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019-09-10杨欣欣杨玲

高教学刊 2019年12期

杨欣欣 杨玲

摘  要:转专业政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也促进了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通过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96名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专科学校师生对转专业的认知存在行业导向鲜明、对新专业的分析深入全面,转专业政策起到保障作用等特征,但也存在二级学院间的交互能力不足、学生转专业后有发展瓶颈、转专业交流平台搭建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学校从交互性、发展性、导向性等维度进行顶层设计。

关键词:转专业;新专业;转专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191-04

Abstract: Major transfer not only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again, but also promotes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496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it is found tha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existed in the cogni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upon major transfer: clear industry orientation,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of a new major, and the guaranteed policy of major transfer.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glaring problems in the major transfer, such as the lack of interactive ability between secondary colleges, the lack of strong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udents who change majors, and the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major transfer platform.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ollege needs to carry out top-level design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interaction, development, and orientation.

Keywords: major transfer; new major; major transfer policy

前言

自2002年复旦大学率先推行转专业政策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现状制定了转专业政策,以期突破原有的培养机制,推动内涵式发展。当前转专业的调查对象多聚焦于本科生,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选择了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药高专”)各年级中转过专业的在校生及相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考量专科生转专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期为学生转专业选择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修订转专业政策提供有效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浙药高专7个学院1-3年级中成功实现转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发放问卷496份,回收380份,回收率为76.61%;其中学生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为91.5%;教师问卷296份,回收197份,回收率为66.5%。其中,教师样本197人,学生样本183人,大一28人(15.14%),大二72人(39.46%),大三83人(45.41%);任课教师143人(72.59%),班主任31人(15.74%),輔导员23人(11.68%)。如表1所示。

(二)调查方法

笔者围绕专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准备、看法等问题,设计了转专业情况调查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版问卷,定向收集各学院转专业的基本状态数据,系统把握全校转专业的现实情况;分析各学院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明确学校转专业的瓶颈和不足;深入了解转专业方面的现实难题,反思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转专业的看法

1. 转专业的原因。如表2所示,受调查师生均认为,导致学生决定转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学习兴趣、重点专业、家长意见。学生数据显示,因为绩点排名高不想浪费机会的仅占7.03%,因为从众心理选择转专业的只有3.24%。但教师数据显示,认为学生转专业是不想浪费机会的占21.32%,出于从众心理的占24.37%。可见,该校学生对于转专业的认识整体比较理性,其盲目程度明显低于该校教师的判断,这就避免了有些研究者所担心的由于学生盲目转专业破坏正常教学秩序[1]现象的发生。

2. 转专业的准备。针对选择转入的专业情况,实现转专业的学生中有71.35%曾对就业前景进行过调查,有65.41%了解过学习内容,有16.22%关注过师资力量。此外,有21.08%的学生提前进行过性格和职业兴趣的测试,8.11%的学生进行过政策咨询,仅有12.43%的学生没有相关调查准备。这说明,该校转专业学生大多是在调查、咨询、测试的前提下进行转专业的,具有较为充分的准备。

3. 转专业的帮助。转专业学生在寻求外界帮助时,首选的是家长,高达71.89%,其次是咨询转专业成功的学长、教学管理人员,分别占52.43%、35.95%,少数通过网上查询和阅读书籍报刊。同样,只有12.69%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转专业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87.31%的教师觉得学生较少或几乎没有来寻求帮助。可见,在学生转专业的问题上,家长和学长发挥了比教师更大的作用。

4. 对专业的认识。转专业学生对自己所转出的专业,认为“认识充分”的占8.74%,“还算充分”的占76.5%;对转入的专业,认为“认识充分”的占10.38%,“还算充分”的占70.49%,可见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转出和转入的专业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但40%以上的教师认为转专业学生对转出、转入专业的认识并不充分,从而导致转专业的盲目性。

(二)对转入专业的看法

1. 转专业的有利改变。72.68%的学生和71.57%的教师认为学生实现转专业后对就业和发展更有信心,56.28%的学生和61.42%的教师认为学习兴趣增强,还有近两成的师生认为学业成绩有进步,数据显示学生和教师在这三项上的认知基本持平。而在另外两项中,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出现较大偏差,仅有7.10%的学生认为转专业之后没有提升,而教师的百分比是其两倍多;32.79%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而教师的百分比还不到其五分之一。

2. 转专业的不利改变。该校学生认为转专业的不利改变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专业能力素养低(43.24%)、没有不好的改变(30.27%)、学习兴趣没预期高(27.03%)。排名前三的教师数据分别是:学习兴趣没预期高(55.33%)、融不进新的同学关系(48.22%)、跟不上学习进度(42.64%)。数据显示,在没有不好的改变这一选项中,学生比老师乐观,学生的30.27%是教师9.64%的三倍,与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相对应,教师认为跟不上学习进度的42.64%是学生17.30%的约三倍。如表3所示。

3. 不适应新专业的主要原因。学生认为不适应新专业的主要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缺漏课程太多(37.84%)、学习能力不够(28.11%)、选专业盲目草率(12.43%);排名前三的教师数据分别是:缺漏课程太多(54.31%)、选专业盲目草率(51.24%)、学习能力不够(49.24%)。如表4所示。

4. 学生对自己转专业的态度。转专业学生在全面思考衡量后,对于自己的选择,19.13%的学生觉得非常正确,56.28%的学生觉得还不错,21.86%的学生觉得既來之则安之,希望有机会再次改选的仅占1.64%,表示后悔的仅有1.09%,可见绝大部分的转专业学生都能满意并安心地适应新专业的学习生活,与本科院校五成受访者认为应该提供2次转专业机会[2]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可能是学生层次和学制长短造成的。

(三)对转专业政策的看法

1. 转专业的限制条件。有59.35%的学生认为学校可以适当放宽转专业条件,让更多人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与学生看法有所不同的是,36.96%的教师认为现有的限制条件合理,28.93%的教师则认为应该进一步增加转专业的限制条件。造成这种认识偏差的原因是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点不同,学生倾向于转专业机会的获得,而教师倾向于关注学生是否充分具备了新专业学习的能力素养,以免造成不利改变。

2. 转专业相关辅助支持。针对转专业前的培训和专业测试,44.16%的教师认为两者都需要,27.41%认为只需要进行培训,21.32%认为只需要进行测试,仅有7.11%的教师认为两者不需要。针对学校提供的转专业政策宣传咨询等工作是否到位,大部分师生持肯定态度,认为详尽到位或较为全面的学生占63.94%、教师占51.77%;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师生认为仅达到了解目的或比较模糊(如表5所示)。可见对于转专业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还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避免因了解不到位造成的盲目选择。

3. 对整体政策满意度。调查显示,师生对学校转专业政策的满意程度差异较大,86.88%的学生认为满意或比较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38.58%和7.11%(如表6所示)。教师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开设对专业进行全面分析的讲座、学生家长座谈会或咨询会,构建完整的转专业服务平台,合理安排转专业申请及入读时间等。

三、反思和建议

调查发现,该校转专业存在学院之间的交互能力不足,转专业学生的发展后劲不强,转专业交流平台的搭建不足等突出问题。破解以上难题,需要学校从交互性、发展性、导向性等维度加强顶层设计。

1. 提升交互能力。各学院学生在转专业方向上多为单向流通,学院间的转专业交互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可持续的交互与循环。以近几学期的统计数据为例,接收转入学生最多的是药学院、中药学院,转出学生最多的是食品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与此同时,药学院、中药学院几乎没有选择转出的学生,食品和医疗器械学院则很少有选择转入的学生。这就意味着,转专业限制条件越宽松、名额机会越多,前者承受的是学生大量涌入造成的教学资源紧张,而后者则是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显然不利于学院自身建设和均衡发展。所以,应积极探索提升交互能力的对策:以本学院的优势专业为突破口,结合行业优势、就业前景和发展信心,做好转专业前期的宣传工作,每个学院都要争取“引进”其他学院的优质生源;拓展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辅修制形式等多种形式,以期提升学院之间的交互能力。

2. 培养发展后劲。学生在转专业之后,因缺漏课程多、新课程难度大、专业能力素养较低、学习兴趣没有预期高等多方面的影响与限制,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各学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做好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还要商讨和制定适合转专业学生培养的具体方案,如补修课程的实施方案、新专业课程难学的应对方案、疏解学习压力的辅导方案等,有效提升转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同时,更多地发挥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调查显示,对于转专业学生是否存在着培养困难,有33.50%的教师认为非常困难和困难,21.32%的教师认为可能存在困难,学院应针对教师在转专业学生培养方面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

3. 加强多元互动。转专业存在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家长之间信息不畅的问题,需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从“转专业原因、转专业寻求帮助”的问题中,学生选择“家长”的百分比分别占35.68%、71.89%,可见家长意见是影响学生转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但事实上家长所掌握的信息往往是片面或滞后的,如果学校、学院能为其提供详实周全的专业建设及对应的产业发展信息资料,必将有助于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意见参谋时更为客观、科学,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选择失误。对于转出学生多、转入学生少的学院而言,更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其充分认识到孩子所学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通过家长留住优质生源。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转专业的相关政策,更要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认知和判断。此外,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转专业后在新专业群体中容易成为“边缘人”,缺少与“老生”交流的情感基础。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应更多关注他们的人际关系,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其更好更快地融入新专业新集体。

参考文献:

[1]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35.

[2]苏强,张东,周健民,等.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