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2019-09-10周洋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马克思

周洋

摘 要:1845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是11条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每一条内容虽然简短,却意蕴深厚,是马克思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世界观,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重要的内容是有关人的本质学说的论述,《提纲》也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转变的关键点,本文对马克思在《提纲》之前有关人的本质思想不做过多的论述,主要探讨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到的人的本质学说。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社会关系

在最原始的社会中,生产劳动水平低下,人们在最原始的状态下生活,人社会关系十分简单,那时的家庭关系是最早的社会关系。由于原始社会生产水平的落后,马克思曾认为家庭关系的不断扩大,才逐渐发展成为原始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关系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家庭关系的基础上发展,逐渐形成了种族、宗族、民族国家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关系,随即又产生了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由此为探讨人的本质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探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社会关系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分析

马克思在《提纲》中,第六条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的上半句,即“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他又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类”,也就是意识,即所谓的情感、意志等。这种意识是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会具有的,将个人的这种特性进行叠加,最后就是人的本质。因此,这就体现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误读。马克思对此提出,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的对人的本质就行探讨,这主要是由于费尔巴哈没有理解实践的意义,他的理论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状态下,费尔巴哈只是从概念性的去探讨个体,也就是人所具有的意识、情感都是抽象的。马克思在认识到费尔巴哈思想的局限性后,就开始了具有实践特性的哲学运动,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充分的意识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学说的理解过于抽象,主要是由于费尔巴哈的讨论脱离了实践。马克思提出要真正的认识到人的本质,就需要克服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抽象认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个体的所有情感进行简单的叠加,如果人的本质仅仅具有意识、情感等特性,那么对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也就仅仅停留于最浅层上。

下半句“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马克思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仅仅认为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下的一个简单的定义,而应该通过这句话映射出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应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去探究人的社会关系。对于人的本质的探讨必须要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都会随着实践的应用,而使得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由此,就可以看出人作为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点,并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活生生的在社会中活动与生存。这样,就可以推出人的本质并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需要在经过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形成。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具有的特性,而是人在后天通过各种实践进而形成的不同社会关系,各种社会关系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由于个体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与周围的人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身份,例如父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人在各种社会关系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在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也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就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是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学说进行分析。所谓的现实性,即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就是人们所生活的时代来讲的,只有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人们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形成这个时代的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这个论断,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学说认识的一个飞跃,在打破旧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唯物史觀。马克思提及的现实性是具有十分关键性的转折点,将人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在现实中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从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一张大网,每一个人只是这张网上面的一个小结点,个体人在现实活动中产生的相互交错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为人们的社会生产带来有益的帮助,但是同时也为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最终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伤害。个体特性的差别使得个体活动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综合形成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去除抽象性,从而真正的具有现实的属性。

正如马克思所讲,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性需要在社会关系中体现,社会关系又使得人具有现实性,社会关系与现实性的统一,可以说使得人的本质脱离了抽象性的局限,从人与动物相区别过渡到了人与人相区别的水平,真正的实现了由人的一般本质到人的个体本质的过渡。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是马克思思想历史性的进步,马克思将人的本质放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加关注于将人的本质达到现实性。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学说的解释,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人的主动性。作为个体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人具有充分的能动性,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解密,大大的激励了个体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动力。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的意义

第一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以实践的观点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形式的共同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基础,要想对人的本质进行分析,必然离不开人生活的整个社会关系。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活动与社会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必须通过实践的角度去分析人的本质,才能够真正的找到人的本质就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现实中的各种活动,是基于人自身的需求。例如: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人通过实践劳动,既可以生产出产品最终满足了自身的生产需求,也可以作为人发挥出自己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复杂交错,其中包含着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人既是具有一定需求的人,也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马克思强调“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从科学的方法上面对人的本质进行探究,阐明了人的本质探究的方法论。人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人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的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人在社会中活动的过程,社会是人存在的一种载体形式,实际上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的存在本质。人的自然属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被社会属性不断的改变。因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的本質什么,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最终决定。并且人的本质并不是仅仅指一个社会关系中的体现,而是在所有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体现。人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要真正的了解人的本质,就必须要从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仅仅从一个单独的方面进行分析,这样依然会使得人的本质判别具有片面性。正是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人的本质才真正的显现出来。

马克思最终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作为人,我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人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本质,就需要我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历练。社会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对个人本质的定位,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个人的特性。由此,我们必须自觉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好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结点,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唯有更多好的结点,才能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10(8):6-12.

[2]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68-76.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1888.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社会关系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