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角度比较文化差异下的中西礼仪

2019-09-10罗皓琪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礼仪语言文化

【摘要】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并未被明文规定,却体现在生活、社交、商务交往中的方方面面。礼仪作为一种隐形的文化符号存在在社会之中,它象征着我们的文化身份,是一个集体和谐相处的重要凝聚力。礼仪不是随意捏造出来的简单规则,而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集中体现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简单来讲,礼仪就是文化的表象。语言作为传情达意最基本的载体,在任何文化现象的研究中都是重要的切入点。由此,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来诠释作为文化表象的中西礼仪。

【关键词】礼仪;语言;文化

【作者简介】罗皓琪(2000.08-),女,汉族,四川富顺人,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一、语义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一些意象在不同语言中的象征含义,如果不了解语义的差别,很有可能冒犯对方,引起失礼。

以“狗”为例。狗在中国文化中常常带有贬义,许多跟狗有关的成语都是负面评价,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等等。而dog在英语中却常常是褒义词汇,如: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clever dog表示聪明的人。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说,中文所有含有“狗”的语义都是贬义,英语所有“dog”都是褒义,但我们可以从这一部分语义的差别中看出一种趋势。

这种语义差异根本上来源于文化差异。在中国,通常是养狗来看家,所以狗具有一种奴役性,被人们视作忠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卑微的。但是西方人将狗看作人类的朋友,他们养狗的目的可以是作为宠物,打消孤独;也可以是作为猎犬,一同战斗。所以,在西方,尤其是英语语境下,狗和人有一种互相陪伴的平等关系,而在中国则是主仆关系。由此,人们对狗的文化观的不同体现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义差别。

我们在与他国人打交道时,尤其要注意这种语义差别,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龙”的形象的中国在是辉煌的、尊贵的,而在西方确实邪恶的;还有“老”的含义,在中国要“尊老爱幼”,而在西方“old”与衰颓紧密相连。

语义是交流的基础,也是国际礼仪的基础。

二、语言习惯

中西文化另有一个根本的差异: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西方文化扎根于人文主义。这种差异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习惯。

1.社会结构方面。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社会结构上:中国强调社会作为整体,西方强调个人发展。中华文化是被农耕文明孕育出来的,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靠集体协作的方式来获得生存资料,这就奠定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基础。中国的价值观几乎建立在集体主义之上,例如提倡“大一统”“家和万事兴”“舍己为人”等等。即使是在提倡个人独立的现代社会,个性也是被集体和国家压制的,个人不能超越群体之上。而西方由于经历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一系列人文主义浪潮,形成了强调个性解放的传统。另外,从18世纪以来,“美国梦”便深深影响了一代代美国人,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非依赖特定的社会阶级或他人的援助迈向繁荣。因此,西方社会是将个人追求当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人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

我们可以从中西语言习惯中窥见“个人”与“集体”的差异。与人交谈时,中国人通常会问对方在哪工作、家庭关系如何,甚至询问恋爱状况、工资多少等。因为在中国人看来,人们应当互相分享,加深彼此了解,这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展现人情味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我们不懂西方礼仪,对西方国家的人同样问长问短,就会被视为一种无礼。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贸然打听他们的私事会被认为是对隐私权的侵犯。英美人互相问候通常为“How are you?”简单的一句“最近怎么样?”回答的内容全取决于回答者的意愿,如果回答者愿意给出更多细节,双方才會进一步讨论。

2.社会秩序方面。这种差异还体现在社会秩序上:中国强调尊卑等级,而西方崇尚自由平等。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皇权体制下,又以家庭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单位,所以逐渐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推崇礼制的儒家思想占据了社会主流。儒家思想强调周礼,主张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克己复礼”即为“仁”。所以,尊卑秩序是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在西方,自由平等观渗透在宗教、法律、哲学等各个方面。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一个人无论世俗身份如何,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人格;文艺复兴以来,一大批资产阶级思想家大力提倡保护人权,尤其强调人的平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都是平等人权的推崇者。在17、18世纪,西方的平等观基本定型,此后便逐步发展,直到如今深深印刻在西方人的灵魂中。

中国还有一种隐形的等级观念叫作“自谦与尊他”。比如我们习惯用“寒舍”来形容自己的家,当接受夸赞时,常说“过奖”。对方的意见叫作“高见”,对方家属为“令尊”“令郎”, 询问对方姓氏用 “贵姓”等。然而讲究自由平等的西方人并非没有这种习惯,并且,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的过度自谦常常会使西方人感到被冒犯。

当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尊重对方民族的礼仪体现了我们对其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高度尊重。其中,语言礼仪最直接展示了我们的文化素养。从语言入手,我们可以窥见中西历史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由此,本文可作为研究中西礼仪的一个基点,今后可以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拓宽纬度进一步进行比较中西礼仪。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礼仪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