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家长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2019-09-10吴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纠纷儿科门诊

吴燕

[摘要]目的:将健康教育管理应用在儿科门诊中,对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和家长满意情况进行研讨。方法:纳入48例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纳入时间为诶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实施健康教育管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检验2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家长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8.33%(2/24)、家长满意度为95.83%(23/24),参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33.33%(8/24)、家长满意度为70.83%(17/24),经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管理应用在儿科门诊中,提升患儿家长对疾病的掌握度,并能自行注意自身卫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纠纷事件予以避免。

[关键词]健康教育管理;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家长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53-02

在医疗机构中,儿科门诊十分特殊,主要面对人群为小儿,因小儿患病,家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情绪,儿科属于医疗纠纷事件高发科室。为将纠纷事件减少,将满意度提升,现在儿科门诊中实施健康教育管理的价值做探讨。

1 基线数据与方法

1.1基线数据纳入48例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纳入时间为诶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实验组:男患儿有15例,女患儿有9例,年龄选自1岁至1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21±2.14)岁;参照组:男患儿有13例,女患儿有11例,年龄选自1岁至11岁,年龄均值为(6.12±2.27)岁。每位患儿对应1位家长。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实施健康教育管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主要内容包含:(1)入院健康知识宣教:当门诊接到患儿后,护理人员需以亲切、温柔、主动、和蔼的态度面对患儿和家长,并向其介绍儿科门诊环境,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相应了解,并向患儿和家长介绍相关注意医生。如患儿需要住院,需将医院中相关医疗设备、住院环境等进行详解介绍,使家长能够自行对医疗设备进行简单操作,并对其予以耐心讲述儿科知识,其普及方法为一对一宣教、视频宣教、发放知识手册等相关方法。当患儿患病,家长均会出现不安、紧张、焦急等钱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并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对患儿和家长的需求予以满足,并将负性情绪予以消除,并保证积极配合治疗。(2)接诊后健康宣教:如患儿病情严重,需进行住院治疗,家长会出现焦虑、担心、急躁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秉持耐心、同心情面对家长,帮助家长排解心理的担忧和疑虑。在患儿病情允许下,让家长与患儿进行密切基础,使患儿感到安全,将恐惧心理予以消除,护理人员需指导家长陪同患儿进行游戏,可将家长和患儿的不良情绪予以减轻,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3)出院干预:家长需重视出院后相关护理工作,并关心患儿病情恢复情况,有效的避免护患纠纷情况发生。因此护理人员需在门诊治疗期间,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并告知家长重视出院护理,并依照患儿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让其重视自身卫生习惯,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有效的避免医患纠纷事件。

1.3判定指标检验2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家长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评分。

1.4统计学分析对以上基础数据行SPSS20.O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行卡方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计算;经相关数据分析,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用P

2.结果

2.1检验2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实验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8.33%(2/24)相比于参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33.33%(8/24)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

2.2检验2组家长满意度实验组家长满意度为95.83%(23/24),参照组家长满意度为70.83%(17/24),经对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检验2组健康教育评分实验组健康教育评分为(98.31±2.45)分,参照组健康教育评分为(92.13±2.17)分,经对比实验组较高,t值=9.2506,P值<0.05,证实统计学存在意义。

3. 讨论

将健康教育应用在儿科门诊工作中,患儿家长因小儿患病,均会出现紧张、焦虑、担忧的情绪,因家长对小儿疾病的认知度较低,不了解专业知识。在医院中儿科属于特殊科室,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事件。儿科门诊主要收治儿童、婴幼儿、青春期、新生儿患儿,其年龄较小,不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稍微出现差错,极易发生纠纷事件,进而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儿科门诊的实际情况,在护理中需重视健康教育情况。提高健康教育力度,可使患儿家长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儿科疾病,并使其更加重视子女的疾病,当子女患病后,可以客观的判断疾病,避免一味担心、焦虑,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让患儿家长先控制好自身情绪,得到患者的主动配合,可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患儿的配合度。为获得优质的治疗需有效的控制自身情绪,并保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治疗环境,可将治疗效果提升。在以往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其受护理理念的限制,护理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使患儿家长更加重视健康教育,将患儿家长不重视健康教育的情况予以避免,降低家长的不理解、不满意情况,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事件。对于以上情况,需将儿科门诊的讲课教育力度予以提升,使家长充分认知患儿自身疾病,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将健康教育管理应用在儿科门诊中,可将健康教育力度增大,经视频、健康知识手册、QQ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力度予以扩大,使小儿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显示,在儿科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在儿科门诊中落实细節护理十分必要,将儿科门诊的护患纠纷事件予以避免,进而使健康教育模式得到创新,满足患儿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管理应用在儿科门诊中,可使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度提升,有效的避免护理纠纷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护理纠纷儿科门诊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的效果
防范护理纠纷,提升优质服务
防范护理纠纷,提升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