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玉龙

2019-09-10陈昌云

中国工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武玉龙雪山巡山

陈昌云

260平方公里的山脉,只有45个人看护,别的不说,光是例行的“巡山”就十分艰难。

路,一开始还勉强可行,走着走着就没有了,高大的乔木下竟然长满稠密的灌木,人必须从灌木中弯腰穿行,脚踩着湿滑的枯枝腐木行走,手必须抓住灌木树枝,不然很可能从陡峻的山坡滚跌。

“只要有体力还能爬山,只要局里还要我们,就干下去!

9月28日上午刚过6点,金学武、和文鹏、和相强、龚志贤、和文星、和月全、和茂珍、殷建荣就相继起床了。

今天,他们要例行巡察著名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这座南北长35公里,东西跨度为13公里的中国著名旅游高山,面积达260平方公里,绝巅高达5596米,比丽江古城海拔高出3100多米,该山归“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5名职工及20名护林员管护。

此时的丽江,已经连续下了10来天的雨,加上海拔高,清晨的冷空气扑面而来。

今天参加巡逻的8名职工中,金学武是三大湾管护站站长、和文鹏是玉湖管护站站长、和相强是局资源保护科科长、龚志贤为局党支部负责人,职工只有和文星、和月全、和茂珍和驾驶员殷建荣。

“人手严重不够,而深山密林巡察不安全因素较多,必须俩人以上,所以遇到巡逻,局里会统一调集人员参加,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金学武说,“而且从执法角度说,至少要俩人以上才符合执法的法定人数规定。”

一座面积广:袤为260平方公里的山脉,只有45个人看护,别的不说,光是例行的“巡山”就十分艰难。

9月28日这天,为了体验巡察,记者跟着巡逻队伍,从玉龙雪山北坡自高而卑,穿密林、趟沼泽“巡”了一次,仅仅12.3公里密林行走,就花了整整4个半小时。

“今天选的路线,多少有照顾你们的意思,而且不是赶着执行紧急任务,我们走得很从容。”巡山完毕,身为玉湖管护站站长的和文鹏给记者作了一番解释。

“别看山不算很大,但玉龙雪山是我国纬度最靠南的现代海洋性温冰川,它有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丰富的高山植被类型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冷泉介绍说,“管护局核定在册在编职工只有25人,我们又聘了周围山村的20位农民作为巡护员,全部职工就45人,保护区所承担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生态宣传教育、生物多样性保育等8项工作中,我们局都参与,而且是主力军。,

丽江闻名于世并且已开发的景点主要有两处: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之于古城而言,更像是赐予她灵魂的圣山。丽江市区几十万八口和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饮用和观赏水源,古城、包括束河古镇灵气所在的几条小河沟清澈的流水,全部来自雪山。

“可以这样说,玉龙雪山是丽江的生命、丽江的灵魂、丽江的颜值所在。”冷泉说。

玉龙雪山动植物种类之丰富,数量之繁多,也是决定必须保护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玉龙雪山260平方公里森林山脉中,现存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豹和林麝2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猕猴、中国穿山甲、豺、黑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猞猁、云猫、水鹿、中华鬣羚、川西斑羚、岩羊和巨松鼠等18种。在玉龙雪山所记录的330种鸟类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四川雉鹑,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凤头蜂鹰、黑鸢、栗鸢、赤腹鹰、苍鹰、凤头鹰、普通鶿、草原鷳、红隼、血雉、红腹角雉、大紫胸鹦鹉、白腹黑啄木鸟等29种。

9月27日,金学武给记者展示了他们在密林深處所设置的监控设备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图像。从这些设备捕捉到的图像中,记者看到,相当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赤麂、猕猴、血雉、赤狐、白腹锦鸡、红嘴蓝鹊、豹猫、野猪等,活跃在玉龙雪山各个地方。“野猪和赤麂尤其多,野猪成群结队,已开始进入农民的庄稼地甚至村庄,估计用不了多久,会逐步成灾。”

金学武讲述野猪的“灾害”时,总是笑嘻嘻的,看得出,他对这些野生动物日益增多的“忧虑”之下,更多的是喜悦,而他的讲述,是变相对管护局45位职工辛勤努力所取得成绩的赞扬。

“什么是大自然?我觉得,我们人类和玉龙雪山的所有动植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和它们是平等的,凭什么去祸害它们?如果我们不保护好这座山,也许我们的后代就没水喝了,我们的义务还在于要为后人留下生存的条件,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道理,但我从老省长和志强30多年前保护玉龙雪山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恩泽中看到了这一点。”金学武对自己的工作颇有认知深度。

尽管管护区的监控设备已经算先进,但在冷泉看来,这还不够,“我们已经在三大湾管护站、玉湖管护站重点林区建设了两套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重点林区、林情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监控效果很好。下一步,要争取上级的支持,再增加几套这样的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科技手段优势,以实现全覆盖有效监控,将现有的宝贵人力用到刀刃上。

“玉龙雪山的保护,通过有效监控发现问题最重要,比如是否有人进山伐木、狩猎、采药、放牧等等,一旦被及时发现,要处置相对就容易,否则,45个人要覆盖性防控260平方公里的森林、大山、河流、冰川峡谷、湿地……那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利用“互联网+”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向高科技要“人”早已成为冷泉的工作思路,“在不可能增加人手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极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在金学武的宿舍,记者看到了两台无人机,“一台只能拍摄、巡察,另一台价格比较贵的,除拍摄、巡察外,还可以运输10公斤重的货物,比如我们队员到峻峭山崖上工作,可以给他们送个盒饭。

金学武还给记者展示了他操纵无人机从100多米的空中所拍摄的河流溪水视频和图片,美如仙境。

“互联网+”在这里,已从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更是职工的好帮手。“由于严格的编制管理,增加员额根本没有可能,这逼着我们要想辙。”

冷泉待职工与其姓氏所表达的汉字意思大异其趣——他其实是灼热的“温泉”。

他出任管护局掌门人后,除科技设备外,根据进山入林巡察,并经常宿营深山密林中的实际,给职工配备了进山巡察和宿营的必要装备。

“和别的单位职工不一样,我们局职工的工作环境十分独特。”冷泉想的是,“咱们职工最宝贵,我必须要关心他们的健康,保护他们的安全,之所以要配备这些装备,那是因为职工的工作环境不仅十分艰苦,而且工作中出现的状况不可预测,所以只能从野外生存所必需的角度去考虑。”

的确,管护局职工所面临的危险无法预测,难以想象。

在名叫“小上海”的护林点,老护林员和万宝对记者解释他之所以老在腰中挂一把藏式匕首的原因,“老林中有黑熊,前几年,一个村民的头被黑熊咬掉了,另一个村民的脸被黑熊爪子挠了,一个眼珠子给挖出来挂脸上……”

骇人听闻。

现在的“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历史“既长又短”。

“所谓‘长,是指它早在35年前就成立了。”冷泉介绍,早在1983年,省里提出“要把丽江人民的生命之源玉龙雪山保护起来”,在此背景下,1984年保护区成立,护管局的前身管护所随之成立,当时是股级单位,属于当时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2002年底,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设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后,管护所归属玉龙县,改名為管护局,副科级单位。

“所谓‘短,是说它作为丽江市辖事业单位,至今只有3周岁!2016年10月,管护局上划丽江市,成为‘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由副科级直接升格为副处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就是2016年9月22日从市林业局调来任局长的。”冷泉说。

冷泉就任管护局局长,适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畅行中国大地之际,有了这个常识背景,人们对玉龙雪山的保护意识更为强化,玉龙雪山的环境保护无需再费口舌,“领导懂、民众懂,游客懂,我们自己更懂,但尽管如此,我们局当时面临好几个大问题亟须解决。”

冷泉说的几个大问题之一就是现有职工从思想理念到业务素质亟待提升。

45位职工,平均年龄超过40岁,文化程度虽然大多在中专以上,但大多是工作以后通过成人教育取得的学历,明显缺乏系统性。

“我们局的职工基本都是从林业系统转过来的,以前的工作认知,大家基本停留在‘护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上,再有也就是‘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其他的好像没多想。

18岁参加林业工作,2012年调到管护局的龚志贤对管护局职工的现状相当了解。“3年前,管护局上划市里管辖后,我们的工作内容一下增加了好多项,新增了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监测调查等好几项内容。”

“我们局提级了,意味着我们要随之提升工作能力。”龚志贤明显感到,仅凭以前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工作了,“像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调查和保护,以前极少关注过,现在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比如兰科植物,大的知道,再细分就不知道了,尾凤蝶保护,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

在依法“管理”这座山的同时,还要有能力去“呵护”这座山的一切,这其中就包括政治、时事、法律等。

《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这三部法律是管护职工每天都要接触的法律。“局里目前有21人通过严格考试获得林政执法资格,但除了这三部法律,与我们工作相关的法律还有好几部,也需要懂。”金学武告诉记者,“其实,我们的工作内容很微妙,比如发现有人盗伐树木,我们的职工冲在最前面,先将他控制住,同时通知林业公安来依法处理,但因为人少事多、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等客观原因,林业公安的反应一般没有我们及时。这时,我们的职工还需要防备可能的违法犯罪伤害,就有护林员曾经被人用伐木的斧头追着砍,用石头砸……怎样防范这些侵害保护好自己,也是亟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律已经是专业知识,但仅仅懂得法律也不够,还需要懂地质、懂动物、懂植物,和文鹏说,“甚至要懂得‘情调,我们时常巡山,枯燥寂寞,要学会欣赏从绿茵茵的草木中看到生命的坚强,有时,还要吼上两嗓子,不然,长年巡察大山,会觉得很单调。

管护局没有胖子。秘密是在9月28日经过波丽萝、双海子、下棉坝、一线天、小上海五个点,长达12.3公里记者所随同的巡察里程中找到的。

森林里潮湿松软,树高际天,遮天蔽日,偶尔从树缝中可以看到蓝色天幕映衬下的玉龙雪山白雪皑皑的主峰。

路,一开始还勉强可行,走着走.着就没有了,高大的乔木下竟然长满稠密的灌木,人必须从灌木中弯腰穿行,脚踩着湿滑的枯枝腐木行走,手必须抓住灌木树枝,不然很可能从陡峻的山坡滚跌。

约3公里密林摸索爬行下来,早已汗流浃背。

43岁的和文鹏农校中专毕业就参加林业局的工作,“最早是看到一些老板伐木发财,吃香喝辣,很是羡慕,就报考农校学林业,等我毕业工作了,不准伐木,而是要保护森林,从那以来,我干了23年的森林保护。”

和文鹏现在担任玉湖管护站站长,细心呵护他那3946.03公顷、59190亩林地。“巡山不苦,最苦的是发生山火,我们上山灭火。”龚志贤一边踩着枯树树干在森林湿地中找落脚处,一边笑笑说,“一去就可能十天半月守在山上,以前没有今天的装备,哪怕大冬天,也就一件军大衣裹住自己,在深山野岭过夜。

和文鹏在一旁做补充,“我最长的一次,为扑火在山上待了15天。”现在有局里为自己配的各种巡山装备,和文鹏感到非常满足。

巡山这天中午12时20分,走到大脑包,这是旁边湍急的溪流淙淙作响的一小块平地,巡山职工感到有些疲倦了,就各自找较为平整的石块坐下来,各自从自己的迷彩双肩包里拿出水壶和压缩饼干、苹果等,就地解决中午饭。

显然,这样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状态,即使想胖,无可能。

45名管护队员,其中20人是突破体制限制的社会聘请人员,以“护林员”身份加盟管护局。因此,他们曾经的工资待遇可谓有些令人心酸。

9月27日,在龙蟠管护站,记者见到了三位护林员,他们是46岁的和丽伟、56岁的王绍群以及51岁的和玉明,后两位,是目前护林队员中年纪最大的。迄今,王绍群干护林28年,和玉明干了27年,两位基本上把自己这一辈子都贡献给了玉龙雪山。几天的采访,记者接触的所有护林员,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回答一“只要有体力还能爬山,只要局里还要我们,就干下去!”

“28年前我參加护林的时候,一个月是50元,和今天没法比。”护林员中工龄最长的王绍群是护林员待遇迁变的历史,见证人,“后来慢慢增长,月薪从50元、100元、120元增加到150元,然后到2016年,冷局长来了,突然从150元增长到1500元,一下子涨到了10倍!其他的待遇,比如各种装备,我们和局里25名正式职工一样!条件太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待遇只是护林员们参与这项工作的多个因素之一,文化角度的因素也是驱使他们投身护林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是当地人,对这座雪山有感情,对其他村民宣传保护雪山的道理,王绍群讲的是:“你们把树砍了,连饮水都枯竭了,子孙后代怎么活?”

和玉明说的是:“你一棵,我一棵把树都砍了,最后遭殃的是我们自己。”

巡山的时候,和文星一路上和记者聊天,他说了玉龙雪山保护工作好做的背景原因:

“旅游经济发展,百姓手中有钱了,砍树卖钱没必要;再是我们执法巡察力度加强,手段先进,2017年以来这三年,进山盗伐、狩猎大案有三起被查处,林业公安和法院紧密配合,将涉案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震慑很大;还有就是宣传到位,我们每年定期、不定期都要深入到村子和农户家宣传,大家现在都懂爱护玉龙雪山的意义。”

和文鹏在一旁佐证道:“我那管区,以前农民的马用于进山运输盜伐林木,现在用于给游客骑乘,既合法,收入又比砍树高得多,没人违法.进山了。”

9月28日的巡山是从海拔3340米的高度往下走,花了4个半小时走到紧邻保护区边沿的“小上海”看护点时,高度为海拔2690米,时值15时20分,回头透过密林树梢仰望名为“扇子陡”的雪山主峰,有青天的衬底,玉龙雪山那叫一个俊俏,那叫个洁白。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高》)

在玉龙雪山的面前,对3000多年前先,人描绘大山的审美眼光和形象之笔,只能颔首钦服。

猜你喜欢

学武玉龙雪山巡山
玉龙雪山
柳学武
玉龙雪山
再访可可西里
“我每天都会来巡山”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逆全球化”?
苍蝇体格 老虎胃口
大王叫我来巡山
医院内的“塌方式”腐败
去玉龙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