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为学生带来最适合的教育
2019-09-10袁宁
袁宁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作文作为发展与体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活动,一直以来由于技术手段限制、评价方式单一等因素,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些跨平台、跨终端的应用软件为突破作文教学的掣肘提供了巨大助力。借助“简书”“千聊”“微信”等工具,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在资源共享、个性创作、交流互动和多元评价等多环节上的时空限制,从而让写作活动在全时域发生,让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寻找到了坚实路径。
从线下到线上,让写作主动持续发生
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教学内容以文本为中心,只强调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对此,我们借助“简书”“微信”等应用软件,对学生进行每周随笔写作的训练,让线下教学与线上创作融为一体,使作文不再是作业,而是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真情流露。
从想法与问题出发 如在学习了《石壕吏》后,学生会产生“为什么杜甫不出来帮老妇”“为什么杜甫没有被抓”等疑问,于是就有了关于杜甫经历的探究报告。
让评价生长出“温暖” 学生要将每周在“简书”上写好的文章于规定时段上传到微信写作群。学生首先要将对“上下楼”文章的点评写在留言处,供被点评同学长期保留;接着将点评“截图”到群里供班级同学学习碰撞;最后,被点评的同学在群里给出回应,并针对建议进行文章修改。其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也同样要完成上述步骤。此外,学生每周都要在精读并点评上下楼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文魁”的提名,以选出一周最佳作者和最佳作品。让“随意”成为“经典”,经过多元、及时的评价,学生需将经点评修改后的文章在“简书”上一键专栏投稿,成为“简书”某个专题的签约作者,真正让写作从完成作业走向个人的文学创作。
从课内到课外,让写作在全时域发生
《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六至九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136课时。可见,用于作文教学的课时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只有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利用假期时光,让阅读与写作在全时域中发生,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优秀的作文能力,从而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事实上,在技术的加持下,这一目标的达成对师生而言正变得清晰可见。
每日“打卡”,让阅读成为习惯“微信”“小打卡”等程序可以实現对学生阅读行为的过程评价、监督和心得分享。由此,假期里我们要求学生基于推荐书目和自选书目制定每日阅读计划,通过行为跟踪与评价、心得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周“简书”,让写作充满乐趣???假期里,结合每日阅读和微信群分享,要求学生完成每周“简书”的随笔创作,并开展互评、修改与投稿活动。
每月“千聊”,让分享生长智慧???基于学期内课堂上的写作教学专题和学生写作阶段特点,假期里教师精选“少年得到”和“博雅小学堂”相应专题推荐给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开展每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此外,我们还会基于“千聊”微课平台,展开每月以教师或学生为主讲者的作文线上授课与交流,让本班学生、家长,甚至全年级、全校的学生和家长都共同参与并成为微课受益者。
真正的作文教学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培养一种习惯,让学生感悟一种深刻的喜悦和幸福。优秀的作品一定来自生活,或者高于生活。互联网让经验和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局限,让创作与创造所带来的幸福感变得异常深刻而持久。正如市教委李永智副主任所说,“教育信息化正为学生带来最适合的教育。”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