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运用基础分析

2019-09-10李冬颖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理论体育

李冬颖

摘 要:“问题导向学习”是在老师精心选择与设计问题背景下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已经在很多学科进行了教学运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教授学生学习论文设计、论文撰写的课程,其中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研究问题的设计要求较高,那么通过这种“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我发现研究主题、通过团队进行讨论进行论文设计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准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让学生通过PBL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论文的选题,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团队合作完成课题研究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的更为主动、有效。

关键词:PBL教学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PBL模式在我国近4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运用于各个学科,形成了相对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但是在体育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体育类理论课程的研究还较少;体育理论课程开展的教学方式机械单一,课程教学仍然是在教室里讲授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居多,违背了大学课程开展的初衷。《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一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提问”、“剖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这与PBL教学模式的初衷不谋而合。相信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将会改变学生对于理论课程学习的认识,改变以往《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抽象、难理解的刻板教学印象,在“问题”的学习中掌握课程的精髓。

1.2研究的意义

1.2.1丰富了“PBL教学模式”理论扩展了PBL教学模式在体育科学领域的应用

本研究将PBL教学莫斯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旨在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有效地融入体育专业类基础课程教学中,改进传统教学,改变体育专业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认知。

1.2.2为体育类理论课程教学提出新视角

研究将PBL模式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利用学生在学习、训练、生活中遇到的体育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转变了以往接受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总和运用多学科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丰富学生探究意识、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关于PBL内涵的研究

PBL创始人Barrows认为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过程,国内学者在学习时认为PBL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的过程。学者们对PBL的内涵观点各有不同,但是都脱离不开其中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着“问题”来开展。

1.3.2 PBL模式研究现状

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源于医学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生物工程、经济学、建筑学等领域。PBL教学模式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了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之间更加团结。中国在1994年开始相关研究,在医学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各门学科开始探索PBL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从每个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PBL教学方法、PBL的课程实际、PBL在教学中的实践、PBL教学评价及PBL教学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文献查阅上看,PBL教学的应用多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但是真正围绕实际单独一门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较少。

1.3.3对于体育领域的PBL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的查阅与统计,共检索到硕士论文8篇,理论课教学方面涉及到PBL在体育教学应用研究集中在与医学相关的理论课程中,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主要探讨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上的提升;而在体育技术技术科课程中大家集中研究是将PBL教学法与某个教学单元或者仅仅只是某一个技术动作学习的研究结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原理,对于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提升有着显著效果。通过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针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应用PBL教学模式的研究還没有。

综上所述,PBL模式在我国近4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运用于各个学科,形成了相对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但是在体育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体育类理论课程的研究还较少;体育理论课程开展的教学方式机械单一,课程教学仍然是在教室里讲授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居多,违背了大学课程开展的初衷。《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一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提问”、“剖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能力,这与PBL教学模式的初衷不谋而合。相信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将会改变学生对于理论课程学习的认识,改变以往《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抽象、难理解的刻板教学印象,在“问题”的学习中掌握课程的精髓。

2 PBL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学习”直译过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PBL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给出了不同的释义。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Barbara J.Duch提出的:“PBL是一种指导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来探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早使用PBL教学的Barrows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借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课程整个是以问题开始,在现实环境中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教授Barrows将这个PBL模式分为了五个阶段(划分小组,进行分工;创造情景,提出问题;讨论学习,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展示解决方法;总结与反思进行评价反馈);Blunden A则认为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背景设立预制相关的问题情境,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过程。国内学者乔连全教授认为PBL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设计问题或者是由学生与老师讨论共同设计的问题,随后以这个问题为课程的主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最后学生在研究与思考后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与问题相关的概念和知识,最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钟志贤教授认为PBL是将教学置身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问题背后的知识要点,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2.2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代表学者有美国莱芙、温格、布朗、柯林斯等人。情境学习理论注重的是我们学习的知识和活动、生活情境是密不可分的。人们需要参与到真实的情境当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反过来学习者才能真正地习得知识,理解知识。我国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就指出:“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2。因此,创造一个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参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单独被隔离、隔绝的活动,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知识与环境相独立。情境学习理论主张构建学习共同体,打破单一的知识学习模块,与环境充分融合,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构建。

从情境学习理论中我们可以在PBL教学实验设计时,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以运动为基础,创造出学生熟悉的运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挖掘的动机情境。

2.2.2 合作學习理论

合作学习最早由英国的兰凯斯特和贝尔创立,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随后美国也掀起了合作学习的浪潮。合作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载体,以各教学因素之间的系统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团体成绩和心理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活动。3

PBL教学中的问题复杂劣构,学生靠单打独斗解决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高效合作。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思路、看问题的角度、寻找信息的途径的各异性,合作式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还可以头脑风暴产生出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合作学习理论指导我们再PBL教学模式中,要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问题的学习与解决,组内的讨论分析必不可少。

2.2.3 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学习最佳模式是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结合。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从自身动力出发去了解和研究感兴趣的问题与课题,这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实现个性化教育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动性,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解决。PBL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觉醒,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不同的情景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2.2.4 生成性学习理论

生成性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特洛克提出。该理论主张学习生成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体系与未知的环境中出现的新知识的碰撞,学习者从环境中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重建信息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重新搭建对某个新鲜事物的认知,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来源于自身而非外部的输入。因此在PBL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下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到最终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学生在主动搜索信息,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学会与环境里的知识互动,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搜寻问题的解决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解决方法,教师在整个过程里起到引导与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慧灵.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Duch B J.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hysics:The power of students teaching stdudents.[J].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1996,16(5)

[3]龙晓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注释:

[1]陈秋怡.情境学习理论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38-41+63

[2]王佩连.论合作学习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的现实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105-109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理论体育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盛满理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我们的“体育梦”
高等教育功能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