际,定位跨学科研修的价值

(一)跨学科发展是转变教师学习方式的需要

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碰撞,使教师直面自己有限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突破专业发展瓶颈。跨学科研修使成员之间互相借鉴与学习,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不同学习方式的大融合,从而转变固有学习方式,尝试运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跨学科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需要

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学习,让学科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宽度,实现触类旁通。在尊重专业自由的基础上,教师携手共进,共同重视学科间的资源互补、教学互惠,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实现整体发展。跨学科共同体研修,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依据研修需求,精选跨学科研修的内容

通过对区域内教师研修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了解到教师的普遍研修需求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提高教科研能力两大方面。围绕“切实提升课堂教學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我们集思广益,精选了四大研修专题。

专题一:文本细读能力,即能全面、精准、独立地把握课程文本的内容和特征,借助跨学科、跨学段的视角,对文本有独到而深刻的解渎。

专题二:教学设计能力,即能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的内容逻辑,设计有效有趣的教学活动。

专题三:课堂组织能力,即能在教学情境中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倾听学生意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生成新的教学智慧,完成教学目标。

专题四:评价反思能力,即能依据课堂目标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进行真实具体的评价和反思,在评价中改进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围绕“大力提高教科研能力”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以下研修专题。专题一:课例撰写能力,即能根据课堂教学案例,从设计意图、教学实录、同伴评论、自我反思的角度撰写出完整的课例报告。专题二:教育教学随笔记录能力,即能敏感地捕捉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小问题、微现象,生动地叙写教育故事,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有效利用现有媒体平台即时记录并分享。专题三:论文撰写能力,即能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心得体会,撰写出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格式规范的教研论文。专题四:课题研究能力,即能根据教育教学中的热点痛点,设计研究课题,围绕研究内容展开研究活动。

三、发掘跨学科研修特点,开展多模态研修活动

(一)阅读式研修:丰富阅读视角

1.跨学科阅读:融会贯通,丰富人生体验。我们要求教师跨学科阅读,跨学科读教育教学著作和论文,跨学科读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丰富人生体验。当阅读跨越学科、突破功利后,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数量,也直接影响到阅读者的专业视野。

2.读书交流:分享观点,共生教育智慧。研修团队开展“好书共读”“我读我荐”等读书交流活动。大家在跨学科的阅读中寻找共同的关注点,借助多种方式,如读书现场会、QQ群网上读书交流等进行跨学科的分享,生长新的教育智慧。

(二)倾听式研修:更新教育理念

1.沙龙研讨:思想碰撞,头脑风暴。团队围绕研修专题举办了“我与专业成长的N个故事”“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调控”等主题沙龙研讨。如就“为什么上课时间总是不够用”这个小困惑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研讨,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大家逐渐意识到: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与不放心导致了下课时还有内容没讲完的现象……一次次头脑风暴式研修,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的理念也在争辩研讨中不断更新。

2.讲座引领:开放视野,打开思路。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向专家学习请教。每学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在聆听专家的讲座活动中,学员们博采众长,获得快速发展。此外,团队还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参加各类培训研修,在众多的专家报告中开阔眼界,打开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思路,获得专业成长的点滴启示。

(三)课堂实践式研修:找到专业生长的拔节点

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参加所教学科外的其他学科研训活动,跨学科的课堂研究视野将团队教师领进一片更为开阔的天地。团队以“切实提升执教能力”为核心,提取各学科、各学段研修主题的“公因式”,围绕研修专题,精心设计活动,举行跨学科、跨学段课堂教学研讨,开展多元化研修,为教师找到专业成长新的拔节点。

1.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研修团队用跨学科的视野,寻找学科与学科的结合点,互相渗透学科知识和能力,以期达到整合知识、相互促进的作用,满足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同一学段的一节课,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这就是一种尝试。

2.跨学段相生,帮助教师整体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研修团队尝试同一学段内容由不同学段教师来上课。如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分别由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执教;而七年级的英语课,再由初中和小学教师分别执教。不同学段的教师谈他们对各学段学生的认识,谈设计和反思,其他教师围绕研讨主题观课议课,从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发展来评价不同教师执教的异同和优劣。这些“瞻前顾后”的研究视角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提供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

3.跨学科眼光,发掘学生闪光点。例如,小学数学与科学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数学专题学习中有效借鉴、迁移科学学科中所学的科学探究法。之后,教师惊喜地发现,某个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擅长做科学实验,于是激励他用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热情来重新拥抱数学学科。

(四)写作式研修:养成用笔说话的习惯

1.勤动笔,随时记下身边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教师养成了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的好习惯,如有的教师每天在公众号推送教学随想,有的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写“边教边思”教学日志等。

2.写课例,在规范的课例书写中反思提升。研修团队要求成员以一节具体的课作为对象展开课例实践研究,以跨学科、跨学段的视野,把研究融入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等各个环节,最后以文本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写出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团队再集体交流,相互评析,最后修改、提炼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案例。

3.论文互评互批,携手共同攻破难关。成员借助自身的跨学科特点,用自己的视角来反观他人的文字,真正体现了跨学科研修共同体的作用。活动中教师将论文初稿上传至群空间,大家围桌而坐,针对每篇论文展开轻松、白由、热烈的点评与修改。其间有论点的纷争,有思维的碰撞,更有经验的分享。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区域跨学科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B-b/2016/02/9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游海燕.构建区域专业共同体探索教师发展新模式[J].课程教学与研究,2()16(5).

[2]崔秀玲,冉慧霞.构建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卟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6).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跨学科研修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