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信

2019-09-10

中国工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劳动者工人栏目

把“编读往来”长期办下去

我算是《中国工人》杂志的老读者了。一直都很喜欢这本讲述咱工人自己故事的杂志,2003年,我退休后,依然关注着《中国工人》,时常翻阅杂志上刊登的文章。我注意到,从今年1月刊开始,杂志增加了“编读往来”栏目,我认为这个做法很好,我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栏目长期办下去,这个栏目不但有利于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让刊物与时代同行,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愿《中国工人》越办越好,走进千家万户!

——山东读者 李本秀

工人君:非常开心能收到老读者的来信,“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我们会坚持办下去的,同时也在此向大家喊话:快给我们写信吧!

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最早接触《中国工人》杂志是在10年前,偶然在图书馆看到的。而要说真正了解《中国工人》,却是今年我担任单位工会副主席之后。因为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中国工人》成了我的案头必备,对我做好工会工作很有帮助。我很喜欢每期杂志的封面,很有设计感,活力十足。个人觉得《中国工人》从封面设计到栏目设置、从文章选编到编辑排版,都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很可贵的,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祝愿《中国工人》越办越红火,读者越来越多。

——湖北读者 金伟忠

工人君:嗯呐嗯呐,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我的好老师

我在中原油田电力部门负责宣传工作,今年9月在单位阅览室初识《中国工人》杂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和“中工論坛”这两个栏目。因为工作中时常需要撰写一些人物稿件,我就逐句逐段地研究了几篇人物报道的写法,感觉很受启发。

“中工论坛”这个栏目在普通读者看来或许有些枯燥,但对于我们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却很有益处。在反复阅读了“中工论坛”栏目里一篇关于建设“家文化”,提升员工幸福感的文章后,我借鉴了文中的“阳光之家”“勤劳之家”“平安之家”“富裕之家”等“家文化”建设经验,丰富了单位的“一家人”企业文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中国工人》是我的好老师。以后,我更加会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翻阅她,以促进我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河南读者 曾丽

工人君:读者们更是我们的好老师,希望大家多多和我们交流,帮助杂志更好地成长~

1924-2019

《中国工人》创刊95周年F回眸

1940年2月7日,作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物,已经沉寂11年的《中国工人》在陕西延安第二次创刊。新的《中国工人》创刊号由毛泽东题写刊名,并亲自撰写发刊词。这篇发刊词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文献。为新的《中国工人》创刊号题词和撰文的还有:林伯渠、吴玉章、王明、洛甫、王稼祥、康生、邓发、张浩等。1941年3月,《中国工人》在延安终刊。今天,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还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工人》编辑部的两孔窑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正如2019年10月刊的《劳动者十二时辰》所记录的一样,劳动者坚守工作岗位,坚守在每一个时辰,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劳动者的故事没有动人心弦的情节,更没有光怪陆离的内容,这些故事不刺激耳目,也不夺人心声。但这些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自己。十二个时辰的劳动者,就是你我他。

作为《中国工人》的忠实读者,如果说对《中国工人》有什么想说的,那就是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说过的,“我希望《中国工人》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北京读者 于天放

工人君:如果说《中国工人》对您有什么想说的,那就是:谢谢勉励,我们会加油的!

猜你喜欢

劳动者工人栏目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致敬劳动者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致敬最美劳动者
油田工人
Baa, Baa, Black Sheep
酒厂工人
栏目设置一览表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