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诊断与防治
2019-09-10高小聪
摘要:生猪养殖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场的疫苗免疫程序不断更新优化,免疫频率不断增加,单一性疫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很多疫病常呈现混合感染、隐性感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与猪伪狂犬病在某些规模猪场同时存在,混合感染并继发其他细菌病。该文分析了2种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断和防治,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89
作者简介:高小聪(1984-),男,汉族,江苏如东人,硕士研究生,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0引言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上述2种疫病都会对妊娠母猪造成严重威胁,导致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育肥猪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免疫力逐渐下降,极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成年猪感染上述2种病毒后常呈隐性感染或者慢性感染。由于上述2种病毒性疫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兽医在诊治中经常诊断出1种疫病后,忽视另外1种疫病的诊治,常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疫病防控效果较差。
1发病经过
2017年7-12月,对某规模化养殖场进行连续的采样检测并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场存栏母猪520头,保育猪1300头,育肥猪700多头,种公猪33头,后备母猪130头。通过连续对该养殖场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养殖场的保育猪在40日龄左右开始陆续发病,临床上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以上,采食量下降,身体逐渐消瘦,被毛杂乱腹泻严重,并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神经症状。兽医在饮用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2猪场调查
2017年7-12月,通过对养殖场的整体养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该养殖场保育猪的发病率为22%左右,死亡率为13%。能繁母猪的分娩率和配种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7月的87%和85%下降到12月的68%和50%,死胎率升高到10.01%,发情期逐渐延长。该养殖场种公猪的新鲜精液,每次射精量由7月的200 mL下降到12月的30 mL,精液质量变差,精子活性下降,镜检可以观察到精子活力不强,精子形态异常。7-12月,养殖场兽医陆续使用土霉素、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还使用调节内分泌的药物,但没有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死亡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呈现升高趋势。该养殖场没有构建完善的免疫程序,免疫工作不到位,免疫环节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按阶段、按时间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各种疫病的抗体水平不达标。整个养殖场的饲养管理较为混乱,没有制定科学的卫生消毒制度,紫外线灯使用不合理,饲料堆放不合理。
3临床症状
仔猪生长到40日龄前后陆续发病,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常卧地不起,打堆,体温升高到40℃,最高可达41℃,喘气被毛杂乱,体表皮肤苍白,个别仔猪还会出现腹泻症状,生长发育迟缓。一段时间后,养殖场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也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到41℃以上,被毛粗乱,喘气,明显呕吐,腹泻严重,精神萎靡不振,个别患病猪眼球上翻,视力减弱,呼吸极度困难,呈腹式呼吸。在个别仔猪的耳廓、眼睑、臀部、后肢和腹部毛少区域也出现了蓝紫色的出血斑块,部分仔猪乳头呈现蓝紫色,后期在皮肤毛孔间会出现蓝紫色或铁锈样的小的出血斑块。发病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仔猪都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全身肌肉震颤,出现间歇性的肌肉痉挛,后躯肢体麻痹,不能够正常向前行走向后运动。神经症状出现1~2 d后,病死率高达100%,耐过急性期的患病猪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猪。养殖场妊娠母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打喷嚏、呼吸困难,呈现腹式呼吸。发病严重时,精神高度萎靡不振,呼吸极度困难,耳尖、耳边缘会出现蓝紫色的出血斑块,最后出现流产,产下木乃伊胎、死胎和弱胎。母猪流产后发情期逐渐延长,表现为持续不发情,隐性发情。
4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几头猪解剖后可发现共同的病理学变化集中在肺脏组织,肺脏外观呈现灰紫色并表现出轻度的充血出血现象,水肿明显,出现轻度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有的呈现卡他性肺炎。心脏外观呈现蓝紫色,部分病死猪心包积液严重,液体呈现黄色浑浊不透明,脑膜充血水肿。肝脏肿胀,病变严重的肝脏组织,外观呈紫黑色,肾脏肿大,外观呈纺锤形,表面为紫黑色,腹股沟淋巴结轻微肿大,成紫褐色或者深紫色。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脑组织、心脏组织、肺脏组织、肝脏组织,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常规的细菌学培养检查,在常见的培养基上没有出现细菌生长情况。将病料制成涂片后,染色镜检也没有发现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的致病菌。将采集到的病料充分研磨后经双抗处理,分别提取RNA和DNA,选择相应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和PCR方法分别检测猪瘟病毒、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毒,检测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和猪伪狂犬病病毒扩增出预期的目的条带,分别为460 bp和225 bp,和阳性对照组的位置一致,由此可以确诊该养殖场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变异毒株和猪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
6综合防治
经严格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道病毒变异毒株和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确诊后,应将养殖场的所有患病猪只单独隔离,进行严格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封锁整个养殖场,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做好受威胁区域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将没有临床症状的猪单独隔离养殖作为假定健康猪进行一次全面的血清学检查,检查出隐性带毒猪后立即淘汰处理,逐步净化猪群。检测为阴性的假定健康猪紧急免疫接种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灭活疫苗和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在疫苗免疫接种一段时间后,仔猪35日龄起,每吨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电解多维,添加量分别为500 9.每吨饮用水中添加双黄连口服液1 000 mL,连续使用1周。养殖场还需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坚持每天打扫2次圈舍,及时清理粪便,避免圈舍当中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每天对圈舍过道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日常还需要加强养殖场的抗原检测,采集大于15日龄的产房仔猪,2~4月龄保育猪,30~33周龄后备猪新鲜血液进行抗原检测,30~33周龄后备猪新鲜血液进行抗原检测。在整个净化期间,每次猪群转群都需要进行血清抗原检测,逐步淘汰阳性带毒猪,净化猪群。
7结束语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诊断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充分认识到2种疾病对生猪养殖造成的危害,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掌握各个养殖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要求养殖户科学饲养管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宏燕.两种不同ELISA法在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中的选择与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14 (4):60-62.
[2]陈秋勇.哺乳仔猪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对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J].福建畜牧兽医,2013,35 (6):20-21.
[3]尹廣东,刘胜红.猪伪狂犬病发生的新特点、发展趋势与防控对策[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 S1):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