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环两效教学模式下九年级化学教学导入的教学策略
2019-09-10陈雨
陈雨
【摘要】我校提出的“四环两效”教学模式中,“四环”即指在教学中的四个环节“导”“议”“讲”“评”,“两效”是指两个高效,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学导入在“四环两效”教学模式是重要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课堂中“议”和“讲”的效率奠定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顺畅地衔接过度。教学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九年级化学教学导入环节的教学策略也是值得研究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四环两效;教学导入;教学策略
教学导入是“四环两效”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这一环节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只是教师和学生一个机会,可以快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教学导入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视角思考。
一、把握导入本质,明确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课堂结构,准确把握教学导入的本质
作为第一环节的教学导入在课堂中所占的时间相对较少,有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甚至直接忽略了这部分,显然,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教学导入要求既要将学生快速引入课堂,又要达到它本身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学导入相当于切换功能,经过巧妙设计可以将学生从休息放空状态切换到思考状态,可以将学生从前一个学科思维过度到化学思维中,可以将学生从上一节化学课的知识联系到本节课,将学生带入学习化学情境中,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相比于直接进入教学的课堂,有“导”这一环节的课堂能快速调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不是机械冷漠地接受知识。
2.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是掌握学情。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备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现处阶段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储备。
二是承上启下。九年级化学课本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准确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导入的设计中,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巧妙联系知识,将知识进行迁移,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设下良好学习环境,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利用小步子原则在完成学习小目标中提升,再进行深化、内化,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维。
三是延伸认知角度。化学的实操性很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导入中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不同的实验现象、异常的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求知欲,锻炼思维能力,形成探究性思维,可以正向与逆向思维结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内在基础。如,在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这一节课中,教学导入可以设计为让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玩火——表演打火柴,其他学生观察用不同方法打火柴,比较火柴燃烧时间的长短,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方法打火柴,火柴燃烧时间不同?”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经过课堂探究学习,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再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教学导入中的问题,将最合理的打火柴方法应用到生活中,乃至生活的其他方面,打破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的现状,逐渐形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良好的习惯。
二、注重有效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教学导入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既能点燃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又能激发他们的學习兴趣。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导入中,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效结合,碰撞出强烈的思维火花,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如,在酸和碱的第二课时的导入中,对物质进行归类,NH3·H2O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
课堂实录:(节选)
教师:NH3·H2O是不是碱呢?
学生C:是,它能使酚酞变红。
学生D:酚酞变红只能说明氨水呈碱性,不能说明是碱,比如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学生E:NH3·H2O不是碱,它没有氢氧根离子。
学生F:是碱,碱的定义是溶于水,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NH3·H2O溶于水解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对NH3·H2O是不是碱的问题激烈的辩论,学生对碱的定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同伴间互相反驳中思维已经处于兴奋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化学课的情境中。
三、高效多元呈现,启迪学生思维
传统填鸭式教育方式不仅像催眠曲催眠了学生,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疲倦感和厌恶感,更达不到“四环两效”中的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没有激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是失败的,没有引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学生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导入中注重多元呈现激发学生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1.导入方法多元:教学无定法,导入无常规。九年级课程较为紧张,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复习导入法,看似节省时间又复习巩固了重要知识,但课堂较为沉闷,课堂效率低下。
2.教学媒体多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电脑平台在课堂上的应用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教学媒体的形式中也需多元化,单一的“powerpoint”或者普通的实验操作视频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希沃app、aischool平台、化学扑克牌等新的教学媒体在化学课堂上的出现也极大提高教学导入的效果。与时俱进,教师紧跟科技的发展,实现教学媒体多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3.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是学生隐性的属性,不能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训练和培养,在习题的形成性评价中才能有效体现。化学这一学科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探究思维等,这些思维的共同点可以说均是从问题开始,经过思维处理加工得以处理,但又因此而产生新问题,在这种思维活动不断循环反复后思维得以提升,形成较成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导入中设计问题,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向引入,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启迪学生思维,在处理问题时将隐性思维显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在“四环两效”的指引下,九年级教学导入的设计应正确把握、理解课堂结构,准确把握教学导入的本质,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有效互动,激发学习兴趣,高效多元呈现,启迪学生思维,多维度多角度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为“四环两效”后续的三环做好铺垫。
[注: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四环两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湛江市第二中学初中部为例(2019ZJYB081)]
参考文献:
[1]陈东风.生活化素材导入初中化学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1):121.
[2]张扬清.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9(09):49.
[3]徐良斌.初中化学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研究[J].化学教育,2016,37(1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