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9-10何伙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新课改小学数学

何伙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由于数学学科特性,内容较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才能。因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浅析,结合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国家教育部强调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外,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优秀之才,教师要从小学基础教育抓起,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小学作为教学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奠基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明晰新课改教学要求,创新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其核心素养。新课改下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引导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学习,由易到难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或见解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适当的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投入地参与到互动型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小学生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其内容是:“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用算术方法来解:脚数的1/2减去头数,即94/2-35=12为兔数;头数减兔数即35-12=23为鸡数。这种解法看似直接,但让学生不易于理解,而且出现“一头雾水”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教师及时做好分析说明,若学生还是听不懂的话,适时引导学生用列方程的解法:根据题意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x+y=35, 2x+4y=94, 解方程组得x=23, y=12。在此过程中,有学生在假设的時候会设鸡有x只,兔有4x只,此时,老师要做好分析预判与纠错指导。最后再引导学生把“鸡兔同笼问题”演变成各种相关题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困惑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见解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孩子积极思考,再引导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错误中有所领悟,学有所获。换而言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进展,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做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操控者。尽量做到以赏识教育为主,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下学习,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提高,成就感油然而生。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动态,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应有梯度,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攻破难题的成就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把数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实际生活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让学生易于获取新知并学会灵活运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数学学科比较抽象,教师可借助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当增加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展现出来,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灵活地加以运用。例如,数学教师在讲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知道测量哪些维度(长、宽、高等)来算面积。又比如讲解长方形面积计算,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并算出书本的面积。课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房间面积进行测量,并计算出面积。再次,增加难度,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思维。如,装修工人粉刷墙壁,计算粉刷墙壁的面积总和,此时要除去地板的面积;同样道理给游泳池贴瓷砖,也是最多只有三面要贴,封顶的面积是不用计算的。教师在数学变式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测量、计算、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其实,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您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如平时生活中小学生买文具,买了铅笔、笔记本等;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买了多少肉类、蔬菜、水果等;每天我们看的时间单位的转换或运算等;物理学界的电力等运用计算;天文学界的天体运动等测量分析……古人云:“学好数理化,便可走遍全天下。”也存在一定的道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奥秘,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身边,解除学数学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学好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还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由于现代教学媒体声、像结合,让课堂更灵活呈现。学生对新型的教学手段更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中也更加专注投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时,起初大部分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感到困惑不解,在实际生活中不那么容易发现三角形的具体应用例子。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下载更多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示例。比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照相机三角支架、桥梁拉杆、电视塔架底座、埃菲尔铁塔等,利用这些图片生动想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记忆三角形稳定性相关定义。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投其所好,像是学生喜欢的动画、卡通、明星等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投入其中。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融入其中,如“今天喜羊羊生日,美羊羊、沸羊羊和懒羊羊到她家做客,她们带了一只蛋糕和一些水果等食物为她庆祝。在吃蛋糕时,美羊羊把蛋糕分了10等份,其中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各吃了一份,懒羊羊比较饿,她吃了两份,请问还剩多少份蛋糕?”解析:把一只蛋糕作为单位1,把单位1减去吃了的份数得到所剩下的份数:1-(1/10+1/10+1/10+2/10)=5/10=1/2。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在适当的时机可以播放与相关主题的视频给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让他们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分享学习所得,然后教师再做点评或寄予期望。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教学创新才符合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有所得,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