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中立体主义风格的教学设计

2019-09-10孙蕾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美术素养毕加索

孙蕾

摘  要:在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节欣赏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西班牙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及其作品立体主义的风格特点。基于对于立体主义风格的个案性了解,学生的鉴赏能力已经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是并没有突破“像的就是美,漂亮的就是美的”这一局限。可以趁热打铁,进行一次比较详细且适合初中学生学情,通俗易操作的立体主义风格学习,以便学生得到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小猪佩奇;美术素养:审美思考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好奇程度和接受程度都是比较高的,本节课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风格特征,能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和设计等艺术作品。同时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将开放思维用于艺术实践和学习生活中去,使其不局限,敢创新。

一、教学导入——小猪佩奇也是立体主义

“小猪佩奇”是近年非常流行的卡通形象,因其独特可爱的外表受到年轻学生的欢迎。首先让学生欣赏小猪佩奇的图片,其头型神似“吹风机”,脸总是以同一个角度面向观众。之后向学生提问,小猪佩奇总是侧脸示人,那么它的正脸是什么样的?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这时学生会发现按照惯常思维来看,对称五官后出现四只眼睛,是不正常的。之后请学生分析小猪佩奇的身体特点,分析出它是将身体的正面和侧面结合在了一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用常规的思路来分析它的正脸。而将不同方向的元素结合在同一平面上,这正是立体主义风格特点的体现。学生在喜爱的卡通形象的指引下,对此课题产生更浓郁的好奇与兴趣。使其心中充满问号与期待。

二、讲授新课——立体主义相关知识

立体主义,英文为Cubism,词源是 Cube,翻译成“方块主义”最贴切,毕加索为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回归到词源,学生会发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或称“方块主义”作品,其构成就是一块一块拼接在一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们主张画作中出现的任何空间关系,一切都要扁平化。如格尔尼卡中牛的面部。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空间关系在绘画中的变化,展示三组对照画作,分别为毕加索《梦1》《梦2》《哭泣的女人》。学生分析可得出画正面,鼻子放中间;画半侧面,鼻子往边上挪一挪;画侧面,就把鼻子完全挪到脸一侧去,使学生在画作与小猪佩奇的对比中直观、逐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的外在表现。

之后请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毕加索作品《椅子上的女人》,可从这三个问题出发:1.分析画中人物面部五官是怎么分配的;2.分析椅子是如何变化的;3.分析背景空间的变化。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体会到,立体主义的艺术风格打破了画面固有的空间关系,将画面中的元素进行了主观布置,是一种创新的实践。

之后请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这幅作品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起点。它明确打破了传统透视的这面镜子,创造了一种异质空间,使从不同视点同时观看对象成为可能,使学生加深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解。

三、审美思考——为什么绘画会变成个样子?

以毕加索为例,展示他一生不同时期的自画像,从早期“十四岁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的写实俊美,再到风格化的蓝色时期,再到中期的立体化萌芽、立体化顶峰,再到后期的回归拙质。学生会发现画面由具象写实慢慢向主观意象过度,看似越画越差,越画越不像,越画越小儿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家实则在画面中展现出了他对于艺术理解和人生理解的演化。毕加索曾说:“我十四岁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可我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孩子一样画画。”请学生一边欣赏他自画像的变化,一边思考审美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请学生回忆在讲到上一课《格尔尼卡》时,书中有的这样一句提纲挈领的话:“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而画的。”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都陷入了长足的思考,开始怀疑“像的就是美,漂亮的就是美的”的以往审美认知。

这一环节关联到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态度和文化理解,在学生提升美术素养的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思维面,获得了启发。

四、深入学习——了解立体主义的多元化

展示立体主义代表作品毕加索《吉他》拼贴、乔治布拉克《埃斯塔科的房子》、乔治布拉克《水罐与小提琴》,加深学生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解。

展示立体主义影响下的立体主义设计,如立体主义插画《杰克船长》《蜘蛛侠》、立体主义海报、立体主义服装设计、立体主义建筑、立体主义首饰设计、立体主义瓦西里椅、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等。拓展学生对立体主义这一风格的了解和认知。

五、课堂总结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因为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以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情调,代替传统的明暗、光线、空气、气围表现的趣味。

六、艺术实践

让学生用立体主义的风格完成一幅自画像。

七、課后反思

当下,美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重要。学校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系统的美术课程体系,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它的课程设置更需要多元化。在这种情形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学生,了解学生,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学生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贴近学生思维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形式艺术作品带入初中美术教育,针对不同学段结合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创建现代艺术的单元教学体系,让学生解传统文化与现当代艺术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前人的方法,结合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利用各种材料,多种方式,创造自己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用新的艺术方式创造新文化。

参考文献:

[1]施展玲.精彩缘于探究之旅——初中美术课堂探究的问题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2-22.

[2]肖蓉.创新思维中的艺术行为——立体主义绘画思维方式体验[J].艺术教育,2015(4):215-215.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美术素养毕加索
毕加索的厨娘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看不懂没关系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行走的贾科梅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立体主义绘画及上下文关系探究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