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学活用

2019-09-10李汉文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亮点创新方法高中历史

李汉文

摘 要: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将核心素养、历史观等作为重要的内容,更加凸显出了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案等亮点,以新课改理念的提出与落实促进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本文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几大亮点入手,并重点提出了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亮点;创新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不当,导致教师死板的“教”、学生死板的“学”,让45分钟的历史课堂成为了教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学生必须要参加的煎熬活动,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成果。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活学活教”、学生“活学活用”,结合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的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此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几大亮点

经过众多专家学者4年的不懈研究,于2018年初公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以往所提出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其中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案等深深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中的关键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新理念——核心素养。在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引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育理念,并且将其作为历史教学中的主要目标,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获得了我国教育界的认同,强调让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主动学习生成正确的历史能力、学习品质、正确价值观念,进而树立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能够利用史料实证正确解释历史事件,以此强化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综合素养发展。

其二,新观点——唯物史观。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被称之为“历史观”,但是“历史观”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并未重点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很少渗透“历史观”,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才会出现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而新课程的改革为了让全体师生更加全面了解、学习与贯彻“历史观”,在教材编制中多处渗透了唯物历史观的观点与方法,主张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其三,新方案——以评促学。评价作为教学行为中的一种,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联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评价需要坚持人本主义原则,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层次化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获得公平公正的评价。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

(1)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坚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从以往的单一化知识教育目标中解放出来,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情感与正确观念的生成,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性,以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为新理念的落实奠定基础,从而达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比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师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方向统一,具体内容为:(1)能够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抗日路线;(2)知道正面战场四场著名的会战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3)了解南京大屠杀、毒气战发生的过程、结果;(4)认识到全民族抗日的重要性、抗日胜利的根本性原因;(5)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时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6)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学生提供更多问题思考与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形成历史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以上述中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日本自1874年侵略台湾到1937年由卢沟桥事件引发的全面侵华过程,提出开放性问题,譬如“你对日本侵华事件有何看法”,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教师提问“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国家,为什么可以和人口众多的中国对抗这么多年?”,“联系现实谈谈日本侵华战争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以此引發学生深入的思考,此时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组织学生对自己所持观点提出依据进行辩论,让学生所标注的观点更加有理有据,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让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走出死记硬背的困境,在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3)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史料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重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要突出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4)从以评促学的角度完善课堂评价方案

新课改背景下主张“教”、“学”、“评”之间的融合,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成绩高低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不将评价作为划分学生优劣的手段,注重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性,以科学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高中历史新课标在新评价方案的作用下绽放光彩。

结语: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找到历史学科与课程标准融合的路径,以此促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J].李波.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2):58-59.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刘兮若.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2-13.

猜你喜欢

亮点创新方法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