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活水”源头来
2019-09-10朱秋虹
朱秋虹
阿来的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被选人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章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历史。“一滴水”的灵动纯净的叙述视角,卷裹着纳西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谱写了一曲自然、历史、现实完美交融的丽江之歌。
阿来为什么选择以“一滴水”的方式记录浏览丽江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界也进行了讨论。詹丹认为作者拟人化的创作兼具“物对人的超越”和“人在物中的隐退”;于保东认为“水”是作者的个性表达,是“阿来用另一种嘴巴对‘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的书面述说”;林忠港认为以“水”的视角来写是“一方面要‘把空间拉大,另一方面要‘把时间拉长”最好的办法。综合来说,以“一滴水”的主观视角,突破了时间、空间对人的限制,“水”这个物质本身并不是一个拥有自知状态和觉知能力的在者,是作者以其自身主观心性比附,“水”所见内容亦是作者主观想要表达的内容,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这些解读告诉了我们借“物”叙事的好处。阿来选择的是“一滴水”或是“一块石头”“一缕阳光”,都可以达到这些效果。那究竟为什么要用“水”,“水”这个意象在纳西文化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尝试讨论这个问题。
一、傍水而生的地理环境
纳西族人对“水”的感情首先来源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从地理位置来看,丽江水系丰富,坐拥众多河流、湖泊,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美称。玉龙雪山是丽江之水的发源地,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思是“天山”。传说中纳西人的保护神“三多”便住在这座天山之上。这座雪山滋养了纳西民族与村庄,是纳西人的精神圣地。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龍雪山顶上。
提到丽江的水便离不开这座雪山,文章的开始亦是“这滴水”生命的起始。从“落在雪山顶上的一片雪”到“结成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再到“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文章对于这滴水的形成过程作了生动有趣的陈述,借“水”之眼领略了丽江古城中河流的诞生之路。
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高山融水顺着瀑布流至山脚,经过山水如画的丽江坝大盆地,在黑龙潭中积淀蓄势贯穿丽江古城。经过玉龙桥后,水流一分为三,形成中、西、东三支溪流,顺应水的流势、走向,人们依水建屋,傍水而居。因此,丽江古城街道和房屋的设计不同于讲究周正对称、四方协调的中原建筑,而是以顺应自然为理念,不对原有的地势地形进行过多修改,形成了其独特的美感。无数个小溪散布在丽江的每一个角落,有水的地方便有屋子,有人的地方便有溪流,可以说“水”赋予了丽江古城以灵魂,丽江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市。
二、与水共生的文化底蕴
“水”在纳西族人的心目中有多重要呢?《东巴经》是纳西族特有宗教东巴教的经书,其中记载着有关纳西族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民俗等多方面内容,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将所有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统称为“术”(一作“孰”)。“术”是自然力的化身,而“人类和术类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当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时,“术”将用滔天的洪水惩罚人类。在古老的传说中,天神丁巴什罗为人与“术”进行了调解,使得双方达成共识:人类不得肆意破坏自然环境,污染水源和空气,并要主动给“术”治病除秽;“术”要供给人类干净的泉水,及时施雨,允许人类为生存适度开荒。纳西族相信,人与自然本是同源,只有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手足之情,才能共存共荣。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我们也能发现,在纳西人的眼中,水是生命之源,它可以创造生命,也可以毁灭生命。干净的水源孕育出大地万物,而漫天的洪水是自然对人类所做错行的惩戒。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充满敬畏。当人们无法预测自然现象时,这些现象理所当然成为人类心中拥有生命的“个体”所发挥的力量。水作为人们生存、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和资源,成为最能代表人与“术”关系的物质载体。由此,纳西族衍生出了众多与水相关的风俗,如“三眼井”的使用顺序,“以水还酒”的订婚习俗,“烧天香”的“二月八”节日祭祀等,以及文章中所介绍的“洗街”。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丽江古城地势西高东低,西河的活动水闸在集市结束后开启,地势落差使得西河的水可以自动冲洗四方街的街道,将街上的垃圾、污渍统统冲刷,随后流入中河,继续灌溉古城南方的万亩良田,是古代纳西族人智慧的独特体现。文化传承于意识形态,形成思维价值观,并指导人们自觉的实践与行动,对水的使用与敬重已经融入了纳西族人的生活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沉淀在纳西人民族精神的深处。
三、由水衍生的审美情感
东巴教的经文、祭祀的礼仪、生活的习俗,无一不透露着纳西族与自然密切相连的共生关系,这种精神直接地作用于纳西人的人生理想与审美观念。“古城水系是研究纳西人审美心理的一个极富意义的例案”,作为“术”的代表,水随心所欲地曲直迂回,汩汩而鸣,涓涓而流,滋养生命,带走所有的肮脏、晦气,是古城的血脉所在。纳西人对水的崇尚是其怡情于自然的外在表现,他们向往的正是这质朴、自然的生活状态。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文化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在热衷于学习汉民族等外来文化潮流中,并未失去自己传统的古老的东巴文化”。即使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今天的丽江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工艺、音乐和文字,乃至“三坊一照壁”的特色房屋。对于传统东巴文化的留存,一方面来源于纳西族人对自身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他们面对多元文化包容、吸收的态度。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好一幅主客相融的场景。人与自然是东巴文化的核心,纳西族坚信的“人与自然同源”使他们认为万物都“有所出处”,无论是否是对立的事物,在同一个世界中都是彼此依存的,因此在处理民族关系之时,亲和同根、兼收并蓄便成了感情基调。纳西族这种亲和、开放的态度,使其在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不断被注入新鲜的、符合时代潮流的血液,纳西文化不断创新、演变,如水一般汩汩滔滔,不断发展,带来了如今这个由不同语言共同言说的彩云一般的美丽城市——丽江。
水对纳西族人的影响深深刻在其骨子里,依靠自然、回馈自然、以自然为美是纳西文化的精髓所在。化身为一滴水的作者被急匆匆的水流推着前进,经由这一滴“活水”,让我们看到纳西传统文化之源,让我们看见了河两岸古老的文化艺术、鲜活的风土人情。那跳回了浇花壶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的讲述者,带领我们经历纳西文化的溯源之旅,又满怀欣喜奔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