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航标与环境保护
2019-09-10陈曦
陈曦
摘要:航运业的繁荣使得航标也在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航标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探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的对策,探究航标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航标 环境保护 新材料 可持续发展
1引言
近年来,环境保护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核心问题,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形势仍较为严峻。航标作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助航设施,也需要紧跟绿色交通的建设步伐,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研究背景
2.1国际层面
近年来,国际社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环保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森林公约》等环保公约。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2018北京·世界经济与环境大会以“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同行;碧水蓝天:创新发展生产力”为主题。
2.2国内层面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
2.3行业层面
2017年,交通运输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印发《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3航标造成的环境危害
现代航标的从废弃物处理到日常巡检等方面对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3.1航标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成为难题。废弃蓄电池、太阳能板、灯器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没有形成体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污染水源、空气、土壤,危害人的健康。例如某厂家生产的CGB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中铅的含量超出了GB/T26572规定的要求,一旦电池中的溶液排放到环境中,将会造成大面积污染。
3.2航标的日常保养活动产生一定的污染。为保证航标达到“标位准确、灯质正常、涂色鲜明、结构良好”的要求,管理部门会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除锈刷漆,产生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废气、废水污染等。
3.3目前我国的航标多以钢质材料为主,该类材料有油漆易脱落、抗撞性差、抗腐蚀能力差、易附着海洋生物等固有特性,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
3.4航标的日常巡检产生污染。为了保障航标助航效能,航标管理部门会按照一定的巡检周期对航标进行巡检。巡检船、巡检车的使用产生汽油、燃油的消耗,螺旋桨、发动机产生噪声,造成了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3.5航标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灯桩、灯塔等大多设置在沿江、沿海、偏远岛屿、港口等位置,如果施工中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就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而偏远地区搬运材料较为麻烦,新建、维护这些固定助航标志时部分施工方为了节省人工费,将废弃物丢弃在附近的树木、水域中,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恶劣影响。[1]
3.6部分航标作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他们不了解哪些行为会危害自然环境,哪些材料是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随意丢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工作的随意性就较大,不会注意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环境保护的相关建议
新时期航标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这一环,减少环境污染有如下对策:
4.1改进器材采购和废弃物回收环节。航标管理单位应尽量采购符合环保标准的器材,促使厂商研发更为环保的产品,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航标管理部门也应研究如何回收处理航标废弃物,与有资质的处理单位签回收处理协议,避免航标废弃物不处理、乱丢弃现象,做好台账记录,规范流程,形成长效机制。此外,海上航标用蓄电池组这样的危险污染物要实施跟踪管理及报废处置措施,严格按照《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送至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回收过程要做到时间短、不贮存,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电池破损污染环境。
4.2减少航标养护产生的污染。例如采用高压水枪给浮筒除锈,减少噪声污染、有害气体污染及粉尘污染;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油漆涂料等污染物,及时外运清理;废油漆桶、沾染危险废物的废铁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交给具备处置HW49类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处理;航标保养场地优选空旷的非住宅区域,有一定的密封性,工作人员穿防护服带防护面具作业。
4.3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制作航标。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玻璃钢、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非金属材料也能被应用于航标主体,这些材料有自重轻、抗腐蚀能力强、维护周期长等优势。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是经国家认证的环保材料,是低碳、环保、耐冲击、耐腐蚀、耐低温、抗老化的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采用该材料制作航标,航标颜色为材料本身的颜色,鲜艳不褪色,材料表面光滑,海蛎子等海生物附着少,避免反复涂装和保养,节能减排。
4.4科学缩短航标巡检周期。随着遥测遥控、AIS等新技术的推广,航标管理部门已经能实时监测航标位置、电池状态等信息,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应急反应速度有很大提升。航标管理部门可以研究在保证航标效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利用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新手段,科学合理缩短巡检周期,减少巡检次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4.5在灯塔、灯桩等航标建设项目开工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及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航標的建设过程中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和持续性研究,不断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实时反馈,进一步完善。工程完工后将环境保护作为竣工验收一环。
4.6提高航标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参加环保知识培训,学习环保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航标作业人员素质水平,让他们从主观上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5应用实例
2018年9月26日,上海航标处派“海巡167”轮奔赴长江口水域,协助城投公司对五座水质监测灯浮进行更换。更换的灯浮采用了高科技环保聚乙烯塑料材料,较传统灯浮来说,具有进口原色材料色彩鲜艳不褪色;模块一次成型无拼接,结构更牢固;模块化设计,可局部更换;表面微生物易处理,便于维护;使用周期长等多种优点,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小结
航标作为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保障航行安全的同时,也要做到让海洋更清洁,让生态环境更和谐,让人与自然更和谐相处。航标管理部门在研究航标高新技术的同时也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积极的措施减轻航标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走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颜承志.浅谈加强航标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工作[J]航海,2017(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