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9-09-10刘宇璟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刘宇璟

摘 要:本文对湖北七所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较为浓厚,但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对毕业后是否创业持观望态度。赚钱、拥有更多的弹性时间、实现自我价值是大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性别、家庭创业经历、学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有显著影响,而年级、生源来源地无显著影响。多数学生认可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满意。创业经验和资金不足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希望政府在创业基金、专业机构服务和担保贷款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文章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深化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影响因素

为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的创业。以湖北省为例,2014年开启“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9年第一批扶持项目812个,提供扶持资金汁2449万元。2017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同发[2017] 28号),湖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优化政策机制扶持创业、强化创业孵化场地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等多项措施。然而,与政府积极出台创业支持政策相对应的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状况却并不乐观。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创业热情有余而行动不足,创业失败率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探究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剖析影响创业意识的因素,对于高校深化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创业培训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七所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调查结论对于推动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调查分析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在湖北省七所本科院校展开调查。问卷调查分为便利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形式:一是聯系所在高校的专业教师,按不同的专业类别集中发放问卷;二是在学生自修室、图书馆和食堂等场所随机发放。访谈调查则采用现场一对一面谈、电话访谈、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70份,回收问卷732份,其中有效问卷681份,有效回收率为78.3%。调查样本中,本科生572人,占比84.4%,专科生98人,占比14.4%。调查对象涵盖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其中大一学生148人,占比21.7%,大二学生225人,占比33.0%,大三学生280人,占比41.1%,大四学生20人,占比2.9%。调查样本中城镇人口306人,占比44.9%,农村人口374人,占比54.9%。专业类别以经营类为主,占比78.4%,其次为文史类和理工类专业,分别占比11.6%和3.8%。除了问卷调查外,在七所高校随机访谈了84人,所收集的访谈信息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

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其中,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创业者素质构成中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调查从创业兴趣、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毕业后的创业想法、创业动机和创业方式等五个方面展开。

(一)创业兴趣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创业兴趣比较浓厚。18.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创业很有兴趣,42.9%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有兴趣,31.3%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不感兴趣或没兴趣的人员占比为7.0%。从访谈调查得知,多数被访大学生认为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希望通过创业建立自己的事业,认为相对于上班族创业的收入更丰厚,也有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来挑战自我、锻炼能力。而对创业不感兴趣的看法则集中于创业成本高、财力基础有限、没有创业方向、缺乏独立经营能力。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对创业环境和创业环境不甚了解,对创业风险存在担忧。

(二)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访谈得知,所调查的高校均成立有创业社团,如创业者协会、奋斗者协会、创意堂等,同时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然而,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类活动,大学生的参与活跃度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40.1%的人表示不怎么想参加,30.4%的人有参与意愿,17.8%的人处于模棱两可之间,仅有11.7%的人愿意积极参与创业类社团或活动。访谈调查则发现,对创业类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与实际创业实践脱节,或学不到实质性的创业知识。这说明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创业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三)毕业后的创业想法

从毕业后的创业打算来看,真正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比例较少。被调查者中表示毕业后会考虑创业的仅有15.6%,9.1%的人表示不会去创业,多达75.3%的人表示“无法确定,视就业情况而定”。这一结果反映了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低的尴尬局面,大部分被调查者仅仅将创业兴趣停留在想法上,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从创业想法到真正的创业实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创业动机分析

在创业动机方面,55.1%的被调查者表示创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希望通过创业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52.9%的人则认为创业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弹性时间,44.5%的被调查者则是希望通过创业证明自己的价值,44.6%的人期望通过创业实现自己当老板愿望,37.6%认为选择创业是因为有好的创意和市场需求,仅有15.6%的人认为创业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如图l所示)。

(五)创业方式选择

加盟连锁机构( 49.6%)和开办公司(48.2%)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创业方式。此外,32.0%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开小店的方式,还有24.8%希望通过开网站或微商的方式创业。10.1%的人考虑以发明专利的方式创业,也有少数学生(9.4%)认为参加创业大赛是实现自主创业的起点,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因素,本调查主要从大学生个人特质、家庭创业经历、学校创业教育、创业过程的障碍以及创业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

(一)个人特质的影响

数据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男生的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生(t值33.086,p<0.001),而年级和生源地则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对象中大四的学生较少,有可能使得分析结果产生偏误。而生源地方面,调查并未涉及城乡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如果考虑到家庭收入的差别,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

(二)家庭创业的影响

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亲人有创业经历的401人,占比59.2%,而朋友有过创业经历的有563人,占比83.7%。在被问及“亲朋好友的创业经历是否对自己的创业意识有影响时”,10.3%的人认为影响非常大,31.6%的人认为影响比较大,53.2%的人认为影响一般,仅4.9%的人认为影响不大或无影响。t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家庭环境中父母或亲戚是否创业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意向有显著的影响。

(三)创业课程的影响

关于学校的创业教育方面,主要从创业教育的认知和效果满意度方面展开。结果表明,51.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未受过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通过访谈得知,目前高校普遍开设了创业课程,包括《大学生创业》《创业管理》《创业实践模拟》《创业与就业》等,但多数学生认为创业课程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课程并没有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枯燥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无法学有所得,创业素质未得到有效提升。从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上分析,18.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重要,41.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32.5%的人认为重要性一般,仅7.2%的人认为不重要。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抱有较高的期待。对于业教育的效果,仅3.8%的人感到很满意,39.2%的学生感到比较满意,感到不太满意度或很不满意的分别占比51.0%和6.O%。以上数据表明,高校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还远未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程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创业活动和创业政策认知模糊。

(四)创业教育的形式

通过访谈调查得知,除了开设了创业课程之外,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呈现多样化,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 47.7%),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办公设备( 38.8%),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26.7%),邀请创业导师或成功人士举办创业讲座或专项培训( 36.7%),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科技同(7.0%)等(如图3所示)。

(五)创业氛围的影响

对于“学校的创业教育是否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这一问题,仅6.6%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氛围浓厚,59.9%的人认为一般,33.5%的人认为学校没有形成创业文化的氛围。这说明,高校在创业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上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创业教育的倡导和宣传,在校园内形成创业导向的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创业,具备创业精神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六)创业障碍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障碍,调查问卷列出了资金不足、缺乏合适的项目、创业经验不足、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技术基础等七个选项。其中,85.3%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经验不足”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资金不足( 78.1%)。此外,缺少创业知识(55.2%)、缺乏技术基础(46.1%)以及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53.6%)也被认为是创业的主要障碍(如图4所示)。

(七)创业政策的影响

关于国家的创业支持政策,调查问卷列出了免收行政费用、专业化机构服务、创业基金支持、提供担保贷款、提供创业培训、税收优惠政策等选项。数据表明,71.4%的大学生认为提供创业基金是对大学生创业最大的支持,60.4%的人认为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服务,52.4%的人需要提供担保贷款,49.8%的人认为税收优惠对创业比较有帮助,此外,提供创业培训、免收行政收费的影响分别为55.8%和48.5%。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大学生虽然知悉一些创业政策,但对于政策的具体规定、如何申请却不甚清楚。也有学生认为,虽然政府出台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缺乏后期的跟踪服务,创业支持体系仍有所欠缺,尚待完善(如图5所示)。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起点,也是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的驱动源泉。本研究通过对七所高校681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较为浓厚但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多停留在理念上,真正参与创业的行动不多。高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储备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开发,尤其是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缺乏深度。家庭的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较深的影响,创业经验不足和资金匮乏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结论,本研究对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转变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精神、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将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与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的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可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如美国的经验,通过形成大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挥校友、基金会、风投、企业创业者的力量,形成创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培养、创业课程建设上还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在美国高校有专门的创业课程师资培养体系,专业教师与企业家共同参与学生的创业项目给予指导,创业家协会、智囊团等机构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活动有效衔接。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推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智慧教学工具,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现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精神,树立学生全新的创业观念。

(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高校应坚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组织各级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和论坛、创业模拟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学校应充分利用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战演习场所,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帮助学生积累企业运作的经验,为未来的创业做好准备。高校应该发挥当地大学科技同的优势,利用科技同孵化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职能,与科技同展开合作,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难题。

(四)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估机制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对于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以有步骤地提升创业教育的水平。创业教育的评估应包括创业师资的配备和培养、创业课程的设置、创业实践的开展、创业平台的建设、创业成果的取得、学生创业素质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