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
2019-09-10郝海超
郝海超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对普通学生的教育如此,对残障儿童的教育更应如此。为此,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加入关爱教育,让爱和尊重来弥补残障儿童在身体或先天的不足,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以此促进残障儿童的综合、健康发展。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特殊教育學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关爱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关爱教育,教师应给予残障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尊重,在保护他们脆弱内心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人群和大自然,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多角度的锻炼与加强,从而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残障儿童能够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关爱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对关爱教育进行深刻的认知及合理的实施,以此促进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关爱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顺利实施呢?
一、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关爱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相较于普通的小学生而言,残障儿童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大多比较自卑和自闭,并且心思非常敏感和脆弱,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而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关爱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打开学生的心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残障儿童的健康发展。其次,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在思想教育方面。而关爱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则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视自我并正确地认识自我,减轻残障儿童在心理和思想上的负担,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外界的社会,同时帮助自身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关爱中释放真我。
二、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关爱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特殊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残障儿童比普通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耐心和尊重,以此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样才能帮助特殊学生打破心理上的障碍,逐渐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为今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和稳定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关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等,以更加贴合特殊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建立一段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特殊学生更感兴趣的卡通、动漫等形式,对几何图形进行展示,如圆圆的熊猫头、三角形的狐狸耳朵、长方形的宝盒等,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锻炼和提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关爱教育,加强对特殊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视与关注,并提供科学化的引导与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运算问题转变成逻辑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化解特殊学生在思想方面的问题,促进特殊学生健康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和手段,非常不利于关爱教育的顺利实施。基于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其中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全面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小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实现关爱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需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与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等途径,将关爱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此来保证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责编 侯 芳)
参考文献:
[1]刘桂香. 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