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诊断及防治
2019-09-10黄琦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猪养殖中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类细菌性疾病,它是由各种血清型的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场,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常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81
作者简介:黄琦,男(1978-),专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0引言
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产业的一大难题,疾病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发病过程短,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将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哺乳仔猪出现严重腹泻,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另外,链球菌除对猪造成严重损伤外,某些血清型的链球菌还可以危害人类,饲养管理人员通过和患病猪接触,很可能会加速链球菌向人类传播,危害特别严重。
1发病经过
2018年5月13日,某养殖场养殖的生猪中出现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生猪136头,其中成年猪68头、仔猪68头,养殖场采用封闭化的养殖模式,病情先是在养殖场的仔猪群中传播流行,随后逐步向整个猪群传播蔓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采食欲望下降,并有个别患病猪在发病当天死亡。出现该种情况后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使用土霉素进行治疗,但效果较差。与饲主沟通得知,养殖场除进行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免疫接种外,未免疫接种其他疫苗。养殖场的整体卫生环境较差,养殖密度较大,猪群分群不合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养殖,很容易导致疫病的传播蔓延。
2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病的传播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新疫区发病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主要以败血症为主,造成的死亡率很高。老疫区呈散发式流行,主要以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为主,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导致病情反复感染,反复流行。疫病的传播流行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很大联系,养殖场内卫生环境较差,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猪群长途运输均可以促进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
3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主要划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不同类型的发病病例临床症状不同,致死率也不同。败血症型主要发生在初期,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通常是发生于疾病流行初期,发病急、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很多患病猪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者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体温升高到43℃,呼吸急促,多在发病24 h内死亡。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3℃,呈稽留热,眼结膜潮红,从鼻腔当中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流泪,在颈部、耳廓、腹部、四肢下端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的斑块,多在发病1~3 d后死亡。临床上脑膜炎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仔猪群体,发病初期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左右,采食逐渐下降,便秘,并从鼻腔中分泌出脓性和浆液性内容物,进而出现神经症状,患病猪磨牙口,吐白沫,在圈舍中做转圈运动,全身肌肉震颤抽搐,倒地,四肢甚至呈游泳状划动,最后麻痹死亡,发病过程较短,通常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小时,最长的为1~5 d,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关节炎型主要是由败血型和脑膜炎型转移而来,或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关节炎型,患病猪的一侧肢体或者四肢都会出现关节肿大症状,关节肿大后,患病猪疼痛难忍,不能正常行走,甚至不能正常站立。发病初期患病猪有一定食欲,但身体逐渐消瘦,严重的衰竭而死,发病过程通常为2~3周,耐过的猪停止生长发育成为僵猪。淋巴结脓肿型主要表现为颌下淋巴结、咽喉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出现化脓。发病初期淋巴结肿大,用手触摸有疼痛感,患病猪拒绝触碰。患病猪的采食吞咽咀嚼困难,并伴随咳嗽流鼻涕的症状,发病后期淋巴结逐渐化脓,成熟破溃形成溃疡面,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通常在淋巴结破溃3~5周后,即可恢复健康。
4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发现不同类型的患病猪会表现出特定的病理学变化。全身淋巴结存在不同的肿大现象,脾脏肿大为原来1~3倍,质地呈深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存在黑红色的出血性梗死区域。脑膜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淤血,个别脑膜下存在积液,脑组织切面存在点状出血,其他病变与败血症相同。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将肿大的关节横切后从中流出浑浊的液体,严重的导致软骨坏死,关节组织周围存在多发性的化脓病灶。淋巴结脓肿型解剖可以发现腔内存在黄色胶冻样的内容物或者菜花样的赘生物。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脏器组织进行涂片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染色的球菌,外观呈卵圆形,无芽孢能形成荚膜,单个或成短链长链排列。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24 h后在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无色露珠状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存在溶血现象,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镜检,可以看到长短不一,成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染色球菌。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菌为链球菌。
6防治
猪链球菌病治疗应该选择2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让猪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水平,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患病猪选择使用环丙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5 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使用头孢噻呋注射液,使用剂量为5 mg/kg体重,2次/d。另外,应该结合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做好对症治疗工作。对症治疗,可以选择使用30%的安乃近,使用剂量为0.2 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降低体温。镇静可以选择使用氯丙嗪,使用剂量为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淋巴结化脓时,可以将成熟的淋巴结切开后排出脓汁,然后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按照外科方法进行包扎处理。采用上述治疗手段,有个别患病猪因为发病急、病程较短,治疗无效死亡,大多数患病猪恢复健康,但有个别患病猪恢复健康后身体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将其淘汰处理。养殖场应该继续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要做好猪群的妥善分群处理工作,避免不同日龄的猪相互接触导致致病原交叉感染。养殖场内禁止养殖猫科类动物、犬科类动物,彻底消灭养殖场的鼠类和吸血昆虫,控制传播媒介数量,有效防止该种疾病的再次传播流行。在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地区可选择使用猪链球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4周接种,每头猪肌肉注射4 mL;仔猪在30~45日龄接种,每头猪肌肉注射2 mL;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周接种,每头肌肉注射3 mL。
7结束語
在猪链球菌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需要畜牧兽医人员深入基层,充分做好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引发该种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向养殖户积极宣传最先进的饲养管理理念和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提高疫病防控重视程度,将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降低在最小程度,避免疫情快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赵海忠,李良华,宋忠旭,等.猪链球菌病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9 (7):42-44.
[2]乔祖霞.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2019,30 (7):lOO.
[3]田春苗.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