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教育与教学契机 提升学生思想和道德层次
2019-09-10魏建明
摘 要: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提升学生思想和道德意义重大。而在实践中,教学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探究和发掘。本文阐述了结合教育目的、联系时代发展、国情世情对语文教学进行的积极的延伸探索,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层次,进而促进整个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积极延伸;实践探究
语文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具有人文性,担负着塑造灵魂的任务,后一性质,尤其深远广大,对学生自身、家庭、以至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要高效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并非易事,它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完课文内容是远远不符合要求的,即便有相关能力的培养也达不到现代教育所规定的目标,必须结合多种因素对课本内容进行恰当的延伸才可能把语文教育教学效能发挥到最佳状态。笔者就将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延伸中运用的方法结合例子展示给大家,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由古及今,延伸大儒圣明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的学习观
把握语文教学中的提升思想境界契机,要看到时代的发展,加强古今联系,适时推进各要素内涵,使教学具有时代性。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其中包含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礼仪是与当时的时代相适应的,其中有的在当代仍旧适用,但有些则陈旧以至反动。教师如能善加鉴别,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并结合时代与时俱进,就能大大提高教育效能。例如在上荀子的《劝学》时,一般教师都会习惯地讲解和翻译,指出文章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语言形象,说理透辟,很有教育意义,但教学如果仅止于此是不够的。因为21世纪的“学习”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在讲完课文后笔者进行了如下延伸:用PPT展示出当下流行语——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更加精辟地道出学习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从而也在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相应地,学习的方法也需作出根本调整,正如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所阐述的。接着列举了各高效学习方法,最后强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势在必行。
二、由旧到新,延伸科学的艺术美,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育好学生的这一素质,才能使未来的国民在知识经济时代经得起种种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是美丽的》一文中,科学家沈致远一改科学深奥、严格、艰难、枯燥的老面孔,而使科学呈现出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生动画面,很大程度是由于他表达了用艺术提升科學美的种种情态。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生动的科学之美,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严格、枯燥的科学变了容貌呢?除了科学本身的美,那就是艺术的提升作用,这种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而产生特殊效果的思维即是创造。这种思维方法是创新的一种方法,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新思维,重在努力实践,打破定势,培养自己的创新品质。然后启发学生:科学与艺术结合,对艺术会有何促进?哲学能否与艺术相结合?会有何效果?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进入积极、活跃的思维之中。
三、由此及彼,进行中日历史态度对比,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项重要而深远的德育内容,让学生铭记历史、知晓时事对此十分重要,所有学科都担负有这种教育职责。语文课本身能起到润物无声之功,而巧妙延伸则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借助充满感情的朗诵和形象的意象,学生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野蛮、暴虐及诗人的一片赤诚即在眼前。接下来进行了延伸: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和对历史的否定是对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大不敬和挑衅。首先用史料展示了日本政府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他们否认事实,主观臆写教科书,把“入侵”说成“进入”,把“掠夺”写为“援助”,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历史修正主义”教育;接着强调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每年都要举行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国民参与人数达几万,且运用高科技再现当时惨象,使得青少年只知自己国家是“二战”的受害国,不知自己国家是战争的发动者,如此对历史产生了模糊乃至反面的意识。然后,列举了中国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的冷淡景象——战争的制造者比战争的受害者更为铭记历史!这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有力地熔铸了学生不忘历史,居安思危,科教兴国等理念,把本课上成了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总之,积极能动的延伸,对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和品德教育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对这一环节更深入的探究开发,一定会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而促进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升。
注释
①韩喜红.拓展延伸道法自然——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拓展教学[J].甘肃教育,2018(2).
②马金美.中职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
作者简介
魏建明,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