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思考

2019-09-10张忠旺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物理设计

张忠旺

摘要:目前初中物理导学案在编写设计方面还存在:“导学案”中没有发挥其导学的作用、“导学案”中的结构呈现犹如练习册、“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几乎都是教师设定的,并非学生的真正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使用这样的“导学案”根本不能实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精心设计“导学案”,科学而又合理地进行“导学案”实验教学,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物理 导学案 设计

利用“导学案”进行实验教学,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重构教与学关系的和谐统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由单一的传授教学方式向“学教合一”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能改变常规的备课制度,实现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针对“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有着现实的意义。然而,如何设计编写科学合理的“导学案”,筆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基于学习目标的“导学案”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通过详细的教材内容分析和研究,知道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明确“学什么”。笔者认为,“导学案”制定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或听教师讲授等)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遵从: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为行为主体。

2、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学生将是什么样的”。

3、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关注情感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猜想,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确立学习目标时,除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关注情感的体验和经历的过程。

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们认为,对于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这样便于我们观察学生是否能达到目标,教师能否及时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非常重要。

二、基于问题设计的“导学案”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由此生发出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特别是更加强调的是探究问题,而不是了解问题的答案。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物理的根本动机和动力,更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所在。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可以说,问题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核心环节。

1、问题的理念层面。理想的“导学案”应善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不应该以结论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忽视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2、问题的设计层面。问题设计定位要准,每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落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或潜在发展区,从而导致教学低效。

3、问题的提问层面。一是难度恰当,不要出现过于简单而缺乏知识性或过于难而失去了现实意义;二是数量适宜,不能出现“满堂讲”和“满堂问”极端现象;三是指向明确、具体,不要过于笼统,学生难以把握思考回答的方向;四是问题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不能枯燥乏味,杜绝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不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说到:“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佐藤学教授还说:“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三、基于方法指导的“导学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根本不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自认为他们做了良好的日常教学工作。其实,教和学二者的值正好是相等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惟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实际教学工作的质量。因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来做的,并且是为自己而做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教师只是一名向导和指导者。就好比如海上行船,教师是掌舵的,而驱使船只前进的动力必须于来自学生。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

四、基于分层教学的“导学案”

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分层教学强调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人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符合课堂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符合教与学共同体性的要求。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分组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学案”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好的载体。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根据课标,科学地指定分层学习目标和对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目标与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其实,还有更多好的方法和建议,鉴于水平有限,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续收集整理,不断完善“导学案”,使其真正发挥教与学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仇忠海.“人之为人”的教育追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0)

[2]李景志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7).

[5]万玉霞著.温暖生命的教育[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9).

猜你喜欢

导学案初中物理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